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灾难救援物资储备(1).ppt
《医院灾难救援物资储备(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灾难救援物资储备(1).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现场处置及物资储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 现场处置,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在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破坏的同时,还面临着恐怖活动等人为因素威胁。进入21世纪更是遭遇了诸多突发公共事件的挑战,2001年“9.11”事件、2003年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肆虐全球、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造成数百万人受灾,近30万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等等。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中毒事件也频繁发生。,传统的院前急救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紧急救援的需求。因此,灾害救援医学已经逐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迅速发展起来。我国政府也在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建立完善全社会预警制度
2、、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灾害救援医学的定义,灾害救援医学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管理的一门学科。其内涵是以急救医学、灾害医学、危重病监护医学为基础,融合了灾害学、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学、管理学、法学、信息科学、工程学、建筑学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灾害救援医学在国外的兴起,1976 年,来自7 个国家的急救与重症监护医生在日内瓦成立了“美因茨俱乐部”(Club of Mainz),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和探讨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学术机构,之后不久更名为世界灾害急救医学联合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Di
3、saster and EmergencyMedicine,WADEM),这标志着现代急救和灾害医学概念的开始。该学会也创办了自己的杂志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1977 年以来,联合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国际灾害急救医学会议。该联合会的工作卓有成效,大大推动了灾害医学的发展。1986 年欧共体专门成立了欧洲灾害医学中心(European Centre of Disaster Medicine,CEMEC),负责训练各成员国有关救灾医务人员,培养他们在灾区救治伤病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尤其院前救治管理以及应对大灾害的能力。,灾害医学的发展已从单纯的学术研究演变成
4、为一些国家的政府行为,呈现出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以及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合作的趋势,由此带来相应的知识技能、组织结构、实施运作和管理模式发生着重大变革。,灾害救援医学在我国的兴起,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我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2008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政府更加重视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救援实践。,2001 年4 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同志向救援队授旗,宣告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
5、援队(对外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正式成立。之后,国家成立了多支专业救援队伍。,2009 年,中国成立“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国家一级协会),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7 届国际高层灾害救援论坛。2009 年,武警医学院创建我国第一个“救援医学系”(本科学专业),之后很多高校学校开设救援医学选修课。2009 年,我国出版灾害救援医学专著,编写系列培训教材。,特别是最近两年来,我国制定了灾害医学救援的行业规范、标准;建立了国家地震灾害救援培训中心;培训了 21 家省级灾害救援队伍;创办了国内救援医学杂志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国家统计源期刊)。灾害救援医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我国是一
6、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和各种事故频发的大国,各种灾难事故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灾难是超出受灾地区现有资源承受能力的人类生态环境的破坏。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已成为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课题。,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特点,1.突然发生大量伤员,卫生救援任务重,医疗卫生部门紧急救援是天职,义不容辞。2.灾害事故造成的伤病种类复杂,伤情严重、紧急,抢救要快,救治技术要求全面,组织指挥要高效。3.灾区破坏严重,卫生救援工作困难,生活艰苦。4.灾后可能发生传染病流行,卫生救援人员要参加卫生防疫工作。5.灾区卫生机构遭受破坏,卫生救援组织要帮助恢复重建。,灾害紧急医疗
7、救援体制,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体制_分级救治:把担负灾害伤员救治的医疗机构按技术的高低和措施的复杂程度,分成等级,从低级到高级梯次配置,把伤员的整个治疗过程从时间距离上分开。伤员在转送过程中,通过这些救治机构得到逐步完善的治疗。,第一级 现场抢救,自救、互救、搜救、现场急救、伤员转移 伤病员现场解救初步紧急处置设点集中伤员,填伤票送早期治疗机构,一级救治 是始动环节,为达到最佳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救治措施应尽早实施(10min内)。一级救治主要内容: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等,现场急救于伤后10min内开始,至事发72小时内,之后逐渐减少地震灾后 20min内获救
8、,救活率达98%1hr后获救,救活率63%2hr还无法获救,窒息死亡占死亡人数的58%伤员及时送达医疗单位是获救的关键,第二级 早期治疗,二级救治是关键环节,包括:紧急救治 损伤控制 早期救治 院间转运 应在伤后3hr内尽早开始实施 通常由灾区、外援医疗机构组成医疗队实施,二级救治内容:对伤员检伤分类、登记、填写伤票和简要病历紧急治疗:开颅减压、气管切开、开放性气胸缝合、胸腔闭式引流、腹部探查、手术止血、抗休克、挤压伤筋膜切开减压、清创、四肢骨折复位及抗感染等留治传染病员、轻伤病员、不能转送的危重伤病员转送需进一步治疗的伤病员,二级救治遵循控制外科的理念和原则,与平时创伤控制策略不同,主要体现
9、在有限资源的合理应用,施行快速、简单、有效的外科救治策略,挽救更多伤员的生命,快速转移至三级救治医院再进行确定性治疗。承担二级救治的灾区医院在单位时间内接受伤员的流量是影响救治的关键因素,所以院间转运应尽早实施。,第三级 专科治疗,三级治疗是救治的重要环节,是确定性治疗理想情况是在伤后12hr内开展,实施危重伤员集中收治 非灾区医院接收灾区转送的伤病员,对其进行专科治疗,直到痊愈,分级治疗的要求,迅速及时前后衔接转送与医疗结合,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不同于院内急诊科、ICU,也不同于院前急救,其内涵非常广泛,包括灾害现场大规模伤员的搜索分类和救治危重伤员的运输移动医院的建立和运作当地医院的恢复重建灾
10、区的防疫等 灾害医疗救援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多部门的协作。,灾难紧急医疗救援程序,地方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或急救中心首先根据灾害事故的程度、地理范围、伤亡人数和伤员的基本特点等情况决定初期采用何种救援和医疗措施。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到达事故现场的的当地最高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即为灾害事故现场医疗救援总指挥,负责现场医疗救援工作。,参加医疗救援工作的人员应尽快到达现场,凡就近的医护人员都要主动及时到达现场。到达现场后应当立即向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现场指挥部报道,并接受其统一指挥和调遣。如灾害事故医疗救援现场指挥部尚未成立,医护人员应自己组织起来参加医疗救护。,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现场处置,(一)评估与
11、检伤分类伤员的早期紧急救治对降低死亡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 现场医疗救援人员的任务,(1)协助救援人员(武警、军人等)尽快使伤员脱离致伤环境。(2)评估伤亡人数。(3)评估伤员损伤的性质和严重程度。(4)评估伤员伤情以及病情分类。(5)对伤员进行初步的抢救和处理。(6)确定现场医疗救援所需的人力物力、伤员转运工具和随后进一步处理所需要的医院条件。(7)确定须解决的卫生问题。,2.灾难现场检伤方法,(1)行动检查:指引能行动的伤者到一定指定区域(绿色);此类伤员均属第三优先;到不能行动自如的伤员处继续检查。,(2)呼吸检查:为所有不能行走的伤员进行呼吸检查;如有需要先保持气道通畅(须同时小心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院 灾难 救援 物资 储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40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