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doc
《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新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大?新生积极心理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大?新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水平。(2)大?新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和城乡差异,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某些维度显著正相关,消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某些维度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大?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密切相关。 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父母教养方式 大?新生 分类号 B844.2 1 问题的提出 积极心理?创始
2、人Seligrnan与Peterson最先提出积极心理品质这一概念,且明确提出“积极心理品质”是可以塑造和培养的。国内外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测量及应用进行了很多研究,关于积极心理品质在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如何形成和培养,是未来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的深入方向。心理?各流派都强调家庭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品质起着核心和基础性作用。积极心理?的先驱萨提亚女士特别强调在家庭中,成人扮演着塑造者的角色。子女在家庭中主要的相处对象是父母,父母的教养方式很可能对子女的积极心理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国内鲜见父母教养方式对于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影响的研究,仅有部分研究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上。周嵌在探讨积极心
3、理品质的影响因素时,得出父母教养方式对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最大,父母教养方式为民主型的?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状况要好于专制型家庭的?生。台湾林静怡的研究表明,父母积极教养方式能使子女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能在有潜力的领域中展现其创造力。周娟对于高职生的研究表明高职生生命意义感与父母的“温暖理解”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因子呈显著负相关。钱铭怡对青少年的研究表明与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相比,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青少年回忆出较少的父母的温暖,较多的母亲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惩罚;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女孩比男孩回忆出更多的母亲的惩罚;悲观的归因方式与父母的过度保护无明
4、显关系。张庆辞对于中?生偶像崇拜的研究发现偶像崇拜的理智性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除父母亲温暖外的其他因子大多数呈显著负相关。总的来说,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创造个性的良好发展,而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等消极维度则不利于创造个性的发展,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某些维度有密切关系,但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据此,本研究一方面考察大?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状况,另一方面考察积极心理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从而为大?生的身心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父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被试 2011年11月,对北京十所院校大?新生进行施测。施测问卷共1000份,回收961份,施测率为96%。其中男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新生 父母 教养 方式 积极 心理品质 关系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8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