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不当奖励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doc
《幼儿教师不当奖励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不当奖励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教师不当奖励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 摘 要:奖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用到的一种教育手段,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可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当的奖励方式往往会引发幼儿的负面行为,对幼儿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不当奖励 幼儿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31-02 一、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不可避免的会用到奖励手段。奖励这一教育手段本来是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可是在下面的几个
2、实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老师的奖励行为发生后,幼儿们并没有向幼儿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是背道而驰,有些幼儿会对教师的奖励感到心理不平衡,有些幼儿则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攀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人格的偏态发展。 对于幼儿园中奖励后的一些怪像,笔者认为奖励的作用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奖励本身,奖励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无条件地发挥作用,它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奖励在幼儿园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的幼儿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 我们认为的是通过奖励去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同时让幼儿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
3、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奖励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奖励而奖励。 二、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分析 实例一分析中幼儿因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嘀咕“又是王某拿了小红花”。对于这中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幼儿老师奖励不公,但是重要的原因是这名幼儿应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产生了嫉妒心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明显的主观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利益点出发,任何事物只以自己的兴趣意向为标准。他们不会考虑别的幼儿的意愿,当他们发现别的幼儿比自己强、别的幼儿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而自己没有得到,甚至别的幼儿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就会应为外界发生的一切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意向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舒服。这种嫉妒具有明鲜的
4、主观意识。 如果幼儿老师偏爱部分幼儿,而不注意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使部分幼儿受到委屈,更容易使个别幼儿变得心胸狭窄,产生嫉妒心理。此外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已经习惯了没有表扬和表现的机会,会很“安分守己”的守在课堂上,实际上整个课堂与他已经无关,是一种隐性的逃课行为;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又通常比较自信,当没有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或表扬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没有被“重视”和“关注”或者感觉到自己有些地方确实不如别的幼儿,当存在竞争压力时就容易对别的幼儿产生嫉妒心理,尤其是一些经常受到幼儿老师奖励和表扬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类似的问题。 幼儿天生就喜欢受到表扬和奖励。正确的奖励方法可以巩固幼儿的优点,增加
5、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奖励不当或过度奖励就会使幼儿自我感觉良好、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看不起同龄幼儿,当别的幼儿超越自己时就感觉难以接受。所以幼儿园老师要注意奖励方式,正确评价幼儿,不能因为宠爱和喜欢个别幼儿就随意提高或过分奖励幼儿。 案例一:某周星期五下午在某幼儿园的中某班教室内,吵吵嚷嚷乱哄哄的幼儿们突然安静下来,并迅速跑回座位上,一本正紧坐的端端正正,眼巴巴的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拿着小红花,准备发给幼儿们,毫无疑问的红花又戴在王某(本文所有幼儿名字均为化名)几个幼儿衣服上,李某小声嘀咕着“又是王某”小红花刚刚奖励完,后面的几个幼儿则是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又开始爬课桌、乱爬。教室里又开
6、始了马蜂窝一般的混乱。 实例二分析幼儿们喜欢打小报告,而幼儿打小报告的动机之一就是,有的幼儿在打小报告之后可以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这种奖励直接导致了幼儿喜欢打小报告的行为。其实有的幼儿因为嫉妒受到幼儿老师奖励的幼儿,从而无中生有的中伤受到老师奖励的幼儿。 幼儿老师奖励打小报告的幼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行为是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 案例二:中午吃水果的时间到了,在老师的督促下,幼儿们坐在桌子旁休息,看到苹果被保育员老师端进来,全体幼儿立即正襟危坐,在等待中每个幼儿分到一块苹果,有的幼儿边吃苹果边嘀咕什么你的大,我的小啦立刻旁边有幼儿跑去向老师打小报告了,(为了防止幼儿呛着,幼儿园严禁幼
7、儿在吃东西时说话)幼儿老师批评了说话的幼儿,并表扬了打小报告的幼儿,这时不断的有幼儿向幼儿老师打小报告了,小报告的主要目标就是平时表现好的、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几个幼儿。直到老师命令全部的幼儿坐回自己的座位,打小报告的行为才被暂时的停止。 实例三分析,在幼儿园中,幼儿老师奖励小贴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奖励小贴纸相对于奖励小红花来说,这种奖励方式容易发生,所以在幼儿园的奖励行为中,奖励幼儿小贴纸是奖励方式中幼儿老师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在一堂中班课堂中,奖励小贴纸的行为可以发生1530次,而且幼儿老师在奖励小贴纸的时候,奖励行为也较为简单,不想做小红花一样作评价,而是看到那位幼儿表现比较乖,便把小
8、贴纸奖励给谁。有时一节课结束时,有的幼儿脸上、手上贴有五、六个小贴纸。甚至有的幼儿把小贴纸当玩具、当交换物,以至于有幼儿抢夺别的幼儿的小贴纸。小贴纸这一奖励物,一方面由于奖励频率过高,一方面由于奖励方式简单。小贴纸的奖励作用已经大打折扣,幼儿们已经不会把小贴纸和奖励联合起来,小贴纸作为强化物已经不能起到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的作用了。 过多的物质奖励对于幼儿来说是一座无穷欲望的山,我们幼儿老师不可能满足幼儿所有的物质欲望,而且过多的物质奖励更容易使幼儿产生这样的意识;即奖励变成一种功利性可将换的条件,让幼儿觉得奖励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等价交换的实实在在的物质东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教师 不当 奖励 方式 幼儿 负面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