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安全感缺失的影响因素之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安全感缺失的影响因素之对策.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安全感缺失的影响因素之对策 摘 要:安全感是幼儿期重要的发展课题,是整个儿童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界定了幼儿的安全感,探析了安全感缺乏对幼儿认知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人格以及对同伴关系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父母家庭生活环境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婴幼儿安全感的培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 安全感 缺失 教养方式 一、幼儿的安全感的定义 安全感是主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控制感。很多人认为安全感是天生就有的,其实不然。它的形成是在幼年。有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在研究儿童人格
2、发展的时候指出,幼儿他的看护人尤其是他的母亲对幼儿是慈爱的态度并且可以保持一贯的可靠的态度,幼儿会感觉十分的舒适与满足,并且会对周围的所有一切产生信任、期待,会初步建立安全感。 二、影响幼儿的安全感的因素 (一)、幼儿的安全感缺失与母爱的关联 很多研究人员发现,母亲对幼儿的爱抚能刺激婴幼儿的大脑,使幼儿产生真正的被爱的感觉,内心充满安全感。所以,母亲经常爱抚的婴幼儿,在他们长大后遇事会更加沉着冷静,思维不易混乱,相反性情就会慌乱容易发脾气。 (二)、幼儿的安全感与家人的不合理管教有关系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让孩子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什么都不缺这就是爱,其实不然,这不是爱,这是溺爱,想
3、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会在孩子大脑中形成只要一闹或者撒撒娇家长就会就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此一来孩子就学不会什么是“识时务”,什么是“适时妥协”,什么是“合理退让”,养成了孩子“撞上南墙都不回头”的个性。正是因为这样孩子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也会产生安全感缺失。 (三)、幼儿的安全感与隔代抚养有关系 对于幼儿来说。在这个时期特别是3岁之前,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有很多人缺乏安全感,特别是这个时期出现的问题。如果父母亲在这个时期特别关爱婴幼儿,那么此幼儿的一生都会特别有安全感。而现阶段有很多的父母都是忙于工作,没办法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下班了再把孩子接回家。正是因
4、为这样频繁的转换环境为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隐患,使孩子产生一种被抛弃感,心里充满着对爱失去的恐惧。长期由此造成安全感缺失。 三、幼儿安全感缺失的后果 (一)不利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的大脑发育和他的早期经验有关,婴幼儿通过不断的感知和运动,会遇到丰富和适宜的刺激,这些刺激会促进大脑相应区域的成长,从而促进神经心理发育,提高认知能力。研究表明,缺乏安全感的婴幼儿不相信照顾者会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安全和舒适,因此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进行探究活动,而过少的探究行为不利于婴幼儿的理解力和洞察力的发展。 (二)不利于儿童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 米库利茨研究发现,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情绪不良时,会选择逃避或
5、完全被情绪左右,无法积极控制和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即个体在早期和照顾者没有形成稳定的亲密关系,内心缺乏对亲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因此在面对消极情绪时,往往不会寻求他人的积极支持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不利于儿童与同伴的交往 幼儿的人际交往首先是父母或亲近的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地疏远与父母的交往而更多地走到同龄伙伴中。缺乏安全感的幼儿由于对父母亲缺乏基本的信任,同时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自我效能感偏低,因此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也不愿寻求母亲的帮助,由此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和孤独感。 四、提高幼儿安全感的策略 (一)提高父母的教养方式 这里的教养方式是指养育方式和教育方式,幼儿的许多心理
6、品质是在养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许多教育过程也是在养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1、教养方式要保持连贯和一致。养育者对待儿童的方式要一致,不要经常变化。如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取决于自己的心境,教养方式自相矛盾,使得幼儿不能获得必要的情绪支持和舒适感。 2、鼓励孩子在行为方面自主和独立。父母应在安全的环境内鼓励幼儿去干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对他们的行为也要有一定的控制和限制。如果没有加以控制和限制的话,孩子的行为有可能会造成对自身或其他方面的伤害,不利于婴幼儿安全感的提升。 3、对幼儿的需要做出积极反应。父母应经常关心孩子在做什么,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如幼儿啼哭,父母应能敏感地辨别出是因为饥饿,
7、还因为尿布潮湿。4、多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情感交流。父母要经常抚摸、亲吻幼儿,与他们进行目光交流,对他们微笑,并且以温柔愉快的声音与他们交谈。这样会使幼儿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意,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使安全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5、保持养育者和幼儿稳定的抚养关系。这里主要是指不要更换主要抚养者,以免引起幼儿的不安和焦虑。(二)营造和谐的家庭心理氛围 在温暖、和谐、互助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幼儿,能感受到监护人彼此的关心和谦让,感受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巧妙解决家庭纠纷等,这些都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温馨,有助于安全感的发展。 1、和谐的夫妻关系。幼儿经常把父母之间的冲突归因于自己的
8、不好、不乖,从而产生较大的不安和内疚感。因此,父母应提高婚姻质量,相互支持并积极保持家庭的完整。 2、注意亲子沟通的态度与行为方式。父母应耐心倾听幼儿的讲话,对他们讲话时不会用一种权威、命令的口吻,而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和谐温暖的家庭情感氛围。 (三)创设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幼小的儿童,需要在成人细心的照顾和抚育下生活,生活环境必须安静而且有规律和秩序,每天的生活都要有条有理,东西必须放在固定的地方。因为幼小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还很不完善,如果生活环境多变而且变化突然,就会不利于儿童自身的发展,就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全。 1、物品要有固定的位置。幼儿刚能用手
9、移动物体的时候,就喜欢把东西放回到原来的地方,甚至在他们还不够移动的时候,也常常为所看到的一些东西被放错了而吵闹。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如起床、吃饭等时间安排,合理的作息安排能帮助婴幼儿形成一种预期,使得他们熟悉和了解接下来的活动,从而形成秩序感和安全感。 总之,幼儿的安全感的获得与父母的教养密不可分。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幼儿的安全感的发展,他们在孩子1岁前就外出打工或重返工作岗位。幼儿早早的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本应得到的关心和爱护,这势必会造成他们的安全感的缺失,对他们以后的认知、人格以及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幼儿家长对幼儿心理安全感的重视,因为在幼儿期就得到安全感变得坚强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的危险,仍旧能保持安全感和坚强的性格。 参考文献: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60-261页 2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页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