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
《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 对托班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教学研究 薛凌燕内容提要:科学研究表明,3岁前幼儿的歌唱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的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数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即使到了3岁阶段,儿童所掌握的歌曲节奏也十分有限。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成年后这种节奏意识将会变弱,甚至消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乐感。托班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较为直观、形象,加之生性活泼好动,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本人抓住幼儿这一敏感时期,让幼儿通过语言节奏、新教歌曲、音乐欣赏,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乐曲的节奏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分享音乐的快乐,探索整理出一套适合托班
2、幼儿的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前言:德国音乐家、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它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节奏乐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托班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如何正确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增强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成为我们新的课题。因此,我对本班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节奏感培养的教学研究。关键词:节奏感 原本性节奏感: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
3、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幼儿对音乐感受的能力,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优美的节奏性动作中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原本性:德国音乐家、教育家奥尔夫强调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孩子所熟悉的音乐元素,如:语言节奏、生活的各种声源,以和声的方式进行音乐
4、素质的训练,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体验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帮助他们学会听音乐,同时,又让孩子们发挥创造力,积极创造出各种具有个性特色的表现方式,去表达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一、优化节奏乐教学的环境:环境在音乐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才会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加强他们对美的享受。硬环境:1、创设墙饰:教室的墙饰是幼儿每天都看到接触到的事物,创设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墙饰,用各种绳子在墙上布满了五线谱与音符,以及音乐图谱,让幼儿好像置身于音乐世界之中。2、开放音乐活动区: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乐器等材料,还有废旧的罐子装上米,摇一
5、摇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在区域活动时放一些音乐,幼儿会跟着音乐敲敲打打扭扭。活动乐器:沙蛋、打棒、铃鼓等专业乐器;自制乐器,如:装着米的罐子,报纸,一次性纸杯,橡皮筋等等。3、音乐活动的教学环境:我在教室中间的地上放上了一块大的毯子,在活动时请幼儿拿小软垫盘腿围坐在毯子的周围,活动的环境给人温馨的感觉,幼儿觉得累了还可以在垫子上躺一会,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会觉得很轻松很自在,学习的内容更加乐于接受了。软环境:1、奥尔夫认为 :“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在晨间来园时,我放一些轻快优美的曲子迎
6、接幼儿的到来,幼儿在这些音乐的背景下进行区域活动。收玩具的时候,我放节奏感较强的海上钢琴师,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幼儿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要收玩具了。睡觉的时候我放一些睡眠曲,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安静地入睡等等。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其次,在孩子的发展中,这种相互作用平等交往的环境,孩子理解了必须遵守规则才能使活动进行下去,。这时,规则不再
7、是老师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孩子今后遵守其它类型活动的规则、适应活动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此外,还要有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要为幼儿“松绑”。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印象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制造性和开拓性。师幼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关系是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的前提。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听音乐做动作,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是那么丰富,但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是会有火花出现的。比如在欣赏寓言这首曲子的时候,开始是跟着老师做拍手、拍肩等动作,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有谁可以和老师做不一样
8、的动作呢”,逐渐有一些幼儿可以不看老师的动作,自己开始想别的动作做了,老师为这些动作取上了名字,如:挤奶、爬山等,幼儿这时候的表情是非常得意的。 对于做得不好,或者做错的幼儿不要给予批评,要包容个性,包容个别差异,对所有的孩子都提供一视同仁的爱心,不歧视,也不限制。因为在音乐的世界中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想法,就算他坐着不动,可能也是在感受音乐,或者是在欣赏其他幼儿的表演。二、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选择适合孩子感受、孩子热爱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材料。教师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音乐感受力还不太强烈,基本
9、上以节奏较快的音乐或说唱儿歌为主。我为幼儿选择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有比较有趣的泡泡糖,有比较激昂的米老鼠进行曲,还有创作歌词弹性较大的两个好朋友,比较抒情的小白船等。其次,要考虑到音乐的难易程度,也就是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选择的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如果一学就会,也会感到没劲。所以,选择的教材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幼儿的努力还是能够达到。让幼儿自己选择教材。给幼儿留一个适当的空间,是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关键。幼儿对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会特别强烈,在平时经常给幼儿放不同类型的歌曲听,教师通过观察,从中寻找兴奋点。如:在听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
10、人片段时,有部分幼儿不自觉地就跟着音乐舞了起来,在歌曲放到“噢类噢类得噢类”还产生了跟唱了,教师根据音乐进行了编舞,简单的动作与走步,幼儿在游戏中兴致盎然;听哈巴狗这首歌曲的时候,幼儿听到里面“汪汪汪”的叫声后笑做了一团,针对这首歌曲我也设计了一个“找肉骨头”的游戏并加入了图谱的教学,学习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幼儿往往对自己选择的音乐特别感兴趣 ,这样通过音乐游戏所感受到的音乐就会更加记在心里了。 在托班节奏乐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基本以短小精悍的儿歌、新教歌曲和段体分明,节奏感强的纯音乐欣赏为主,打击乐的配乐也是以单一的一种乐器为主,创造性地教学内容相对涉及的较少一些。三、节奏乐教学的模式及部分课
11、例:在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托班幼儿的节奏乐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以下三块:1、新教儿歌(语言节奏):在最初,新教儿歌可以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稳定节奏,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并且在儿歌中掌握两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型,所以要选择一些短小,节奏感强的、易仿编的儿歌进行活动。步骤:a、熟悉儿歌,边听儿歌边按儿歌的节奏拍手。b、按照儿歌的歌词做有节奏的动作。c、进行看节奏图谱(九宫格)打节奏的游戏。 d、进行简单仿编、创编的游戏活动。e、配打击乐器。例:儿歌:两个好朋友两个好朋友,辫子黑油油,看他们手牵手,快乐逍遥游。节奏图谱:两个X X好朋X X友,X 辫子X X黑油X X油,X看X他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节奏 教学 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