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蚂蚁》教学设计.doc
《青岛版小学科学《蚂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蚂蚁》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蚂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蚂蚁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2、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三段式”。信息技术的优化: 技术优化作业主要在导入环节。 技术在这个导入环节起到的优化作用是, “微距下的图片”把学生的眼球一下子吸引到蚂蚁“三段式“身体构造特征上。导入环节利用摄像技术把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蚂蚁特征联系起来,既有生活情趣,又有“技术夸张” ,有利于学生掌握蚂
2、蚁的“三段式”特征,从而顺利掌握昆虫特征,完成本节课知识教学目标。同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走进蚂蚁王国的愿望。一句话技术在这里的主要契合点就是“凸显”,凸显特征,聚焦观察重点。 工具:摄像机 博客 教学思路: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对教材进行了改编。通过观察工蚁、红牧蚁 、行军蚁和蜜罐蚁的特征归纳出蚂蚁的特征,这样归纳更全面,更具有说法力(教材是通过“第一只、第二只和第三只”归纳的)。另外,依据学生心理特点, 把教材上文字叙述的观察记录单改为图文形式, 并且文字部分以填空呈现,给学生提供做观察记录的脚手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在让学
3、生小组合作观察蚂蚁的基础上,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引导学生总结出昆虫的含义;在利用昆虫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不是昆虫时,巧借关联词语,使学生“言能尽其意”。教学准备:1、一组一个昆虫盒,一个放大镜(昆虫盒里至少三只蚂蚁)2、提前让学生课前观察蚂蚁3、分好组,四人一组,选好组长。 4、记录表(10份) 5、橡皮泥,牙签、托板(把泡沫剪小一些, 不提供剪刀和刀子注意牙签安全) 6、行军蚁,蜜罐蚁图片(不同形状)7、昆虫放大的图片(彩色,每组一包)8、演示文稿9、博客链接“微距下的蚂蚁王国”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课师: 课前同学们观察了蚂蚁,你观察的小蚂蚁长的什么样? 能用一句话准确说出蚂蚁的特征吗? (
4、学生往往说不到重点,说不出蚂蚁的“三段式”特征。) 师:请看蚂蚁在摄影爱好者的照相机里,他们的特征多么突出啊! (链接博客,学生观察)然后小组合作试着说出蚂蚁的特征。二、 探究新知(一)、分组观察、填写记录。1、说明观察要求,强调观察的重点(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观察要点:蚂蚁的身体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都有什么?观察方法:利用昆虫盒和放大镜直接观察。注意事项:分工协作,及时记录,可以用文字记录,也可以用图画画出来。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1)、第一个环节:观察实物 (分组观察工蚁) 师:请小组长拿出昆冲盒(内有蚂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据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蚂蚁 青岛 小学 科学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44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