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论文:成就感的“内驱力” .doc
《幼儿论文:成就感的“内驱力”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论文:成就感的“内驱力”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就感的“内驱力”所谓成就感就是幼儿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感觉。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个成功不光指在知识的汲取,技能的掌握,情感的满足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还在于幼儿的玩耍、游戏和同伴的合作中来获得。它是广义的。有研究表明:个人的成功经验一般能提高以后的抱负水平;成就感愈强烈,抱负水平也就愈高。 可是大家知道幼儿获得成就感的机率并不会随着幼儿知识、技能、生活经验的提升而呈上升的趋势。我们更应清醒的认识到:凡是一切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事物都伴随着成功的可能,它都是孩子获得成就感的良好源泉。而成就感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孩子接受知
2、识、掌握技巧以及性格的形成,就如机械设备,幼儿有了成就感作为动力,无疑就如机器给安上了发动机一样,从而让幼儿形成“内驱力”。因此,在成人和教师作出制止的指令前我们都要考虑是否让孩子在从中获取了成就感,我们应该何时适时地让孩子停止某项活动,如何把握好最佳时机让幼儿轻松的获得成就感呢?首先我对目前本班幼儿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我们班共有幼儿46名,其中成就感特别强烈的幼儿有八名,特别弱的大概七名。这些幼儿在所有的活动中有着鲜明的不同,我们分六部分进行了比较: 获取的成就感强弱不同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不同表现 不同表现项目比较获取成就感多的幼儿基本没有成就感的幼儿情绪上比较情绪积极愉快,爱上幼儿园
3、。情绪不太稳定,有时沉闷,冷淡,易受他人影响甚至哭吵。行动上比较大胆且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动作利索,自选活动时能迅速作出选择,喜欢合作游戏,且爱当领导。喜欢独自活动,对各种活动表现不够积极,总在老师的催促和提醒下完成,行动拘泥,缓慢。言语上比较声音高亢,表现欲望强烈。坚持自己的主张,有分歧时能据理力争,活动中善始善终,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回答问题没有自己的思想,喜欢人云亦云,对别人粗暴干预的活动就轻易放弃,受他人的影响较大,喜欢模仿和顺从别人。思维上比较思维敏捷,喜欢抢着说,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自发的探索欲望。上课很少发言,很多时候重复别人的答案,遇到较难的问题干脆退缩爱说:我不会!老师,帮帮我
4、!交际上比较主动找伙伴和朋友进行合作游戏和学习,个性强,好争强。从不主动出击,即使有人愿意与他合作,也表现出过分的担忧和拘谨。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成就感的获取无疑是推动人向积极进取和努力向上的动滑轮,自古以来就有“爱者能精”的说法,平时我们总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而有了赏识孩子才能认真投入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从中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荣誉的光环照耀下不断地良性循环。但是,如今的家庭和教师在应试教育和分数的干扰下,总是疏忽和阻碍了孩子体验成就感的一次次机会,剥夺孩子选择自己想做事的权力,致使孩子做什么事
5、都成了被动者,没有自己的选择和主张,体会不到做任何事情的快乐,这是我们唯一的遗憾。经过几年的观察,对这些成就敢弱的孩子我认为目前的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对照:1、 开放、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和自主、自立精神的早期培养,是孩子获取成就感的重要前提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每个孩子自称最喜欢的活动,并不仅仅指那些他们感兴趣或关心的静止的东西,而是能够使整个身心都沉醉于其中的活动。但是一些过分保护的家庭,他们只看重孩子的衣食冷暖和物质上的需求,而一些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家庭,他们总是偏重智育,千方百计从难从严地灌输知识,还有一些让
6、孩子放任自流的家长对孩子没有行为要求,生活散漫,学习习惯差。孩子们没有自己喜欢的活动,即使有也总被家长的学这个学那个给限制时间,从中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获取不到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成就感,大大地挫伤了做任何事情的积极性。我们跟踪的几个出色的幼儿他们的家长都对子女亲切、信任、尊重,但同时也有一定的要求,他们经常鼓励和表扬自己的孩子,时不时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在孩子有疑难的时候能给予耐心、正确的引导和解说。这里有一个鲜明的对比:我班孩子孙沛儒(简称A)和周一(简称B)两男小朋友,小班时我发现A的色彩感觉和物形掌握比B要出色的多。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我建议家长去专业的课外老师处拜师学艺。起先,家长听了喜
7、出望外。并表示一定好好培养。两月后,我再次问他们的妈妈,A的妈妈回答说:“哎,不学了,放弃了,他总要我陪着才肯学,可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呢,算了,任其自然吧!”而B的妈妈说:“我儿子比较内向,且胆小,我总是抽出紧张的时间陪着他一起画,时不时给他加油和表扬,让他随时对自己的画体验到成功和进步,现在大胆多了。”两年后,B参加宁波科幻画比赛获得了宁波市第一名。汗水和成功是正比的,但你能说是先有了汗水还是先有了成功呢?固然,所有的人都会说汗水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没有成就感作为动力,孩子能如此有毅力坚持到底吗?作为成功的前提,首先孩子需要成就感来支撑汗水的付出。我们知道,三周岁多的孩子总是对妈妈依赖有
8、加,控制力和坚持性本来就很差,让他一个人久坐着半天学画能坚持住吗?因此父母的陪同就是孩子学画兴趣的良好秘方,从中你应该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孩子对绘画的成就感。父母如果能抽出一定的时间看着孩子画,亲自鼓励和赞扬,一段时间下来,等孩子尝试到其中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到了中大班自然就能脱离父母的陪同而独立作业了。相反,如B小朋友一样就会被妈妈的“时间紧”一个理由给扼杀了绘画的潜能!2、教师的行为抉择取决了孩子获取成就感的机会不平衡刚进幼儿园,因为集体教学对幼儿成就感获取的机会限制,有些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能得到自我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这样他所获取的成功就越来越多;反之,幼儿经常得不到机会去
9、发言甚至无法实践自己喜欢的实验和活动,偶尔老师给予的机会却因为紧张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幼儿就怀疑自己的力量,自我肯定少,体验成功的机会就相对减少。幼儿自我意识的特点之一就是他律性。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特别在幼儿心目中有威信的成人与小同伴,他们的语言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儿童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的,有些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对幼儿的志向、情感、行为起着持久铭刻的作用。教师的态度直接和间接地在孩子获取成就感的过程中起了导航的作用,不是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吗?!如果只注重知识、智力,只注意纪律、听话,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优越表现,那么幼
10、儿在你的“精心呵护”下,潜在的能力就如B孩子一样顷刻间被埋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会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就感,他们会时时刻刻注意捕捉学生的成功点,并给大肆的渲染和表扬。无疑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孩子从而变得自信,有主见,会创新。3、幼儿个性的发展趋和自身的禀赋问题对获取成就感的直接影响。 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幼儿之间产生了明显的个性差异,当进入幼儿园这一集体生活环境以后,却要遭受集体成员的重新考查、比较、评价,并引起不同的态度反应。如果孩子的个性开朗,心理健康,他遭受挫折教育后能正确地对待,相对而言他获取成就感的途径就会比其他抑郁或内向的孩子多且广。意识决定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论文:成就感的“内驱力” 幼儿 论文 成就感 内驱力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