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而音乐情境地创设更能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如何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自发、自主地进行音乐体验、表达与表现,是目前我园幼儿音乐活动研究的瓶颈问题。“绘本故事”以其有趣的故事内容,极具视觉冲击的故事画面赢得了孩子和老师们的亲赖。可不可以将绘本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怎样有效地利用绘本,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把握整体,挖掘内涵每一个
2、绘本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所阐述的道理,挖掘绘本中的亮点及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进行活动的设计,使之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一)以情感人绘本中情感的体验往往成为孩子表达表现的动力。运用绘本激发幼儿的情感而开展音乐活动是绘本运用中的一个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题开展中,孩子们积累了许多关于海洋动物的知识经验,老师想通过开展一次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肢体表现,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于是找到了海底世界这首魔幻而趣味的音乐,如何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激发自主表现呢?绘本小黑鱼解决了所有的难题。故事中因为一条大鱼的侵入,使小黑鱼的朋友小红鱼们失去了生命,小黑鱼孤单地在大海里游着孩子们随着小黑鱼的不幸经
3、历而发生强烈的心理变化小黑鱼没有朋友了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帮帮小黑鱼?于是大海里出现由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的各种各样海里的动物:海马、海蛇、海龟、螃蟹他们都想成为小黑鱼的新朋友。故事感人的情节引发幼儿大胆地肢体表演,活动不再为表演而表演,当活动充斥着情感时,孩子们的表演是自然流露、情感的宣泄。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情感达到高潮。(二)以趣引人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大的兴趣之一,有趣而富于变化的故事内容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是绘本故事在音乐活动中有效运用的又一手段。1.有趣的故事人物。人物形象是引起幼儿兴趣的一大要素。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场出售的儿童用
4、品中大多印有夸张的卡通人物,商家也利用消费群的心理设计商品。由此可见,这些有趣、可爱、熟悉的人物形象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引发幼儿的共鸣。我们的音乐活动也能运用绘本中幼儿所熟知的人物引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小班年龄段的音乐学习是兴趣培养的关键期,三段体统一模式的歌唱活动不再能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朵拉是近几年来新兴的动画人物,以其可爱的形象,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受到大家的推崇,与其有关的动画绘本、故事光碟充斥着儿童文化市场。几乎每一个孩子都看过关于朵拉的故事,活动以她为主角势必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巧妙地运用多拉的探险历程而设计成一堂生动有趣的音乐新授活动多拉的旅行,幼儿在由故事人物牵引的有趣的情境中愉
5、快地进行音乐的体验。2.有趣的故事情节。音乐和故事向来就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取材于故事,又通过音乐向人们讲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谭都取材于民间故事,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它们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一则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词本身就是一则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通过歌声向人们世代传颂这个动人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听故事、讲故事一直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故事中孩子们更关注的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学得主动、学
6、得轻松,又能开发智力、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如中班音乐新授活动三只小猪,老师自编了一首旋律悦耳、歌词简单的三段体的三只小猪歌曲,运用三只小猪分别造不同材质的房子的故事情节,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幼儿帮助小猪盖房的愿望,激发幼儿学唱歌曲,幼儿的故事情境的引导下,自主且大胆地学唱。更巧妙地是老师还请幼儿通过观看故事,对歌曲进行创编,因为有了故事的支撑,创编对于中班幼儿不再困难,孩子们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帮猪老大和猪老二选了最坚固的材料,盖起了铁房子、石头房子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或者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以绘本为题材的音乐活动的出彩之处。绘本叶子鸟中落下最后一片
7、叶子的光秃秃的大树,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捅了马蜂窝后四处逃窜的狐狸等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尾给音乐教学带来特别的创意。还是以小黑鱼为例,故事结尾大鱼又来了,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着,思考着。出去,就这样出去又会被大鱼吃掉;不出去,难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吗?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鱼的彷徨。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敌人。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变成了无数条小鱼,大家游成了一条更大的鱼,共同赶跑大鱼。绘本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激发幼儿合作表现大鱼,巧妙地解决了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达表现这一难点问题。3.以智育人。每一个绘本故事都蕴含一定的寓意,能够起到激励、警示等多种的教育意义。对于幼儿良好
8、习惯的养成,优秀品德的形成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绘本我的爸爸不上班描绘从事不同职业的父亲的形象,从而让幼儿了解、尊重、热爱爸爸。又如绘本故事我的幼儿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幼儿园中的一天,有快乐,有忧伤,可能还有许许多多,激发刚刚入园的幼儿坚持来园的愿望。在小班,我们就运用了小熊起床了这一有趣的绘本故事,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伴随着欢快的旋律边学唱歌曲边表演,使孩子们感受到朋友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以及解决了该班幼儿冬天爱睡懒觉的不良习惯。二、依托绘本,巧妙运用不是每一个绘本都能适合幼儿在音乐活动的使用,也不是每一个绘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在音乐活动中绘本的另一有效运用方法就是将绘本稍作修改,使
9、之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在这里罗列了几个绘本修改中的方法:1.删减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去枝强干法。依据音乐活动的目标,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为前提,能使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活动。将故事中不需要的情节进行删减,使故事内容紧凑,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便于幼儿的音乐活动。大班幼儿音乐领域目标中提出能够用乐器模仿自然界中的声响,并尝试合作演奏。打击乐器丰富的种类,有趣的声响能形象地模仿各种声音。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一绘本故事,贪吃的狐狸在抓母鸡的途中发生了许多倒霉的事而产生各种古怪的声音,老师巧用这一绘本设计了音乐打击乐活动。由于故事篇幅较长,有些情节很难用声音表现,老师就对原著进行删减,最后保留了
10、狐狸所经过的四个场景进行演奏,请幼儿自由组合成四组,自由选择乐器,以回旋曲的方法将狐狸在每个场景中的遭遇所可能发出的声响用小乐器表现。2.提炼法。在我们所接触的绘本中,有寓意简单,孩子较易理解的作品,但也有些涵义深奥,阐述的是成人世界的某一现象、生命的价值等等,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绘本中丰富的画面却是吸引幼儿的地方。老师运用绘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页来为音乐活动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春天到了,池塘里小蝌蚪成群结对地游来游去,立刻引起了中班幼儿的注意,蝌蚪会变成青蛙的知识不再能满足中班幼儿的需要,孩子们更关注的是蝌蚪生长过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来了解这一知识是一
11、个大胆的尝试。我们发现了鱼就是鱼这一绘本,绘本中描述了一条鱼与一条蝌蚪的经历。鱼因为羡慕好朋友变成青蛙了的蝌蚪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而跳到了陆地,想要看一看青蛙所说的会飞的鸟,会用两条腿走路的男人、女人、小孩差点死去,当青蛙把它推入水里后,它才觉得水里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妙。绘本所要阐述的最关键的经验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此深奥的道理幼儿能理解吗?最后,老师将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创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并结合鱼就是鱼的绘本动画中截取的池塘里小鱼变大鱼,蝌蚪变青蛙的片段设计了一个歌曲新授活动。诙谐而有趣的故事情节,生动形象的绘本画面,激发歌唱兴趣,促进歌词记忆,使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了解了蝌蚪的成长。
12、在金色的秋天里,落得满地都是的秋叶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于是我们开展了各种以秋叶为主题的音乐活动,在歌唱活动秋叶以后,孩子们产生了想要跳跳落叶飘落的舞蹈的愿望。如何能使幼儿更丰富地表现树叶飘落的形态呢?绘本叶子鸟,语言简洁,画面丰富,采用了真实的树叶形象,丰富的树叶造型,巧妙地排列组合,极富感染力。其中有一页,形态各异的树叶布满了整张画面,树叶旁还夸张地添画上漩涡和音符,似乎所有的树叶都随着音乐朝着不同的方向旋转着、飞舞着。中班的老师们就选用这一页作为音乐活动秋天的树叶的核心教具,引发幼儿通过观察画面上树叶的动态,来进行模仿树叶飘落的肢体表现。我们的绘本研究还刚刚起步,但是在幼儿音乐活动开展中深
13、刻感受到绘本的魅力,经典优秀的绘本故事为老师施展聪明才智创建了平台,也为孩子们的音乐活动搭建了崭新的舞台。摘 要:音乐欣赏是我们的音乐课中不容忽视这重要的一环。但音乐活动中音乐欣赏的这一部分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困惑最多的环节,不是渗透的不够没有让孩子们尽兴,就是渗透的太多让孩子们没有放开思想与手脚。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过于肤浅,仿佛蜻蜓点水,一触即飞,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实质的内涵。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无动于衷,看起来活动过程热热闹闹,而其实孩子们的情绪体验都处于浮躁状态。我们也知道当孩子们融入音乐,进人音乐,成为音乐中的一部分的时候,她所能领悟到的音乐的美和情感的震撼便会自然生成
14、。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老师们把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像、感动用语言有的放矢的表达出来,音乐便能分享,成为了儿童的依托。其次是老师的动作优美。匈牙利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儿童对音乐的反应必须有大肌肉的反应,没有此,是不完善的。 我们知道音乐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内容,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音乐欣赏是我们的音乐课中不容忽视这重要的一环。但音乐活动中音乐欣赏的这一部分一直是我们老师们困惑最多的环节,不是渗透的不够没有让孩子们尽兴,就是渗透的太多让孩子们没有放开思想与手脚。 所以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过于肤浅,仿佛蜻蜓
15、点水,一触即飞,流于表面和形式,没有实质的内涵。有时甚至就是一种无动于衷,看起来活动过程热热闹闹,而其实孩子们的情绪体验都处于浮躁状态。我们也知道当孩子们融入音乐,进人音乐,成为音乐中的一部分的时候,她所能领悟到的音乐的美和情感的震撼便会自然生成。 从事了多年的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经常和同事一起探讨怎么样的方式方法才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中才是最有效的。我们知道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工具,老师们把音乐中感悟到体验到的情绪、想像、感动用语言有的放矢的表达出来,音乐便能分享,成为了儿童的依托。教师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处于合理地进退, 语言优美而不平白,使音乐变得美和神秘,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其
16、次是老师的动作优美。匈牙利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儿童对音乐的反应必须有大肌肉的反应,没有此,是不完善的。在老师的活动上孩子们作到了领悟音乐的轻快缓急、张弛有序,在音乐和肌肉运动的和谐契合中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享受。音乐或是轻柔浪漫的,或是铿锵激昂的,孩子们的动作和音乐相融相合更好地表达了音乐。 老师尊重幼儿,以儿童为师。没有抹杀儿童的不成熟性, 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也在活动过程中锻炼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曾经听到过大班的一节音乐欣赏雕塑,老师是这样设计的第一部分:欣赏音乐:今天老师这儿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这个音乐是关于“雕塑”的故事,小朋友来听一听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老师
17、站起来在圈中讲)“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聚在一起开办联欢会,看看谁来啦(放音乐)小兔在跳舞、小青蛙在弹琴、大象在喷水这时候一位美丽的仙女,被这热闹的声音吸引过来了,她想、我和它们做一个游戏吧,她把手中的魔棒轻轻一挥,呀!奇迹发生了,小动物们全被定住了,过了一会魔法消失了,小动物们又欢快的跳起舞来,(随音乐的变化讲述)后面的音乐老师用肢体语言来提示。(老师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第二部分:分析音乐你们听出音乐有几段?(3段)这个音乐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幼儿说)老师小结:(是欢快的、活泼的、跳跃的)中间的音乐有没有不一样的节奏?幼儿回答。不一样的节奏听起来象什么
18、?(吹号)对吹号时站着不动,我们一起来学学做一做,这段音乐就表示停止。 教师用语言的提示,图片的欣赏让幼儿自由的表达,而后创编好看的动作,当然教师要先做一个示范性的引导,当孩子们在自由自在的创编舞蹈动作是,老师给予不停的鼓励,同时也需要从审美的角度,重点介绍些做的较好的小朋友,请其他的孩子进行模仿。其次,再用故事的形式一起来了解音乐。说起故事这个形式,我们知道哎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抓住了这一点,把音乐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歌词以故事的形式引出,这样做,一来可以引发孩子的兴趣,二来可以让孩子记住歌词。例如我在进行小树、小花这一歌曲教学活动时,我引入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把歌词溶入到故事中,使这一
19、首简单的歌让幼儿学起来能有较好兴趣。狮王进行曲是大班的音乐欣赏内容,曾听过一位奥尔夫音乐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也上了这样的一节音乐欣赏,效果非常的好,老师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切入主题,故事里有大狮子,小狮子,神奇树,三段音乐有不同的故事角色出场,孩子在了解了故事的内容之后,再听音乐,很快很自然的就知道每段故事所对应的音乐,孩子在自然而然的对音乐的感觉中,对狮王进行曲的曲调风格进行了了解和欣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过: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把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改用图片、影像来表达,把让孩子难以想象
20、的事物,用图片、影像来再现。例如:律动小牧民这首歌曲,曲调虽然简单,但由于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难理解曲调内容,这时,我利用一些描绘内蒙古风光的图片或录象,特别是大草原和成群牛羊的画面,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感受内蒙古的辽阔,然后再来体会这首歌曲,这时孩子们就能较好地理解歌曲,并能从情感、动作上来进行简单的表现,而不再是依葫芦画瓢,生硬地模仿做动作了。这样的教学既拓宽了孩子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孩子的感受力与表现力,同时还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表现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老虎磨牙音乐活动中,老师充分抓住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使孩子在不
21、知不觉中领略到音乐的三元素。我们的音乐活动如果只停留在让孩子被动地听唱歌曲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贯穿着游戏进行来开展音乐活动。例如:边唱边做开火车游戏,边唱边玩拍球游戏,边唱边做红灯、绿灯游戏,这些玩起来很简单的游戏不仅减轻了孩子学习音乐时的心理压力,还体验了音乐的乐趣。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的方式,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都有不同的方式,那么对于幼儿来说从小就开始培养对音乐的欣赏、感受、表现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成功的乐趣。愿我们能以新的音乐理念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奥尔夫节奏教学在实践中的运用 著名德国音乐教育家
22、奥尔夫先生指出:“能够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融为一体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它能将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使之成为培养身心均衡发展、有较高素养与能力的适应现代生活的、有创造性的人。奥尔夫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本着奥尔夫的教育理念,我积极进行音乐教育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依据纲要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
23、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一、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是增强节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音乐带入语言的学习,不仅学得更有趣更有创意,而且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好,像从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当自己的名字一再被朗诵是多么得意又神气的事,表示受到大家的注意。例如对刚刚组成一个新班集体的教师和幼儿,就可以做如下的练习:1、全体围成圆圈,老师手拿一个玩具(或小球),先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把玩具往右边传,拿到玩具的人要先说出自己的名字,再传给右边的人。2、用一种声音代表自己的名字,先说自己的名
24、字,再说声音,鼓励幼儿不要和别人一样,尽量想特别的。如:艺宁叮铃;锦锋双手做山峰状;雪琳双手左右摇摆,像下雪状,这样的方法幼儿会玩的很开心,也会很期待等一下又有什么新花样。3、按节奏拍手自我介绍。如我 叫 李 老师;我 叫 李 明。4、做拍腿、拍手、捻左指、捻右指的声势,在捻指处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待熟练后集体做拍腿、拍手、捻左指、捻右指的声势,在捻指处轮流把自己的名字说出来。5、记住对面一个小朋友的名字,然后手拉手互换位置。如我 叫 李 老师、你 叫 李 明,走 走 跑跑 走。6、播放一段音乐,小朋友自由走,音乐停后马上找一个小朋友面对面站好,互相作自我介绍,手拉手互换位置。如我 叫 黎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幼儿 音乐 教学 中的 有效 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