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幼儿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戏与幼儿成长.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游戏与幼儿的成长 幼儿由于动作和言语是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独立性的不断增长,他们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但由于他们的活动经验少,活动能力水平比较低,他们无法以成人的方式参加实践活动,只能以游戏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因此,游戏成为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对儿童具有特殊意义。对他们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学前儿童是在做游戏中成长起来的,剥夺幼儿的游戏活动,便是窒息了他们的童年,将造成他们发展的畸形。因此,学前教育必须重视幼儿的游戏活动。一 、游戏对幼儿的作用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不仅给儿童带来特有的一种快乐,而且,帮助儿童以特有的方式去学习,去发展,
2、它是儿童学习和成长中非常有价值的活动。(一)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幼儿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为其参加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生理条件,另一方面,幼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未发育完善,身体结构没有定型,正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活动性游戏,在奔跑,钻爬,跳跃等活动中,能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行为协调平衡能力,也有利于幼儿骨骼,肌肉系统发育和提高身体的机能。(二)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发展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认识外部环境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观察、感知、比较、回忆、想象等,去探索新的事物,去接受新的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特征
3、 ,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对物体进行分类,形成概念。游戏中,幼儿需要扮演各种角色,使用各种材料,需要通过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心理成分的参与,包括对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重新组合,意义的转换等心理过程,游戏激发幼儿专心探索的热情,提供自由发挥的天地,为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同时,在游戏中,幼儿迫切希望与同伴的沟通与交往,这样,就锻炼和丰富了幼儿的语言,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三)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化发展学会生存,学会社会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在交往中实现,游戏满足了幼儿交往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与其他伙伴发生关系,了解自我和他人,并作为集体的一员,相互适应、相互服从,共同遵守行为规则。
4、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扮演社会角色,使自己处于他人的地位,体验别人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成人社会应有的行为方式。幼儿的游戏也从独自、平行、联合到合作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习与他人的协调、并能从自我中心状态过渡到考虑他人,其社会性也随之得到发展。总之,游戏是幼儿生活不可缺少的伴侣,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幼儿游戏的特点:游戏成为幼儿的主导活动,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之所以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幼儿的游戏特点决定的。 (一)游戏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幼儿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需要,如身体发展的需要,包括基本的生存,身体活动和安全的需
5、要;如认知发展的需要,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如社会交往的需要,自我实现和受尊重的要。幼儿的各种需要就产生了各种活动的动机,游戏活动的动机特征是“我要玩”。所以游戏是由内部动机起的,从事追求内在目标的活动,是一种由内趋力直接的内在动机所策动的快乐的活动。 (二) 游戏具有虚构性和想象性游戏是幼儿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不受时空、材料、条件等限制,是通过模仿与想象、创造性的整合和表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愿望,使所获得的表象形成新形象,如幼儿玩“医院”的游戏,他们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 (三)游戏具有愉悦性和非功利性幼儿游戏是以愉悦为目的的体验生活的活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
6、愉快和满足。游戏活动中,幼儿以真挚的情感,“逼真的表演”,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和自由。它没有外部的控制,强加的要求和实用价值,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决定,不受社会功利目的的制约。 (四)游戏是幼儿的社会性活动幼儿各种游戏的内容是来自其周围的现实生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如在“娃娃家”的游戏中,从一块积木变成一个橱,到卫、煤具全的居家,从几个碗、盆做娃娃家到开展卡拉OK的家庭娱乐活动,社会生活的变化,幼儿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情节,游戏中的规则以及行为方式都具有社会性特点。 三、幼儿游戏是丰富多彩,从不同角度可以把游戏分为几类 (一)表象性游戏 1、角色游戏角色
7、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角色游戏可以有效的影响幼儿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模仿幼儿可以体验到成人社会的各种积极品质。如在角色游戏“公共汽车站”中,扮演公共汽车站售票的幼儿,热情为乘客服务,大声报站名,耐心解答乘客提出的问题。为了游戏的顺利进行,幼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良的习惯性行为,服从游戏规则,这就是幼儿养成的克服个人缺点,服从集体利益,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角色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要围绕所扮演的角色反映一定的生活情景,并 要把自己的想法
8、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同时扮演不同角色的幼儿需要相互交流,共同处理问题,这 就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意识。角色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美育及体能操练的有效方法。角色游戏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 快乐和满足。积极的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更旺盛,也锻炼了他们的勇敢精神,培养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角色游戏有利于社会技能的个别辅导,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通过运用适当的角色,因材施教,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结构游戏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创造,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在结构游戏 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构思和创造,因此,受到幼儿的喜
9、欢。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构造出物体来反映现实生活,操作是幼儿手的肌肉和动作更加灵活,协调。在构造活动中,幼儿为了表现自己想象中的某一物体,常常要考虑选择什么形状的材料,如何排列,如何创造新的物体,并以创造新的形象而满足。因此,结构游戏对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能力,以及坚持性,创造精神都有积极的作用。 3、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有相似之处,都是由幼儿扮演角色,以表演角色的过程为满足。在幼儿表演过程中,教师应该多给予鼓励和称赞,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且通过表演游戏,幼儿的社会化的技能经验得到反复的练习,使幼儿在做游戏过程中非常自然快乐地接受了
10、社会技能训练。, (二)、规则游戏 规则游戏是由成人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和游戏 的复杂性是一致的。复杂性是指对游戏的规则的认识、接受和遵守。规则游戏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以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幼儿在自愿,愉快的情绪中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游戏。例如:猜谜、绕口令、计算游戏和其他游戏中。 2、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是发展基本动作为主的游戏。体育游戏有角色,有情节,还有竞赛性质。通过游戏的方式发展幼儿走、跪、跑、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内容广泛丰富,深受幼儿的喜欢。总之,规则游戏有利于幼儿主动的学习,发展智力和动作,培养幼儿爱动脑筋,注
11、意力集中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从小养成规则和任务意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幼儿的游戏既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又相互联系和转化,但它们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决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跟成人特别是教师的正确组织和指导分不开的。首先教师指导的前提是保持和不破坏游戏的连续性和真实性,不要进行干预性的指导,教师应该热情地关注幼儿游戏,分析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支持,并为幼儿游戏提供相关的经验和物质条件,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前儿童的特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以利于更有力地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使儿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力和智力,更好地完成社会化过程。参考文献1、阎水金,学前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五章2、梁志桑,学前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