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玩泥与涂鸦表达的艺术通感.doc
《幼儿早期玩泥与涂鸦表达的艺术通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早期玩泥与涂鸦表达的艺术通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早期玩泥与涂鸦表达的艺术通感 通感又称通觉、联觉、移觉或连带感觉,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互通的心理过程。艺术通感是通感在艺术制作中的具体体现,指的是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笔者在对13岁幼儿早期玩泥与涂鸦造型的同步观察与分析中,发现了这两种本来就有着亲姻关系的造型语言竞表达出了幼儿对艺术的通感。在对比中,无论是造型对象的自由选择还是表现效果、细节的关注角度都有相似相通的地方,对物体结构的理解方式、表达的难度递进等都有很多相近性,甚至出现了同步发展的现象,它体现出幼儿对造型方式方法的理解过程。联系涂鸦与玩泥的共通性,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解密幼儿
2、最初的、稚拙的、蒙昧的造型语言。 一、玩泥与涂鸦的相近性表达语言 在幼儿早期玩泥造型与涂鸦造型的对比中我们发现,玩泥与涂鸦有着很多相近的表达语言: 1.玩泥与涂鸦都是因结构构建造型。 幼儿是在对物体外形或内在结构的认识基础上,用自己独特的理解表达造型的,如:幼儿在同一天画萝卜和捏泥萝卜,在涂鸦萝卜中幼儿表现出了叶子、身体、根,还表现出了萝卜的内部结构萝卜芯;而在十几个泥萝卜中,有一个萝卜也被幼儿做出立体的叶子、身体、根,还有一个泥形也做出了萝卜芯(图1)。这样的表达不只是一次的偶然,很多造型幼儿都能够用对结构理解的方式构建。 又如对“人撒尿”这个动作的理解中,幼儿在一周时间内先后用玩泥和涂鸦两
3、种语言表现出了人撒尿的造型。在涂鸦的形里,幼儿把人物分成头、胳膊、身体、腿几个部分,尿用一条线来表示;在泥形里,幼儿把人分成头、胳膊、身体、腿四个部分,尿用牙签代替。它们的结构非常相似。 2.玩泥与涂鸦都用细节印象表现造型。 幼儿对造型的认识是从局部结构或细节的认识开始的,如幼儿最早开始做泥人物时,先是模仿做圆形的头,或用一个类似圆形的体积来代表整个人物,涂鸦人物也是先用圆形代替整个人,此时的画和泥人物都只是一个头。然后幼儿发现头部的主要特征是眼和嘴,于是在泥形中用小豆子或压印代替眼睛、嘴,在涂鸦里用圆或是点代表眼睛,用一小条线代表嘴,此时的泥和画便只是有五官的“头人”(图2)。随后幼儿又观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早期 涂鸦 表达 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