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
《08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说谎行为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儿童说谎行为的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谎问题研究文献的梳理,概括介绍了儿童说谎概念的界定、说谎的分类及动机、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儿童说谎现象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之上,建议从社会学视角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一步考察成人对待儿童说谎的态度,说谎对儿童自性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前儿童社会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关键词:儿童; 说谎; 教育;The iteratureeview of Children ying ehavior roblems esearch1前言儿童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
2、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现象,并且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可以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20 世纪8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理论” 一直是近几十年来认知研究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随着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化和系统化,儿童说谎行为研究也向纵深方向发展,并试图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本文在此力求通过对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梳理,整理,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育方法。2说谎的界定2.1说谎的定义谎言,根据语义,就是指假话、骗人的
3、话;美国英语文学大词典将“谎言” 定义为:(1)打着真实的旗号蓄意提供给别人的虚假说明或者虚假信息; (2)意味着欺骗的任何事情或者给别人的错误表达1。最早对说谎概念做出界定的是皮亚杰 ,在界定时他关注于行为的意图因素。他在 1930 年的研究表明 ,6岁以下儿童尚不能考虑意图的性质而是将所有的错误行为都视作说谎 ,直至1011岁时儿童才认识到只有有意的欺骗才能被认定为说谎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研究者扩展并修正了皮亚杰的研究,对说谎概念进行了多样的界定,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维吉 (Aldert Vrij ) 曾对有关概念进行过梳理3。例如 ,Mitchell 等人认为,说谎是有利于沟通者
4、的错误沟通,但这一定义把那些无意识地、错误地误导他人的沟通也归为了欺骗。而说谎实质上是一种有意的行为 ,只是因为失误而没有说实话并不能算作说谎。因此后来有研究者将说谎定义为一种企图在另一个人身上建立欺骗者认为是错误的信任或理解的行为。然而 ,根据此定义 ,魔术师也在说谎 ,因为魔术师也欺骗了观众。为此 Ekman又将说谎的定义修正为 “故意训导对象而不提供关于想做什么的任何提示” 2。这个定义考虑到了说谎者的意图,即说谎的发生条件是事先没有告诉别人他们想说谎。但是 ,维吉对此仍持有异议 ,他指出谎言是“一种成功或者是不成功的有意尝试 ,没有预先警告,使另一个人产生一种沟通者自己知道是错误的信念
5、” 3。此界定中 ,不成功的尝试欺骗对象明确地被定义为说谎。尽管不同研究者对说谎有不同的界定,但概括起来,这些定义主要强调了以下三个要素:陈述目标的虚假性、传递者认为它是虚假的、传递者具有欺骗接受者的意图。基于此 ,笔者比较赞同西班牙学者 Masip 等人对说谎概念的界定,即说谎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有目的地隐瞒、伪造或和假造有关事实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4。因为这个界定既包含意图的要素,又包含沟通者信念的要素,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的、完整的和逻辑上比较严谨的定义。以上是基于Masip 有关“欺骗性沟通”的观念得出的说谎的定
6、义。但是 ,有时人们会把谎言和欺骗混为一谈。事实上,从心理学范畴来界定,谎言和欺骗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因为它们所涉及的认知维度是不一样的。儿童在说谎的基础上逐渐意识到可以通过让他人建立一种错误信念来误导他人的行为,以达成他们自己的目的,即欺骗是在谎言或说谎的基础上出现的,儿童就是通过让他人建立错误信念的方式,把单纯的谎言或说谎转变为真正的欺骗5。2.2 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的动机从认知的角度,说谎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为表现为外显、内隐和错误信念理解三种形式。无意说谎是说谎的初级形态,属于一种无意识行为;而有意说谎是带有目的性的意识行为。但是有意说谎不一定是真正意义
7、上的欺骗,而欺骗一定是有意行为,并伴有个性化特征。其年龄小、认知水平较低的儿童容易出现想象性谎言;而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尤其期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或表扬的低龄儿童,容易出现夸张、虚构的虚荣性谎言;当儿童把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交会融合进自己虚构世界的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编成自己的童话故事,便出现了表现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创造性谎言;当然由于儿童不具备逻辑抗辩能力,为了逃避受谴责,于是逃避性谎言便成为儿童一种自我防御性行为6。关于儿童早期说谎行为的发生,卢乐珍认为其动机主要表现为天真幼稚、争强好胜、虚荣性强、逃避惩罚、恐惧焦虑和利益诱惑等六方面7。她进一步强调,说谎首先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与儿童的社会生活
8、环境密切相关。其次是由于强化的原因:第一,儿童偶尔尝试说谎并获得成功,由此得到强化;第二,儿童简单幼稚的说谎认为在成人眼中却成了聪颖的体现,一笑而过,也就强化了儿童早期的说谎行为。再次是某些成人教儿童说谎或欺骗他人。3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研究对说谎的发展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迄今研究者已经探讨了儿童说谎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关于儿童说谎的年龄特征与影响其说谎和道德评价的因素这两个方面。3.1儿童说谎的年龄特征皮亚杰对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研究可以说是儿童说谎研究的理论基础2。在有关儿童说谎的概念研究中,他直接问儿童什么叫说谎 ,结果发现,儿童的反应表现出一种系统的发展趋势。年幼
9、的儿童似乎把骂人等其他言语行为混淆为说谎;6岁左右的儿童把不好的言语判断为说谎;一直到儿童晚期,他们仅仅能够把一个与事实不符的言语(如说2 + 2 = 5)看成是说谎,而并没有考虑到意图因素;只有1011岁的儿童在对说谎的道德评价中才开始把说谎者的有意性考虑进去。后来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早期儿童的说谎行为及其认知问题。Chandle与 Hala设计了“藏与找” 的游戏背景,以此来对儿童的说谎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即使2 岁的儿童也会说谎和欺骗8。但随着心理学家对于说谎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更多的结果表明3 岁甚至更小的儿童只有自发说谎的行为,即对说谎的认识是杂乱无章的,4岁以后的儿童则
10、不仅能够有策略地说谎而且能够成功地掩饰自己的说谎行为9 10。可见,儿童说谎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同时,儿童关于说谎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能像成人那样同时注意到说话的意图和说话的结果是否错误。3.2影响儿童说谎或道德评价的因素皮亚杰及后来的研究者对儿童说谎认知发展阶段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意图因素明确的条件下。而对于 511 岁的儿童,欺骗的意图并不是判断说谎的唯一因素,6 岁以上儿童对于说谎与说真话的判断不仅仅依赖言语的事实成分和说话者欺骗的意图,而且依赖说话者对于言语的信念及言语的情境。前面所论述的原型理论主要强调了说谎的事实、意图等内在成分的影响,而说谎的民俗模式尤其强调了社
11、会习俗背景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主要考察了情景或背景因素的作用。例如,有研究证明,“犯过” 情境是儿童说谎的一个主要情境。母亲报告她们4岁儿童的大部分典型的说谎行为是为避免过错行为。412岁儿童也报告他们的大部分谎言是对过错行为的反应11。但是 ,由在实验条件下3 岁儿童也能在犯过情境中说谎而得出关于儿童对于说谎的定义与道德评价是缺乏共性的。因为儿童实际生活的背景是不尽相同的 ,由此而产生的谎言也是有不同情境的。在傅根跃的研究中,设计了在假想的道德两难情境下和为集体或为个人情境下的故事条件来研究儿童的说谎。结果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的集体观念日趋稳定,因此会更多地积极评价集体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8 儿童 说谎 问题 研究 文献 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45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