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人教版].doc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 济南舜文中学 韩明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济南舜文中学的韩明,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2、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重新整
2、合为两部分:一是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二是被动外交,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在对立中把握教材内容。我们学习历史要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基于这种看法,我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期主动后期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3、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显示了中国睦邻友好的传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抗倭成功是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次胜利,它的影响也是非同小可。 本课的难点是:空间概念多,学生在世界历史知识方面的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同时适当增加素材,设计探究问题,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课稿 人教版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说课稿人教版 16 中外 交往 冲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