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对叛逆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oc
《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对叛逆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对叛逆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对叛逆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摘要: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叛逆心理。为了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要对孩子施行有效的心理教育,消除孩子的叛逆心理。以下从五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一、少年儿童叛逆心理出现的原因。二、家长和教师需改变观念。三、家长和教师确立适合少年儿童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四、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为少年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五、注重对产生负向叛逆心理的学生的疏导工作。关键词:叛逆心理 少年儿童 心理健康叛逆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
2、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引导所采取的一种负向的心理活动。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通常表现为情感的对立、抗衡和情绪上的嫌恶、不满,是小学生的一个鲜明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的成长过程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的叛逆心理,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不完成作业;对学校倡导的事往往对着干,甚至不时搞点恶作剧或破坏公物。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一、少年儿童叛逆心理出现的原因少年儿童时期正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们
3、渴望独立,但是自身的能力又决定了他们要依赖别人生活,这种渴望独立的意识与必须依赖成人的现实必然导致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向成人证实自己的存在。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以后,尤其是进入学校,身体机能的成熟,独立活动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儿童自己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对于某些事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只是他们也开始考虑“老师说的全是对的吗?”“难道父母就没有错的时候吗?”他们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评价周围的事物,而不是再象以前那样完全听信于父母,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希望对环境有一种控制感,能够对环境对他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是被动的遵循父母、老师或是其他成人的安排。他们希望成
4、人把他们看成一个独立的、成熟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意见想法,为了显示自己的力量,他们就会以一种与成人的要求相反的形式来行动,以此来突出自己的重要性。家长过多批评招致了孩子的反感。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缺乏和自我调控能力的不足,经常会在无意中犯一些过失性的错误。很多孩子犯了错误后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产生内疚心理,并下决心改正。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这些错误反而能够成为孩子发展的催化剂。但很多家长在这个时候往往表现得不够冷静和理智,他们对孩子的错误过于敏感,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就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孩子。一味地批评,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长期下
5、去,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要么使他们产生自卑、内疚的情绪,变得郁郁寡欢,要么就会产生叛逆行为。 家长平时对孩子的关注过少,孩子以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有的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但又不能以正常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就只好诉诸问题行为。父母一旦发现孩子有这些不良行为,自然而然地会对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即使父母批评、斥责孩子,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关注而高兴。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正强化,父母越关注孩子的叛逆行为,孩子的叛逆行为就越多。二、家长和教师需改变观念家长和教师在对待存在“叛逆心理”的小学生不能一味对其批评和指责,而是要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教学论文 关于对叛逆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教育 教学 论文 关于 叛逆 孩子 进行 心理健康 思考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60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