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oc
《679.《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79.《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全面开展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了落实这个宏大的目标,就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关键。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教学在创新教育中有它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新课改下的科学教学是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自然界,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思考、探索、创新的习惯。本文就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一、巧设教学情境,激励创新意识创
2、新意识是萌发创新思维的导火线。教学时,老师要挖掘教材中关于培养创新思维的因素,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地启发、引导,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去分析、思考和探索,从而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讲光的反射时,笔者有意识地把字写在黑板左角上,请坐在教室右边的同学看,有的同学很快就看清楚,而有的同学则左移右移,前移后移才看清楚。笔者问道:如何解释这现象?学生纷纷回答是光的反射现象。我再追问:怎样才能使两边的同学轻松地看到黑板两边的字?有些同学提议把黑板两边做成弧形。老师只要深钻教材,深入生活捕捉素材,在教学时,找出情境设置的最
3、佳方案。例如在讲“压强”时,用气功师赤身平卧在钉板上加重压而不伤身体,却不敢面对一颗钉子;在讲沸腾时用“纸锅烧水”实验引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带着惊奇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滑轮一节教学中,设置有一个“头发丝吊元宝”,即用一根细线吊一物体,细丝断了。问:能不能想办法用这根细线吊起这个物体呢?根细线吊一物体,细线断了。问能不能想办法用这根细线吊起这个物体呢?从而引入滑轮组的教学。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不怕线细和物重,只要设计合理就能够解决问题。有个学生提也了一种方法:一般物体重力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就无法测出其重力大小,但运用滑轮组,可以方便地用弹簧秤测量远远超
4、过测量范围的物体的重力。这一情境激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引发了创造性思维,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二、确立学生主体性,激发创新思维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的沟通和交往,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相信学生,了解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深藏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勤奋、坚强的心理品质,提供以充分展示主体作用的时空,挖掘每节课中能发挥主体作用的一些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引导。例如,“电阻的串联”一节教学,教师稍作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及欧姆定律,自主地推导出串联电阻的关系式,再安排分组实验以验证。整个过程完全由学生独立地完成,效果较好。在串联电路的计
5、算中,笔者选了一个例题:两电阻串联,如图所示,己知R1=10欧,U2=4伏,I0.2安,求:R2、U1。U2R1R2由于学生刚学电路计算,教师先讲解示范,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得到三种解法:(1)由U1IR1=2伏,R2=U2/I20欧。(2)由U1IR1=2伏,=U1+U2=6伏,R=U/I=30欧,R2=R-R1=20欧。(3)由U1IR1=2伏,U1/U2=R1R2可推出R2=20欧。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结合上例笔者又出了一道覆盖整个串联电路计算的系列题,即任选三个己知量,求其它未知量。己知I、R1、R2,求U1、U2、U。由于是任意组合,可以编出许多题,笔者安排同桌的一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679. 教学 中学生 创造性思维 能力 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4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