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doc
《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平平上了学之后,似乎突然变得不听话了,什么事都喜欢和大人对着干。父母说,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听音乐,他偏要把录音机的声音放得很大;老师说:课间休息的时候不要在教室里打闹,他偏要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地玩游戏 面对这些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他们是怎么了,为什么事事都不让老师和家长省心?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个体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通俗地说,你希望他做的他却不愿意做,他喜欢做的却总是你反对的。逆反是孩子与长辈交往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和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可能会影响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发展,从而影响孩子
2、的健康成长。(一)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逆反是出现在特殊年龄阶段的复杂心理现象,它的产生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人的一生发展过程中,小学高年级开始就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在心理上开始出现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希望有权利独立思考和处理自己的事情,对老师和家长还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非常反感。但是由于还不具备深刻成熟的思维能力,所以他们会把家长在生活上给予的关照和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把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当成对自身发展的束缚。孩子的逆反心理实质上是向成人社会发布的“独立宣言”,但是,由于心理发育并未完全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家
3、长和老师的指导,而且缺乏对真正独立的个体认识和了解,所以才会出现对一切都予以反抗的逆反行为。2、家长、老师期望过高、限制过多 应该承认,在当今社会,孩子是非常辛苦的。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对他们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学习成绩优异、多才多艺,将来能成名成家、有所作为。但是,家长和老师在寄予这些期望和帮助他们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所以这些期望有时和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一致,和孩子的能力水平不相符。当孩子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达到成人社会的标准时,就干脆破罐破摔,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以反抗的态度对待一切要求。据报载,一对夫妇要求自己的孩子弹钢琴,并对他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
4、制定了严格的练习计划,每天除了上学和必须的休息之外,孩子所有的时间都是在钢琴前度过的。孩子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终于有一天愤然用刀剁去了自己的手指,用这样令人惊愕的举动来反抗父母的要求。 限制过多也是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师和家长有时是出于安全或者其他因素的考虑,为孩子制定了一些“行为注意事项”,使孩子生活在父母和老师制定的条条框框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屈从的地位,这完全不符合孩子心理及生理发育特点,他们渴望获得行动的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因此,有的孩子采用屡屡犯规的方法来对抗父母和老师也就不奇怪了。(二)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对待 孩子 逆反心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