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幼儿园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报告【内容导航】第1页:幼儿园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报告第2页: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问卷现今社会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日趋成为热点。幼儿心理健康常常表现为:良好的意志;积极的情绪;对现实的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地说, 分享 是指儿童与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分享 的对立面是 独占 、 独享 。在新小班幼儿的教育活动近一个多月中,我发现 独占 、 独享 行为在小班幼儿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
2、需要的人。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幼儿在将来能信心十足地走向社会,立足与人群之中,迎接人生的种种挑战,我认为从小班起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于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调查对象:Xx县幼儿园小班的30名幼儿二、调查方法:采用观察方法和自由式的访谈法相察。观察方法是分别对幼儿园中活动进行为期五个星期的随机观察。三、调查内容和过程:观察案例1:一次晨间活动,卓卓正在玩木马,这时西西跑过来就抢,卓卓急得大叫起来,委屈地说: 你为什么抢我的木马? 洋洋回答道: 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 卓卓不服气地说; 我还没有玩够呢!你为什么抢? 西西说; 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会儿! 两人你一言我一
3、语,争辩不止。木马在两人的手中,你夺来,我抢去,眼看 战争 即将爆发了。这时,老师发现了,走他们的面前,一把抢过轮胎并训斥道: 不要抢了,老是吵架,真不能干,你们谁也别玩了,都回教室看书去! 两人失去了玩具,又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只好灰溜溜地回教室了 观察案例2:阳阳带来一个陀螺,并告诉老师,她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动时,阳阳高兴地拿出自己的陀螺,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陀螺。老师说: 阳阳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 玩一下,好吗? 阳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陀螺,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接下来,阳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己太远。观察案例3:
4、果果正想拿玩具柜上的小火车玩,睿睿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火车,果果毫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玩具,边抢还边说:我的,我要玩的 。这样的事情在小班幼儿中屡见不鲜。在他们的意识中以为 我喜欢的东西就是我的 。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其角色、生活内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需要与同伴相处,与集体融和。但在几年的教学现状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
5、这使我意识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分享意识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环境因素。近年来,家庭居室独门独户化,为幼儿 独占 、 独享 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孩子们一生下来就成为家庭的 核心 ,缺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以及谦让友爱的经验。家庭环境的独立化、小型化和家长的不良教养态度,对孩子的分享行为产生一定影响。2.物质因素。除了家庭环境以外,有部分原因也是由物质本身造成的。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表现得非常小气,不愿与他人分享,很可能是他拥有的东西太少了,或者太喜欢这个东西了。还有的孩子不肯分享是因为太珍惜自己的东西,怕别人弄坏他的玩具。3. 幼儿自身的心理因素。
6、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有些孩子只愿意和少数特定的人分享。还有些幼儿即使已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在用行动表达时却截然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现象,要将分享转化为自觉的行动,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分享能力。 其次是要树立幼儿分享意识,自觉产生分享愿望。要树立幼儿的分享意识,首先应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要让孩子懂得分享行为的意义,因为幼儿品德形成,需要幼儿经历认知,情感到行为习惯养成这样一个过程这需要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小班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
7、认知的培养。我发现孔融让梨、金色的房子、儿歌分果果中都蕴藏着与人分享、感受快乐的内容,我还将日常生活中有关分享助人的内容编入故事,使幼儿在欣赏故事,讨论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时,明白有关道理,懂得正确的方法,知道分享不仅能使他人得到快乐也能使自己快乐。如帮助幼儿分析 为什么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别人,自己吃小的? 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 等问题,使幼儿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通过情感体验,使幼儿产生自觉、稳定的行为,感受进行分享行为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 分享 内容,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一同游戏、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
8、机,将 分享 内容有效渗透到一日活动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好吃的食物 、 水果沙拉 、 我最喜欢的玩具 等,鼓励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零食及图书玩具来园,让孩子们充分感受 我把好吃的东西给你,你很快乐。 我把玩具给别人玩,别人也把玩具给我玩,玩具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快乐。 在活动中既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更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了分享的愉悦。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通过示范榜样和移情训练,促进幼儿
9、分享行为的发展。洛克的教育漫话中指出: 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出来的 。爱模仿正是幼儿的共同特点,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同样可以达到培养好行为的目的。孩子的模仿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父母、老师等孩子身边的重要成人:二是经常在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三是书本、电视等媒介里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爱的人,对他的影响作用也就越大。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移情训练是指在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情绪,理解他人情感,从而与他人共享的训练方法。利用移情的手段,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感受他人的愿望、情感,从而逐步形成自身积极
10、的、正确的内心体验。有一次,恬恬小朋友吃了两份水果,结果另一位小朋友没有水果了,我就组织幼儿讨论: 没有水果吃的小朋友心里怎么样? 我又问极极 如果你吃不到水果,你高兴吗? 以后我就让恬恬来发水果、发图书,使她感受分享的快乐。还有一次看到电视里猫抢走了小老鼠的食物,我就请小朋友想想 小老鼠没有东西吃会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这样自然的移情训练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分享行为的表现。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样,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力。因此,我们成人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状态,从而来培养幼儿互助、分享等一系列亲社会行为。家园共育、走进社区,让温馨的家庭、社会
11、环境成为形成幼儿良好分享品质的摇篮。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情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还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园 两点一线 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让孩子自带礼物走进敬老院去慰问孤老,自己表演一些拿手的歌舞、讲故事节目,当老人们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微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脸,孩子们也和孤老们一起快乐地分享着 关心人与被关心人 的幸福滋味。总而言之,在研究中,我发现分享是幼儿获取快乐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行为,它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指能与人共享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快乐,也指与人分担忧愁。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培养幼儿学会物质分享,更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尝试与周围的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我们将多开展一些 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 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本站报告汇报为上收集或友推荐,仅供写作参考之用,其著作权属于原作者,我们不提倡抄袭的做法,支持原创,借鉴与抄袭的界限就靠朋友们自己去把握,取长补短可以,但不要全盘照搬,不做拿来主义,请朋友们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在参考资料的帮助下,写出自己的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