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doc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 我们一般把引起别人不安,甚至恐怖的敌对性和侵犯性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在每所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里,总会遇到一些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尽管在幼儿园很多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属于工具性攻击,但如果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教育不当,将会给孩子一生的社会性发展造成危害。可以这样认为,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今后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先兆。而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心理、教育、家庭等因素。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关建词 幼儿 攻击性行为 家庭成因 对策一、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几种不良的家庭环境1娇宠、溺爱的家庭环境在这类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最容易养成任性
2、、霸道、独占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有分享过程的问题时,孩子的心理便会承受不起,从而便产生攻击性行为。事例:乐乐一早来园就高高兴兴地拿出一个新买的玩具一个人玩了起来。这时,有几个小朋友看见她的玩具又新又好玩,便走过去想和她一起玩,可是乐乐不愿意,还对别的小朋友伸手就是一拳头,说:“谁也不许玩,这是我的新玩具,谁都不准动!”成因分析:乐乐的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她的家人对乐乐提出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只要他做的不比别人好,爸爸妈妈就会批评他,并且还和好的小朋友相互比较,久而久之,程程就产生了对他人的敌对行为。3残缺的家庭环境在这类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幼儿经常会表现出性格古怪、神经质,甚至产生攻击
3、性行为。事例: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正在玩“山上有个木头人”的游戏,其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翔翔的脚上,翔翔当时就非常生气,那个踩他脚的小朋友都已经和他道歉了,他还是动手打了那个小朋友。成因分析:翔翔的爸爸妈妈在前不久离婚了,翔翔和妈妈、外婆生活在一起。平时,妈妈和外婆总是担“一呼百应”,久而久之就使她形成了要什么有什么的心理。乐乐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并有了强烈的占有欲,以为是她的东西,别人绝对不能动。2服从、专制的家庭环境在这类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最容易形成逆反、暴躁、自私的性格。事例:手工课上,小朋友们都在做飞机,很快程程和超超都做好了,他们就在一起相互比较起来。“瞧,我做的飞机比你好
4、,呆会儿肯定比你飞得高!”程程说。“哼,你的飞机一点都不好,看,你这里都被你剪破了,呆会儿肯定飞不了了,哈哈哈”超超说。这时,只见程程一边把超超的飞机抢过来撕掉,一边大声叫着:“敢和我比,敢说我的不好,看我不把你的飞机撕个稀巴烂!”成因分析:程程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师,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平时要求也非常严格,什么事情都要求孩子做的十全十美,并不能输给别的小朋友。有时心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爸爸会遭人欺侮,所以总是告诉他要是有人欺侮你,你不要怕,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潜移默化中,导致了翔翔的攻击性行为。幼儿行为的保持取决于对行为后果的强化。幼儿攻击行为的保持首先包括不恰当的惩罚。恰当的惩罚通常会导致幼
5、儿对攻击行为的内疚和焦虑,从而有助于抑制其攻击行为的发生。但是,不恰当的惩罚不但达不到这一效果,反而会增加幼儿攻击的消极作用。例如老师对幼儿形成的攻击行为的深层次原因缺乏了解,不能找出问题性的“病因”,即未能“对症下药”,最终难以消除病根。再者与老师繁忙的业务和本身的师德有一定关系,繁忙工作后往往使老师产生消极的情绪,“不良行为”幼儿便容易成为“发泄”对象,不管情况如何,只知一味的批评孩子以求得暂时的平静,但过后这些幼儿还依然如故。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1.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西方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的天性需要在环境条件下能发展成现实的人格或心里品质。如
6、果环境不对的,小朋友、老师和家长不喜欢,幼儿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等途径,让孩子认识到他人对其攻击性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其对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否定的情绪。比如,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给孩子呈现一个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形象。与其讨论这一儿童的表现及危害,使其意识到这样的儿童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进一步与其共同设想受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孩子的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2.提高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危害严重性的认识。首先,家长不要简单地把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当成是孩子一时的情绪化行为和偶然行为,从而以“孩子还小”作为心理安慰。一旦产生这种行为,就
7、会导致孩子的人格发展不健全。家长对此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调整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其次,家长应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不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采取间接、委婉的办法,努力改变家长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同时,通过家长园地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指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逐步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在与“攻击性行为”幼儿家长的联系中,应改变以往那种只是一味告状的做法,而是首先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具体要求,这样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于幼儿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各种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一味的学习模仿,因此作为成人,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8、,行为应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邻居、朋友、亲戚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的,就可以与他们共同合作,相互探讨,从而帮助自己的孩子纠正攻击性行为。同时也可以从别的家长身上吸取他们的教育方式和经验3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教育。家长应与幼儿园相互沟通,在帮助孩子纠正攻击性行为上步伐一致,家长在家及时监督,老师在幼儿园及时引导,双方共同探讨教育方案,以便及早帮助孩子纠正攻击性行为的问题。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往往面对的是被小朋友回避、拒绝,被成人训斥的氛围。因此,应试图利用“皮格马翁效应”对幼儿施加正面影响,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理解和信任。同时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解决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幼儿 攻击性 行为 家庭 成因 对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