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
《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略谈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能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同时,对幼儿来说,手是他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促使幼儿意识到这一点,喜欢自己的小手真能干,愿意提高自我服务能力,感受做事的乐趣。幼儿期是幼儿躯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最佳时期,孩子的手越巧,脑子就越聪明。故从小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
2、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主要有以下途径:一、 在美术活动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美术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各种能力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已为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而培养幼儿用绘画和手工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幼儿的绘画、泥塑、剪纸、撕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因此,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泥工教学中教幼儿团、搓、压、捏、粘合等技能;纸工教学中教幼儿撕、贴、折、涂、剪等,孩子们通过画画、剪纸、折纸、捏泥、制
3、作玩具等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还要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中,开展制作项链手活动:幼儿可以用泥团圆压扁用细铁丝穿起;用细铁丝穿各种形状的吹塑纸片。在大班美术活动梅花开了时,让孩子们用嘴吹画梅花树干,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手工制作方式,培养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欣赏作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做做玩玩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新
4、能力及审美能力。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皱纹纸、纸条、玉米、颜料、橡皮泥,剪刀、胶水、水彩笔。让幼儿在知道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可用颜料点梅花、玉米拼梅花、橡皮泥搓梅花、纸条裹梅花、皱纹纸捏梅花、剪麦冬做梅花、直接粘贴剪好的花瓣等。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梅花,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能力强的幼儿用纸条裹梅花,玉米拼梅花,剪麦冬做梅花,能力一般的用橡皮泥搓梅花,能力弱的用现成的花瓣贴,用水彩笔进行作画。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着自己操作的成功的喜悦。二、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动手能力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
5、、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幼儿不断地解决游戏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有利地促进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如:抛接沙包游戏的玩法很多,孩子可双手抛双手接,单手抛单手接,左手抛右手接,右手抛左手接。还可以往前上方抛起,小朋友跑着去接,小朋友之间还可以互抛互接。这既训练了幼儿的手、脑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很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再如;小棒夹豆,是通过游戏中豆的种类变化,装豆的容器的变化,容器距离的改变,以及小棒种类的改变来设计的系列游戏,使难度不断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三、在各种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操作是幼儿主动
6、学习的重要方法,当形形色色的操作材料呈现在幼儿的面前时,他们能主动与材料发生交互作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且发现、探索中有所收获。孩子们用收集的牙膏盒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汽车、楼房;用月饼盒制作灯笼;用旺仔易拉罐制作鞭炮;用雪碧瓶制作了瓶娃娃;用一次性盘子做漂亮的蜗牛;用娃哈哈奶瓶制作了各式各样的飞机火箭;用橡皮泥制作泥塑另外小朋友还根据季节的特点,秋天用树叶做树叶贴画,冬天用带来的瓶子做造型各异的冰灯,用包装纸剪窗花。用硬纸板、卡纸剪出各种几何图形的小块块,让幼儿做拼图如:幼儿用半圆形、三角形拼成小鸡、小鸟,用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拼成熊猫等,用插塑拼接等。可见动手操作既培
7、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多收集一些废旧玩具及剪贴、拼图卡片,购买智力魔方等,为幼儿动手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四、在各种趣味科学活动中形成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利用简易的工具、材料、仪器设备,按照科学操作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有趣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在操作中学习。并通过一些小型的简易的操作、演示,对某些简单的科学理论的验证,使孩子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做科学实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一些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在开展“什么会沉,什么会浮”的科学活动时,我准备了纸制品、木制品、塑料制品等各种制品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
8、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让孩子自己用纸杯做小电话,让小灯泡亮起来,踩影子,火箭飞上天,透过各种颜色的糖纸来看日光灯颜色的变化等活动,教师示范一遍后,可让每个幼儿动手操作,当幼儿看到灯变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时,会高兴得直拍手。在趣味小实验中,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甚至拆拆、装装,既能表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又能从创造和成功中获得愉快。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一个个都变成了专心致志的“操作手”和“实干家”。再如“筷子折了”、“多彩的气泡” 、“旋转的纸蛇”、“变色小陀螺”、“胡萝卜船浮起来”等科学小实验,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到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了动手能力。四、在大自然中
9、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幼儿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孩子天性喜欢玩沙、玩水、玩土,水和沙没有形状,可以任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去摆弄、去创造,因无穷无尽的变化而产生乐趣,可以说这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最理想的“玩具”。如玩沙,孩子可以在沙里盖房子,设计公园、大楼,挖隧道开火车等,孩子在玩沙中,可使脑筋更敏锐,同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在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种植活动,或者开辟自然角。如:在饮料瓶中种一些农
10、作物。(如豆子、玉米、花生油菜、葱蒜、等)让孩子们照料,观察、记录。春天教幼儿扎风筝,一块到野外放风筝,夏天教幼儿玩打水仗的游戏。秋天一起户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拓印等。冬天让孩子观察树木,花草的变化,徒步郊游等。充分利用大自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六、在各种竞赛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教师抓住机会展开教育是最有效的举措,一次次不经意的偶然事件,往往都会激起幼儿探索生活奥秘的小火花。而让幼儿将已学到的技能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看,则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巩固提高生活劳动技能,经常开展一些比赛性的活动,对孩子的动手能力能起到很好的强化作用。“五一”劳动节我们进行了穿衣,叠被子、穿鞋等比
11、赛结果有的孩子衣服穿反了,有的扣子张冠李戴,有的不会穿,急得直哭;有的被子叠得不整齐;有的鞋子没分左右。但通过这次比赛,幼儿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都能自觉练习自己穿了。每天午睡时,我们都要求孩子们比赛:谁最先脱好衣裤睡好,起床要求孩子比赛叠被子,同时也鼓励孩子相互协作。并且给做的好的,有进步的孩子贴上一朵红花以示鼓励等。孩子们很感兴趣,积极性高,而且越做越好。开展分碗筷、捡菜、做元宵等活动,动手能力提高了,也加深了孩子间的感情。总之,一个人的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和学习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抓住幼儿时期这个黄金阶段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脑的发展,手脑并用,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祖国的下一代就能
12、“手巧心更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一、目前家庭教育在幼儿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的部分现状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他提倡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口、眼、手,在亲自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曾说过:“人的智慧是从人的行为开始的,动作之中延伸的。”但是,在当前社会上,有的家长片面地把教育单一的看成智力开发,在早期教育上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强制性的智力开发,造成了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求见求全,盲目定向,过多的爱与包办,只要求进行知识灌输,只看孩子的分数而不看孩子
13、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生活则事无巨细,娇生惯养,溺爱放纵,有求必应,唯恐孩子“受屈”。有些父母为显示对儿女关怀“无微不至”,就连整理书包、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扣一扣等统统代劳,还有的高超钱教育,用大把大把现金,培养贵族子弟。导致一些孩子饮食消费跟广告,服装消费赶时髦,人情消费超大人,娱乐消费必新潮。过度的保护,使不少孩子穿衣冷不得暖不得,饮食粗不得精不得,对他讲话轻不得重不得,孩子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十足的小少爷、小皇帝的生活。总这样下去,不是疼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事事不让孩子动手,等于阻断了孩子探索、尝试的途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更重要的是他的许多
14、功能就会退化,甚至连思维也会变得迟钝起来,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动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手-眼-脑协调的过程,为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就要先发展他的手指操作能力-让他动手,所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二、动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幼儿的手1、幼儿手肌肉特点:一是肌肉嫩,收缩力差,容易疲劳。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嫩而柔软,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但幼儿时期,身体代谢旺盛,供养充足,疲劳后恢复也快。二是小肌肉群发育较晚。小肌肉群主要是指幼儿指尖的动作,手指的屈身,手和眼的协调运动等局部动作的运动。从观察来看,幼儿上下肢活动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小肌肉群发育较晚,三至四岁的幼
15、儿在用手指活动的细小动作方面如握笔、拿筷子、系鞋带等方面掌握不自如。三是神经技能调节不强。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对骨骼肌的调节功能不强。2、肌肉卫生。一是让幼儿保持各种正确姿势。家长在教幼儿动手做一切活动时,应教会幼儿保持正确姿势,但还要注意避免肌肉过分紧张,导致幼儿肌肉疲劳。二是加强锻炼,促进肌肉群的发展。家长要适当的加强幼儿的各种锻炼,是幼儿在跑、跳、攀登等活动中促进大肌肉群的发展,在泥工、手工、及日常生活中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应从婴幼儿是就开始。如拍打悬吊在眼前的五颜六色的小玩具,够取近处的小东西等等。孩子稍大些时应适当的制造一些障碍,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够物,以促进
16、他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慢慢的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但组织安排的活动要合理,避免疲劳,预防肌肉损伤。三是供给足够的营养。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肌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生命所需要的各种能量,应科学的合理的搭配好提供给幼儿,同时还应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多吃绿色水果蔬菜,少吃腌食甜食,不吃刺激性食物,如酒、浓茶等。3、优势手。人的两只手并不是同等使用的,一只手比另一只手更多更灵活的使用,这只手就是优势手。从观察发现,有的人的左手比右手灵巧,有的人的右手比左手灵巧,这与人脑的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有关,也与环境、教育关系密切。在幼儿左手优势早期是不易勉强纠正。应让
17、幼儿在一切动手活动中使用正确姿势,加强动手锻炼,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二)动手与智力能力发展人的手指使大脑的“驻外”器官,大脑内部有与每一个手指相对应的“运动区”,幼儿手指的每一个运动都在刺激大脑中的手指运动中枢;反过来,大脑的运动中枢有调动了手指的运动。正是大脑活动中树和手指动作反复作用,形成了手脑互相促进的循环。动手训练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而且还能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1、动手训练能够增强幼儿记忆能力。以“行”促进智力的发展。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大脑的支配,各种各样的动作,能使相应的脑细胞得到锻炼。从人类的发展来看,正是因为直立行走,使人能腾出双手来从事更为精心的劳动,才
18、促进了人的聪明才智的发展。许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一个原理不明白,记不住,但一个实验坐下来,就会什么都记住了。2、动手训练有利于幼儿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发展。西方学者克洛韦尔曾说过:“动作是智力大厦的砖瓦”。幼儿在动手拼拼、搭搭、拆拆活动中,能根据问题的变化,按照不同材料和条件及时地改变思维方法,并会用创造性的方法抓住问题的本质。如在计算活动中,教幼儿学习5的分解,5可以分成那两个数?有几种分法?请幼儿分,家长可给幼儿准备5张卡片或5粒黄豆,请幼儿计数分出4组,在此基础上,家长可进一步要求幼儿把6的分解、7的分解一次分出,并根据周围环境较幼儿自编应用题,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加碱运算,平时应多进行
19、一些一题多解的训练,经过多次练习,找到解题运算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运算速度,以此来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三)动手与非智力因素发展有关资料表明,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常常比智力因素要大,如一个智力水平较低,但勤奋学习,勇于克服困难,有良好学习动机的人,要比智力水平高,但懒惰,没有毅力,遇到困难就退却的更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1、动手活动能有效发展注意力。注意使人心理活动的门户,没有注意力,人无法感知到外界的信息,更谈不上学习知识以及智力的发展了。对幼儿来说,再让他认识一个物体,掌握一种技能或明白一个道理,光靠家长的说教或直观演示是不行的,必须让幼儿亲自感知动手来实现,只有直接施
20、于动作,被认识的对象才能进入意识中,任何知识都是在亲身体验和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的。如让幼儿玩“磁铁找朋友”的游戏室,幼儿在亲自动作用磁铁吸住铁制品,不能吸住木棒、塑料、纸、布等物品,幼儿通过自身的感知、观察、操作活动,作用与物体,观察其反应,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活动中的经历和感受到的体验,或是解释现象和找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一系列的动手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2、动手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独立性。一个独立能力强的孩子,在他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往往敢于拼搏,有创见,意志坚强,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一个缺乏独立能力,缺少毅力的孩子,则常常表现出意志脆弱,依赖心十足,做事虎头蛇尾,没有主见,因此
21、,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幼儿意志力、独立性的培养。一是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家长在训练幼儿动手能力时,可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困难来磨练幼儿,培养幼儿专心致志,坚持到底的一例。教育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多动脑筋、想办法,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去加以克服困难。如在系鞋带的过程中,家长可让幼儿把携带继承的死扣,自己解开,孩子双手手指的细致活动,不仅增强了手脑并用的协调性,还培养了幼儿的一例。二是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一般健康幼儿在三岁前就有意志的萌芽,能初步借助语言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出现独立行走的愿望,如:“我要-”“我自己-”因此家长除应有意识的让幼儿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
22、还可以让幼儿练习一些复杂的活动内容,如缝扣子,给布娃娃和玩具小动物缝制简单的服装,帮着大人择菜、包饺子、洗刷碗筷、到不愿的地方买东西等,以此来训练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三、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日常生活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杨振宁博士在对中美学生的调查比较中,很中肯的支出,中国学生的优点,恰是美国学生的缺点,而中国学生的缺点,又正是美国学生的优点。中国孩子动手能力差,胆小,怕出错,不善于选择和剔除,不善于提出问题,崇拜权威。美国孩子恰恰相反,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注重选择,敢于抛弃,热衷于辩论,不迷信权威。虽然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创造性不够,受束缚太多。所以我们做家长的应
23、更加满足孩子的动手动脑的需要,在动手动脑探索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的认知产生于活动的动手操作,操作的对象不仅是可观的物体,还包括内部的智力活动和语言活动,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动手,养成爱动脑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这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的动手技能,如抓、握、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比如穿脱和整理衣服、梳头、洗脸、洗手帕等;照顾环境能力,比如扫地、擦桌子、切水果、分碗筷、收拾玩具、拔草、浇花等,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动手能力应从婴幼儿开始,三岁幼儿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已比较自如,还能够掌握一些精心动作,所以生活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培养 幼儿 动手 能力 doc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9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