《让婴幼儿主导自己的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婴幼儿主导自己的学习.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婴幼儿主导自己的学习婴幼儿期的成长发展和早期学习的重要性已广受重视,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和脑发展的密切关系更是备受父母、祖辈以及早期教育界的关注。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呼声下,种种早教措施和方案应运而生,然而,这些用心良苦的善意关怀绝大多数却是大人主导的早期刺激,而最关键的婴幼儿自身的强烈好奇心、希冀探索发现的学习动机,以及个别的兴趣和不同的需求往往被忽视了。脑科学和相关的婴幼儿研究新知显示:婴幼儿本身的兴趣和动机才是他们学习的驱动力和核心所在。因此,合乎科学的辅助婴幼儿学习的做法,应是以婴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让婴幼儿主导自己的学习,而非大人反宾为主地主导孩子的学习。国内也好,国外
2、也好,所谓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者无不关心子女的未来,期望孩子出人头地,因而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子女付出一切,送孩子去学习各种本事,或是为孩子购买各式各样的教材。即便是专业的早期教育界人士也同样认为应给婴幼儿早期刺激,精心设计出许多促进婴幼儿发展的活动。于是,“婴幼儿学习班”“超级天才宝宝班”“婴幼儿潜能开发课程”,或是简化版幼儿园的“幼幼班”以及“爱因斯坦宝宝”“莫扎特宝宝”等等课程和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广受青睐与追捧。只是这种大人主观地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学习内容加诸孩子的做法恰恰是与脑科学新发现和婴幼儿研究新知背道而驰的。这个观点认为:婴幼儿混沌未开,懵懵懂懂,一无所知,好似白纸一张,是个
3、充满缺陷、未臻完美的成人雏形,好似一只丑陋的、只能蠕动的毛毛虫,而非理想中的一只能翩翩飞舞的五彩斑蝶。因此,婴幼儿必须接受大人的指导,由大人灌输他们知识,传授他们技能。换言之,大人必须安排种种学习课程,设计学习活动以弥补他们的缺失,填满那张空白的纸张。这个源自英国哲学家洛克 (John Locke,1632-1704) ,自十七世纪起就深深影响中外的“白板说”已在最近三十年逐渐被推翻了。如今,科学家们已对婴幼儿有了不同的理解:婴幼儿虽然十分脆弱,必须依赖大人的保护和帮助方得以生存,但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远超过人们过去的理解。婴幼儿是敏锐的观察员,是积极、活跃又主动的求知者,是有强烈探究欲的好
4、奇科学家。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仔细地观察,探索,发现,寻求意义,解决疑难,渴望掌控语言,企图了解这个世界的人、事、物是如何运作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婴幼儿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学习,在尝识着了解这个世界,在进行自定课程中的自我学习。他们在练习、协调、整合粗细动作和官能作用;认识自我、表达自我和规范自身情感;在与他人的互动交流中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规则,破解并理会他人的观点,理解并融入外在世界的运作;在积极地学习并运用语言和其他沟通技能与他人交流。同时,他们也在模仿,比较,分类,发展记忆力、专注力以及数学概念、空间概念,破解并测试因果关系,尝试以不同策略去解决问题。这个对婴幼儿的新的认知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
5、大人在关怀孩子、教导孩子时,合理的做法应是将自己定位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和辅导员,而非强势高压、由上而下的学习主宰者,主观地事先准备好自认为孩子可能有兴趣的、符合他们发展的活动来“教”孩子。作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和辅导员,大人应将重点放在尊重孩子以及孩子正在学习的任务上,尊重他的兴趣和需求,让孩子主导他自发自主的学习,因为他自己选择的学习对他而言是当下最重要的学习,背后有着强烈的动机或好奇心驱动着他去探索发现。实际上,这个理念也验证在事实上。观察经验证明:越是幼小的孩子,大人越是无法强迫他去做他人要求他做的事,婴幼儿对大人精心策划的学习活动往往冷漠以对、不理不睬,即便是在大人引诱下引起的短暂注意通常也
6、无法持久。除非是孩子本身想探究,否则孩子很快就会失去兴趣。相反,只有几个月月龄的婴儿却可自动自发地、专注地企图破解眼前的疑难,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只是这些重要的学习活动却常被一般大人忽视或误解为微不足道的无意义举动,殊不知,这些自主自发的行为或游戏就是婴幼儿最重要的自学课程,从这些游戏和探索中,他们领会了物件的永恒性,发现了因果关系,破解了困惑,也对外在空间有了深一层的认识。所谓“让孩子主导自己的学习”绝非“放牛吃草”、毫无计划、毫无目的地放任孩子自生自灭,学也罢,不学也罢。相反的,作为孩子的学习伙伴和辅导员,大人的职责十分重大,也非常重要。大人必须担负起以下的职责:创设学习环境,观察、反思和辅
7、导孩子学习。环境包括外在的室内和户外的物理环境,同时也包括无形但又无所不在的学习氛围和情感关系。理想的室内和户外的物理环境应是安全、舒适、充实、有趣、发展适宜,又有利于婴幼儿活动的、整洁有序的环境。学习氛围意指尊重婴幼儿兴趣、需要和好奇心以及其自主性、自发性的探索的环境。同时,学习氛围也包括对婴幼儿探索发现的支援和鼓励。情感关系则强调亲密的、温暖的、给予孩子安全感和愉悦感的大人与孩子间的融洽的、充满爱的关系。创设并维护物理和心理环境以利于孩子的学习,是作为婴幼儿学习伙伴者最基本的职责。观察婴幼儿的一举一动是一门学问。除了表面上观看之外,大人不妨借助以下建议做更深入的观察:孩子对眼前所接触的人、
8、事、物做出何种反应?他如何和眼前的人、事、物互动交流?他使用何种策略去探索眼前所接触的物件?他的探索过程如何?发现了什么?他如何调适或重整先前策略以达到探索目的?他如何表达他的想法或探索企图?他如何表达挫折感或成就感?他何时或如何寻求大人的协助?观察记录有助于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比较完整的了解。若能以各种方式记录对孩子的观察则更佳。记录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记之外,亦可利用相机、录音机或录像机等工具。做任何观察记录时,务必记下日期。孩子的具代表意义的作品(如涂鸦) 也可收入观察记录档案中。反思和观察可同时进行,反思亦可视为观察的延续。在观察时,可进一步思考孩子一举一动的意图,解读他正在做何种假设,在
9、做什么试验,他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反映出什么,传达何种讯息,我们应如何辅助、支援或鼓励他,如何引导他做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探索或试验。辅导是作为学习伙伴最具体的表现,是在一旁给予婴幼儿适宜的协助、支援、引导和鼓励。身为学习伙伴可以考虑以下建议:我应做何调适?环境应调整吗?如何调整?人、事、物和学习材料须如何调整或变更?如何拓展他的探索?如何延伸他的学习?我如何更有计划、更深入地辅助他,引导他的自主、自发性的游戏和学习?在担任婴幼儿学习伙伴的同时,大人也必须对婴幼儿是如何学习的有所了解。婴幼儿最初是透过官能(视、听、触、尝、嗅) 和肢体动作经验来学习的。例如,他们经由视线追踪,逐渐理解物件永恒性
10、,也逐渐发展空间概论。他们在利用听觉分辨语音时也刻意观察说话者的唇形。如此,他们在出生后一年左右就能逐渐使用语言与人沟通。他们也利用口尝、啃咬、触摸和嗅闻等官能策略直接获取物件的味道、口感、质感、触感和嗅觉方面的讯息。此外,大小或粗细动作的发展和学习更是婴幼期的重要课程。他们不断地手舞足蹈、转头或抬头、翻身、爬行、攀爬,而后逐渐起身站立、行走、跑步、自由行动。学会了自由行动的婴幼儿如虎添翼,探索的空间相对而言就更为广大了。除了上述的透过官能和肢体动作经验来学习之外,婴幼儿也在与他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在与人往来交流时,他们不但对自身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发展上也有所进展。与此同时,婴幼
11、儿也从人际交往中学习语言、社交技能和社会规则。在未能完全使用语言作为主要沟通工具前,他们利用哭声、肢体和物件等工具来与他人沟通,并完成所欲达成的任务。婴幼儿的身体成长和体能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无疑是婴幼儿期里极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但更重要的是常被成人遗忘的健全的情绪发展。脑科学新知告诉我们,情感关系是婴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人际间的情感关系和情感关系所造成的影响是构成个人全面发展的要素。对婴幼儿而言,建立一个安全的情感基地是首要学习之事。婴幼儿的情感安全感是从持续一致的、安定的、可预料的情感关系中发展出来的。他们早期的情感经验对正在急速发展中的脑神经影响深远。安定健全的依恋关
12、系可强化婴幼儿脑前额叶皮质的发展,进而促进婴幼儿发展自我规范和移情作用。零至三岁期间婴幼儿和大人的情感交流触发脑细胞和脑神经的联结,婴幼儿依赖亲密、温暖、可信赖、可预料的情感关系以取得身体、社交和认知方面的正面发展。亲密、温暖、稳定、安全的感情关系给予婴幼儿满足感、愉悦感、温馨感和安全感。而这些正面的良好感受不但激励他们去与他人你来我往地交流,去探索发现,也能促进自我规范的形成。而自我控制与规范冲动的情绪和行为则是未来就学和人生成功的基础。因此,大人应更加重视如何与婴幼儿建立、维持、强化情感关系,而非将精力和时间花费在设计和教导他们某项细微琐碎的知识或技能上。如何与婴幼儿建立亲密关系?无论是家
13、长、祖辈还是专业的教养者,都可尝试着从以下几个建议着手:1.让孩子感受安全感、愉悦感、关爱与尊重;2.解读孩子传递的讯息;3.顺应孩子的需求;4.视照护婴幼儿须做的例行琐事为与其建立亲密感情的良机。父母、祖辈或其他教养者应经常和婴幼儿保持目光接触,含情脉脉地对婴幼儿微笑,或将婴幼儿抱入怀中轻轻摇晃,一边哼唱儿歌,一边保持爱的对视。对较大的婴幼儿,也应经常搂抱他或将他抱在膝上同享共处时光,一起嘻笑,一同阅读图书,不停地对话交谈。和孩子交流互动时,勿忘对孩子解说自身和孩子的情绪感受,以扩充孩子的情绪语言。婴幼儿在尚未能全面使用语言与人沟通前,使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传达讯息,面部表情、手脚动作、背部弓
14、起等是常见的肢体语言。经验丰富的父母、教养者或小儿科医生,对婴幼儿不同哭声所传达的不同需求的讯息能作出正确的分辨。大人若能解读不同的哭声或其他肢体语言所传达的讯息,而后适时、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求,有助于巩固情感关系。尤其是一岁前的婴幼儿,大人更应敏感、适时回应其哭声所传达的讯息。此外,大人应珍惜与婴幼儿共处的时刻,视日常起居作息中例行琐事为与他们建立亲密感情关系的良机,每日穿衣更衣、喂食、更换尿布、盥洗、入睡、起床等环节都是建立亲密感情关系的最佳时刻。大人应在这些一对一的共处时刻和婴幼儿交换眼神、对话沟通,哼唱歌谣、搔痒嬉戏,亲吻、拥抱孩子,将这些时刻当做是增进感情的珍贵时刻,将这些日常琐事当
15、做婴幼儿的学习时间。让婴幼儿学习身体部位名称和生理需要,学习语言,学习空间概念,学习解决问题,比较同异,学习外在事物以及外在事物和个人身心的交互关系等等。大人大可放缓步调,从容不迫地珍惜这些一对一的每一分每一秒,不妨将日常起居作息中的这些例行琐事视为经线,将与孩子的互动交流视为纬线,经纬交织出孩子丰富多彩的早期学习经验和温馨甜蜜的婴儿期!总之,关爱孩子应从尊重孩子做起,尊重他强烈好奇心下驱使的探索欲望和需求。了解有关婴幼儿的科学新知则有助于明了尊重孩子的理论基础和与婴幼儿保持亲密情感关系的重要性;有助于领会婴幼儿好动、好东摸摸西碰碰、好爬上爬下、好问东问西、好挑战既定的社会规则等是因为他想了解这个世界。认同这些常见的游戏或举动都是婴幼儿自行主导的自我学习课程就不会再嫌烦,不会再遏制他的探索发现,转而成为他的学习伙伴,支援他、辅助他、引导他、鼓励他或安慰他,同时也不再将心思和时间花费在教导或设计某项知识的灌输或技能的传授上。在这种尊重和关爱的氛围下,婴幼儿感受到的是大人的支援和鼓励所带来的满足感、安全感、愉悦感、胜任感和成就感。这种正面的、良好的情感感受不但提供给婴幼儿一个亲密的安全情感基地,并可启动持续不断的探索发现的良性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