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创造力培养白皮书.doc
《台湾创造力培养白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创造力培养白皮书.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白皮书缘起前 言廿一世纪是剧变的的时代,信息科技迅速发展与流通,社会多元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人类正面临第三次产业革命一个以脑力决胜负的知识经济时代。此时,不论是创新思考、批判思考或解决问题之能力,皆是未来世界公民的重要基础能力。创新可视为一系列知识生产、知识利用以及知识扩散的历程,而创造力就是创新的火苗。因此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之培育,不仅是提升国民素质之关键,亦为发展知识经济之前提,所以创造力教育也就成为未来教育工作之推动重点。为顺应全球经济型态之改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政府近来持续将提升创造力列为主要的国家发展策略。民国85年行政院教改会公布之中华民国教育改革总谘议报告书提出多采
2、多姿,活泼创新之现代教育方向,为创造力教育时代拉开序幕;尔后除了经济部与国科会积极推动一系列之创造力相关研究外,社会各界亦不断推出各项激发创造力发展之竞赛活动。在科技化国家推动方案、知识经济发展方案、新世纪人力发展方案、与第六次全国科技会议中,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均为重要议题。检视我国目前之教育现况与社会环境,有必要透过系列的分析与检讨现行政策与措施,定位出创造力在教育改革与知识经济中的角色,从而宣扬创造力教育的理念,展开创造力教育之推动工作。换言之,当前首要任务,应为草拟有利于建立创造力社会之教育政策,营造创造力教育之课程与学习环境,孕育创意蓬勃之生态文化。广义之创新能力包含创造力、创新机制与创
3、业精神,具体成果就是社会大众在各领域之创意表现。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创造力则是学习成效之教育指针。狭义区分,创造力(creativity)是创新的知识基础,创新是(innovation)创造力的具体实践。创造力与创新为一体之两面,相辅相成。创意的产生,有赖于创造力智能的发挥;创意的绩效,取决于创新成果的展现。因此在创造力教育白皮书的制定过程中,兼顾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之培养,并在激发创造力之余,着重创新之具体实践。第一節 发展沿革我国创造力教育之发展始自民国初年,历经民国50年代的萌芽阶段、60-70年代之初期实验阶段、70-80年代之扩大推展阶段,迄于今日之成熟阶段,已有四十多
4、年的历史,足见创造力在教育史上所占之重要地位。历来在既有之宪法、教育基本法、特殊教育法、艺术教育法、身心障碍者保护法以及多项教育相关法规命令中,已多次明订培养创造力之教育目标。宪法第一百六十六条中明确指出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教育基本法第二条亦明订教育之目的以培养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制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能力。特殊教育法第四条中则指出在创造能力领域中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者,符合所称之资赋优异者。近来教育改革总谘议报告书、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总纲、台北市资优教育白皮书、中华民国人文社会科学白皮书、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画、全国教育评估指针、以及大学教育政策白
5、皮书等也皆有关于创造力教育的政策宣示与规划。其中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总纲秉承教育基本法第二条之理念,强调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为重要之课程目标。为求在多变的时代中强化国民竞争的优势,有计画与全面性地推动创造力,已是必然之势。职此之故,教育部顾问室自民国89年起陆续推动创造力与创意设计教育师资培训计画、创造力教育91-94年度中程发展计画,并着手草拟创造力教育白皮书,期望能更持续与有效地推动创造力教育。为配合当前九年一贯之教育政策与各项教改目标,创造力教育白皮书之施行范围涵括从幼儿园到大学各教育阶段,采全方位观点将创造力教育融入各生活层面,并分别制定合乎创造力教改主轴之政策原则。未来创造力教
6、育期望透过系统而全面的方式,特别着重从结构面与生态面落实和普及创造力教育。本白皮书以教育典范与机制的革新为施力点,在教育行政人员与老师之相互配合下,鼓舞学生、影响家长,并促成产业和民间组织之参与,进而形成尊重差异、享受改变之社会环境。秉承领导阶层与基层互为主体之原则,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双管齐下地制定和推动本政策。因为文化环境的支持和社会生态的影响,攸关本计划的成败,所以在推动过程中,将兼重结构面和策略面。除了个人的创造力,还特别强调集体创造的重要。因此在执行上将从结构面着手,尝试整合相关政策、体系和组织,藉群效(synergy)创造更有利的文化生态,方能在策略面上有效地落实本白皮书的政策。第
7、二节 愿景:打造创造力国度(Republic of Creativity,ROC) 创造力教育不仅为落实教改理念,其终极愿景更以打造未来崭新的创造力国度为目标。近年来,教育部鼓励养成全民阅读习惯,藉以帮助国民突破学习瓶颈,厚植个人知识基础;继之推动生命教育,希望学子能认识生命价值、激发个体潜力、尊重异己观点、并勇于发现和面对问题,以促成自我实现。而今之创造力教育则延续此一教育精神,以个体知识为基础,关怀生命为前提,期能活化全民的创造力潜能,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多元技能,从而开创丰富多元的自我价值,将台湾打造成一个创造力的国度。为建构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意王国,本白皮书理想中的创造力国度系由个
8、人、学校、社会、产业、与文化等五大主体组成,分别以实现下述愿景为努力方向。在个人层面,其对象包含学生、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会大众。期许全民都有自我创造的意识,勇于创新、冒险、与超越,以开阔的思维和自在的态度展现独特、新奇和有趣之个人色彩,并从不断尝试创造之历程中发现学习乐趣,建构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学校层面,以经营创新的学习环境与活泼的教学氛围为主体工程,提升教育视野,发展各校特色;让包容与想象力无限延伸,营造尊重差异、欣赏创造之多元教育学习环境。在社会层面,丰硕的知识资本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基础。为累积社会知识资本,除了鼓励创意不断延续与扩散,尚须健全知识管理机制,将创意转换成
9、可长期保存之文件与作品,存放于各乡镇之图书馆、博物馆、与美术馆,并将这些机构转化为可亲可近之创意基地。在产业层面,不论传统产业、新兴科技、或创意产业,均应透过知识资本之有效运用,提高产业附加价值。因此在流通全民创意成果之余,也须以法律保障智能财产权,方能提供足够诱因鼓励产业转型为知识产业。所以创造力教育也将积极宣导全民对智能财产之尊重,以保障创意者之权益,为知识密集的产业环境催生。在文化层面,要活络创意氛围,增进创新体验,让创意和生活零距离,随时随地可与创意邂逅。唯有人人积极分享点滴灵感,方能开创多元生活风貌、提升全民生命品质,型塑时时可以创造、处处可以创造的创新文化生态。 具体言之,创造力教
10、育白皮书旨在实现创造力国度(Republic of Creativity ,ROC)之愿景,其涵盖要点有以下五项:- 培养终身学习、勇于创造的生活态度- 提供尊重差异、活泼快乐的学习环境- 累积丰硕厚实、可亲可近的知识资本- 发展尊重智财、知识密集的产业形貌- 形成创新多元、积极分享的文化氛围第三节 白皮书研议过程创造力教育白皮书研究团队由本部顾问室召集十一位来自不同学术机构之教授、三十位硕、博士研究生以及一位教育部顾问室研究员共同组成。在十个月(90/2-90/12)的规划时程中,分别针对幼教、小学、中学、大学、成教等不同教育阶段及世界各国之创造力教育与发展现况进行资料搜集与研究。在研究方法
11、方面,以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等质化与量化并重之方法,发出超过一万份之问卷,访谈三百位以上之教育工作者,并在台湾北、中、南、东以及偏远地区举办多场座谈会。国际组则搜集与比较包括欧美国家、华人地区和其它亚洲国家、以及纽西兰、澳洲等共三大类,共十四个国家或地区之创造力教育资料。总计画除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与扫描创造力教育政策环境之外,也架设创造力教育政策白皮书网站,定期公布与更新团队最新讯息与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所举办之会议,除了每周子计画之例行性小组会议之外,还举办十次的研究团队共同研讨会议,以建构创造力教育之主体架构与内涵,继而完成创造力教育白皮书以及六本不同子题之创造力教育学术研究报告。随
12、后并举办一场创造力教育白皮书公开座谈会,邀请教育界先进、各级相关学校与行政单位、创意得奖教师、创意研究团队、艺术与文化工作者等超过一百位人士与会,使创造力教育白皮书之内容在集思广益后,兼具理想与实务而更臻完备。第二章 创造力教育发展之现况第一節 国际现况分析 为了解国际创造力教育发展之内容与趋势,本报告共搜集了十四个国家及地区的相关资料,包括欧美和亚洲国家,检视其与创造力相关的政策。相关内容非常丰富,请参见完整报告。本节仅就各国之推动方式,与施行策略,简要说明如下。 世界各国对推动创造力教育均非常重视,各国领袖均在许多不同重要场合的谈话中,揭示创造力教育的重要性。各国有关科技、信息、艺术等部会
13、或民间组织,均有关于创造力或创新的政策或谘议报告,而亚太地区的政府教育部门则更曾提出有关创造力教育之相关政策。 在推动方式上,各国创造力相关政策之单位并不限于政府行政部门,形式亦不相同,尤其是欧美已开发国家,强调直接将创意融入教学或生活中。因此,民间组织与大专院校便成为推动创造力教育的重要推手。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与纽西兰的大学不仅设有创新学院,还颁发创造力学位,肯定创造力研究的重要性。 但是在具体的行动方面,各国为提升民众之创造力以增加国家之竞争力,不论是民间机构或政府单位,无不积极整合学术、产业、艺术文化等不同领域的资源,竞相提出提升创造力的具体活动与方案。其推展之策略特别强调:1.促进领域
14、知识之可接近性与可取得性;2.建立良好审查机制,鼓励不同的创意社群之建立;3.重视个人之内外在动机的启发与知识技能的学习。第二节 我国现况分析为了解推动创造力政策可能之阻力及助力,据以发展策略,本章将从文化生态、政策法制、学校经营和课程教学四个层面对我国创造力教育之现况及问题进行分析。总体而言,我国目前推动创造力教育,面临几个基本问题:壹、创造力发挥之社会条件已成熟,但对创造力之认知仍嫌偏狭与不足近十年来,由于民主体制日趋健全,国际交流的量与质大幅提升,社会日趋多元和开放,对异质的观念和行为容忍的程度也逐渐提高。凡此种种,均为创造力得以发展基本的社会条件。但是,一般而言,社会大众对于创意的认知
15、仍有所偏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迷思:一、 认为创意是少数资优生的专利;认为创意是先天的能力,无法培养和学习。二、 习于因循成规和旧制,不思求变,因而害怕改变、抗拒改革。对创造力观念不熟悉,对创意表现鉴赏的能力普遍不足,连带地在态度上对创新的观念和作法,仍抱持不确定、质疑、批判的态度。因此创新者反而易受排斥而常自我压抑、怯于表现。三、 创造力能力需长期培养,在错误中学习,然而由于升学主义与文凭主义挂帅,学校和家长过度重视才艺和学业成绩;当前学习价值重立即短期之成效,奖励成功,惩罚失败,实有碍创造力之发展。四、 不尊重智重财产权。智能财产权宣导不足,创造发明保障不够,对协助创新发明的各种人事物团体
16、,亦未见有力之鼓励与支持,使社会力量不愿投入创造。贰、既往教育政策均强调创造力,但相关法制亟待整合和加强政府历年来重大教育和经济政策,一再宣示创造力之重要。主要提及创造力者有:1. 教育改革总谘议报告书; 2. 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纲要; 3. 科技化国家推动方案; 4. 台北市资优教育白皮书; 5. 中华民国人文社会科学白皮书; 6. 知识经济发展方案; 7. 新世纪人力发展方案; 8. 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画等。近年来教育部推动之政策,从自学方案、多元入学到九年一贯等,亦均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例如九年一贯课程容许上课时数弹性,鼓励自编课程与协同教学,均提供创造力发展的空间。可是,一般而言
17、,法制之配套措施仍待加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 相关法令和措施常散见各处,缺乏有系统之整合;二、 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对于创新发展未能积极提供资源。相对而言,现 行行政体系之习性和流程往往不利创造力之发展。政策制定时,缺乏 基层参与之常设管道。政府上级机构仍有轻微官僚化之虞,如:重短 效、重形式、重科层体制、重官场伦理、要求无条件配合等。以上种 种不仅不能发挥基层之自主性,积极鼓励主动创新,反而造成重重限 制。三、各级师资培育及在职进修系统常忽视创造力之培育;四、创造力政策绩效之评鉴缺乏系统化之程序和制度。参、推动教育创新之资源普遍不足目前教育机关的组织文化已日趋多元和开放,而且教师参与
18、学校行政和课程规划的机会增多,与社区之互动也益加频繁,这些都有利于创造力教学。但整体而言,创新尚未蔚为风气,从学校行政到课程教材,仍有诸多应该加强的项目:一、 学校组织文化不鼓励创新。可能的原因有:学校愿景模糊,行政主管缺乏长程思考,重视短期效果;领导作风过于权威,和老师缺乏平等的互动等。二、 评鉴学生时过度强调成果,重视标准答案;奖励措施倚赖外在之酬赏,如奖品、比赛与考试,欠缺引发内在动机之办法。三、 创造力教材不够充足。教师工作负荷过重,无力从事教学创新与行动研究,只能沿用传统之教材。第三章 推动原则与策略创造力教育攸关未来国家之发展,为使推动工作明确响应当前之教育现况与问题,谨先陈述创造
19、力教育推动之基本原则,进而拟定具体可行之策略。 第一節 推动原则 推动创造力教育应依循以下十个原则。壹、掌握创造本质 首先,推动创造力教育,应参考创造力研究和实务经验,界定创造力宜周延全观,掌握其本质。 一、全观原则: 1. 政策推动的对象,大众与菁英并重。推动创造力,应延续过去资优教育 之政策,培育特定人才,发挥潜能。同时,基于人人皆能创造的理念,开发大众的创意潜能。2. 政策的层次,个别与集体的创造力并重。3. 创造力教学的内容,情意、知识、技能并重, 科学与人文之创意并重。4. 创造力评鉴之标准,结果与过程并重。贰、营造体制与生态 创造力教育应从体制与生态层面着眼,才能形成可长可远之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台湾 创造力 培养 白皮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8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