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与幸福感研究.doc
《1681.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与幸福感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81.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与幸福感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与幸福感研究 以越秀区启智学校的5个个案为例摘 要本研究通过访谈了解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发现特殊儿童家长与子女的亲子相处缺乏幸福感体验,在公共场合容易出现尴尬的心理,特殊儿童家长的业余生活比较少,交往圈子越来越小,与其他特殊儿童家长的关系较好,特殊儿童家长的信仰对其幸福感有增强作用等,并根据以上心理状态提出有适当生活目标、扩大交往范围等提高特殊儿童家长的幸福感的建议。关键词:特殊儿童家长 心理状态 幸福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内心世界越来越关注,对社会的各个群体的心理现状也越来越关注了,对特殊儿童也越来越关心了,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的心理状
2、态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的压力如何?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如何?他们与特殊儿童的生活如何?作为即将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很有必要去关注这样一个群体。一 问题的提出及内涵界定1 关于特殊儿童家长的研究11特殊儿童家长的人数自1874年中国第一所特殊学校创办以来,中国的特殊教育已有了100多年的历史,特殊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公布的2005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截止到 2005 年底,全国为盲、聋、智残少年儿童兴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发展到 1662 所,在校的盲、聋、智残学生达到 56 万人。下图是各种特殊学校的比例情况。表一:2005年度全国特殊学校建设情况(有关统计数据
3、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1.2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 作为特殊儿童家长所要承受的压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过去的,而是自从发现孩子是特殊儿童开始就要开始承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压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2表明,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来自许多方面:1.2.1 个人与家庭问题的压力。由于内疚,许多特殊儿童的家长会对孩子实行过度保护,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置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生活于不顾,使个人发展受限制,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受影响。1.2.2 经济负担的压力。许多特殊儿童在不少方面都需要治疗,这必然要花费家长的大量钱财.此外,许多家长,特别是母亲,因为要时时刻刻照顾孩子,所以没有参加工作,这必
4、然造成家庭收入减少,给特殊儿童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1.2.3 终身照顾的压力。特殊儿童的家长普遍为孩子的前途担忧,担忧孩子能否从学校毕业,担忧孩子将来能否找到工作,担忧孩子在自己去世后能否独立生活,如此等等。1.2.4 缺乏成就感的压力。特殊儿童的父母在生育一个健康可爱孩子的愿望破灭以后,代之而来的是必须面对一个进步很慢的残疾孩子,教育的努力常常显得苍白,长时间看不到结果,成就感无从谈起。同时,得不到旁人的理解和平等对待的烦恼也加重了这种压力。1.3 影响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有学者曾研究3表明影响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有:1.3.1心理功能状态,即家长在接受自己的孩子是
5、特殊儿童的过程中会表现出悲伤、压抑和自责的心理反应。1.3.2退避的应付方式,由于养育一个特殊孩子是一个终其一生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可能影响到特殊儿童父母倾向于采用一些消极的、退避的应付方式,而较少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1.3.3生活质量,特别是对母亲的生活质量的影向比较大。一般说来母亲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所以母亲的生活,工作有可能因此被打乱,无形之中给她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1.3.4自责的应付方式,在无法否认的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的事实面前,特殊儿童家长很容易产生负罪感而自责,特别是母亲。有些母亲会认为是自己造成孩子是特殊儿童,因而认为自己是罪人。强烈的内疚感和自责心理驱使家长
6、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保护和纵容,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想法只会耽误孩子,害了孩子,解决不了任何问题。1.4 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 一般说来,大多数的夫妇在儿童出世前对孩子和家庭的未来都充满了美好的憧憬。然而,一旦生出罹患残疾的孩子,他们就会无法面对这个现实,整个家庭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和无情的打击。家长心中的内疚、自责与迷惘纵横交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们逐渐接受了现实以后,就面临着照顾残疾孩子的负担,由于残疾儿童身心上的特殊性,父母势必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和教育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多方面的困难和挫折,遭受各种打击,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家长们普遍要经历痛苦、绝望、无助等难堪的心路历程4。国外学
7、者研究认为,弱智儿童父母是一个高压力的群体 。国内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征进行过理论上的探讨,认为大多数弱智儿童的父母对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残疾儿童这一不幸的事实时,在心理上都经历了以下五个不同时期的发展,即震惊期、拒绝期、绝望期、内疚期和接受期5。2 关于幸福感的研究2.1幸福感含义现代汉语小词典将“幸福”解释为: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 哲学家对幸福的定义是:幸福不是别的,只是某一生物的健康的正常状态,它的十分强健的或安乐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生物能够无阻的满足和实际上满足为它本身所特别具有的,并关系到它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心理学家给幸福感下了比较明确、
8、全面的操作性定义:主观幸福感是指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综合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相对稳定性、整体性的特点6。2.2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几个理论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人格理论、适应理论、动态平衡理论、目标理论、流程理论、社会比较理论、评价理论等理论模型。人格模型假定,气质和人格是决定人们是否幸福的重要因素,这一模型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证实。适应模型假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适应好的或坏的事件,因此这些事件不再对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这一模型也在对彩票中奖者、重病患者的研究中得以证实。在该模型的基础
9、上,Headey等人提出了动力平衡理论。目标模型假定,人们具有不同的目标和愿望,不同的目标和愿望会导致幸福体验的不同。根据目标模型,如果一个人在特定的目标上取得进展,而且他的行为与他的价值观相符,那么他就会感到幸福。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流程模型,根据该模型的假设,幸福生活的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对日常参与的活动真正感兴趣。社会比较模型假定,如果人们感到自己比周围的人或比自己以往生活得好,就会感到幸福;否则便会感到不幸福。评价模型则假定,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到一些评价标准的影响,而这些评价标准又不同程度地受到个人的人格、文化和价值等因素的影响7。各种理论都从不同角度对幸福感提出了不同的
10、认定方式。特殊儿童家长的幸福感如何呢?综上两点所述,让我觉得很有必要做这个研究。在去启智学校见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家长接触的日子里,我看到家长每天都准时在学校门外接送孩子的艰辛,不管那孩子是几岁还是十几岁,一年级还是九年级,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不管是忙碌还是空闲。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位特殊儿童家长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与无私无限的奉献!我被这种人间最美好的亲情所深深的感动,于是我很想了解一下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现状,很想能够做点什么。于是我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发现原来特殊儿童家长的人数是如此的多,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影响心理压力的相关因素是如此的多。我不可能去改变他们的现实,我只能看看能不能用微薄之
11、力帮助特殊儿童家长增加幸福感,让他们更有勇气地去面对现实生活。于是我想到了把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与家长的幸福感相结合的研究。并且,前人的研究是从量的研究方面上,通过量表对被试的心理特质进行量化的研究,而我的研究是从质的研究方面来考察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状态,能够更加具体的更加开放的了解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二 研究过程1抽样我采用的是随机抽样,通过启智学校的某些老师的的介绍,在早上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或者放学接孩子回家的时候随机邀请一位家长进行访谈。总共邀请了5名家长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其中1男4女。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质的研究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对有特殊儿童的家长的心理现状做深入细
12、致的描述和分析。2.1收集资料访谈收集资料在2008年4月和5月初进行,访谈时间大约每个30分钟。在访谈前先征求家长的同意,采用了录音的形式,当有家长不同意录音的情况下,我先征得家长的同意然后现场在本子上记录一些关键词。2.2 整理分析资料对5位家长的访谈录音或者笔记进行反复研究,并把与家长的访谈从言语形式转变为文本形式,详细记录家长的每一句话,认真观察家长的每一种情绪和情感。3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访谈对象一:任爸爸(化名),47岁,一名三年级特殊儿童的家长,任爸爸人非常友好,我一跟他谈起说想跟他做一个访谈,他就满口答应了。访谈地点也是任爸爸找的。虽然说话有点结巴,说的话也不是很多,但是能够从他
13、的言语当中看出他是个很有爱心的人。 访谈对象二:陈妈妈(化名),34岁,一名二年级特殊儿童的家长,陈妈妈给人的感觉很积极乐观,打扮得也很时髦,并且很善谈,与她交谈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访谈对象三:冯妈妈(化名),XX岁,一名五年级特殊儿童的家长,冯妈妈是拒绝录音的。岁月的沧桑在她脸上显现出来,她对孩子非常用心,与她谈话时,她的孩子正在房间里做个案训练,我本来想和冯妈妈去另一个房间谈话,但是冯妈妈说要在玻璃镜外面看着孩子做训练,于是我们就在房间外的玻璃镜前进行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冯妈妈情绪比较激动,几次潸然落泪。访谈对象四:黄妈妈(化名),43岁,一名二年级特殊儿童的家长,另还有一个儿子上初
14、中。陈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她对很多事情都报着无所谓的态度,生活的一切时间都交给了这一整个家庭。从她的话语中感觉她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是能从现在看到以后老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这个家庭贡献她自己的一切力量。访谈对象五:刘妈妈(化名),40岁,一名七年级特殊儿童的家长,另还有一个儿子上幼儿园。刘妈妈看起来挺年轻的,给人的感觉她很看得开,对很多事情比较有自己观点,不是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与目光。三 研究结论1 特殊儿童家长的主要心理状态11“和孩子没什么开心的(时光)”特殊儿童家庭缺乏亲子相处的幸福感体验和几位家长谈及与孩子一起有什么开心事的时候,不论是爸爸或者是妈妈几乎都是想都不想就说和孩子一起没
15、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这让我很惊奇,于是我又加问了一句:“一点点开心也没有吗?”除了冯妈妈回忆了一点点的事情外,其他几位家长都说没有!任爸爸还说:“哪会开心哪,不发愁就算好的了,还开心呢!” 从几位家长对回忆与孩子开心的事的情况来看,家长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面对一个从未让你开心过的孩子,没有一起共同体验过任何开心的时光,这对家长的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特殊儿童家长与其子女的相处缺乏了开心的时光,缺乏了共同体验幸福感的时光。1.2 “搭公车”的烦恼特殊儿童家长在公共场合容易出现尴尬的心理不知道是不是广州的公车太多了,人更加多,几位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谈到搭公车的经历,而这些经历是最让家长头疼的。车上人多地
16、小,人与人之间容易磕磕碰碰,特殊儿童在车上觉得太压迫的时候,比较容易爆发出他的不满情绪。于是出现了例如任爸爸说的“打自己的脑袋”等异常动作,家长在这个时候很尴尬,觉得周围的人肯定在鄙视着自己,就如陈妈妈所说的:“即便他没有说什么,他的眼神也出卖了他!”其实不只是搭公车,公车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其他的公共场合家长也是不是特别愿意带孩子去的。一方面面对未知的环境可能出现的种种的突发事件的担心,另一方面更是觉得害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是特殊儿童。所以就尽量少带孩子出去。任爸爸说:“她(妻子)这次回乡下扫墓,清明的时候她都不愿意带他回去。”,冯妈妈说:“孩子爸爸平时都不敢一个人带孩子出去,一定要拉
17、上我一起去,有时候想休息一下都不行。”(孩子比较听妈妈的话,而不怎么听爸爸的话)特殊儿童家长大多不是很愿意带孩子去一些公共的难以控制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的场合。1.3 “不害怕恐惧接受”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家长在刚开始知道孩子是异常的时候,那种担心没有后来随着知道的越多那么强烈。因为以开始不知道是什么,以为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好转,但是看的书越多,就觉得希望越渺茫,恐惧感也越来越深。我问家长那现在的感觉是怎么样的,任爸爸说已经麻木了。这与国外对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的研究相吻合,在心理上都经历了以下五个不同时期的发展,即震惊期、拒绝期、绝望期、内疚期和接受期。8虽然说几位家长都
18、说已经接受这个事实了,但是内心还是怀着某种期盼,不论这种期盼是自欺欺人也好,还是最终会实现也好,家长现在很努力地给孩子做各种治疗,自己也在认真的学怎么做,就是希望通过努力有一天孩子能够有所好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持这种观点的是以妈妈居多,爸爸相对而言要理性一点或者说悲观一点,他觉得孩子能够这样长大就很好的了,不期盼他还能工作或者干点其他什么的。 1.4 “我只要社会能够给予一点点尊重,一点点包容”特殊儿童家长对社会的要求并不多 特殊儿童家长对社会的要求并不多,这一点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某几位家长的访谈中都主动地说出“也不期望社会能够给多大的回馈或帮助”我一方面对他们能够自立自强感到高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81. 特殊 儿童 家长 心理 状态 幸福感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45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