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教学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汉语拼音教学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拼音教学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拼音教学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xx县xx镇xx小学 xxx课题研究的背景: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个课题作为研究对象呢?这就要从他们二者之间的联系和我们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来开始谈起。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和学好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也是低幼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然而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汉语拼音的学习相对抽象和枯燥,要熟练地掌握它并不轻松。汉语拼音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也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而增加拼音教学的趣味性是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形象教学、编故事、表演、玩游戏、编儿歌在生活中运用拼音知识等途径,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中
2、的第一道难关。如何使抽象的拼音符号“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拼音王国中“趣”学拼音,是新课程背景下汉语拼音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总之,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之一。在解读新课标的基础上,针对方言区汉语拼音教学的实际,通过分解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构建一个适应方言区汉语拼音教学的新模式。作为其中重点的整合教学内容具体是指多个字母发音的整合、字母发音和拼读内容的整合、字母的音和形的整合以及拼音教学和传统文化熏陶的整合。这种新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现状及原因分析。这些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
3、,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感到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适当。教学汉语拼音,抄写字母的作业普遍较重,即使是抄写生字也总要带上拼音。其实,汉语拼音只是识字的拐棍,主要是认,有什么必要抄这么多呢180年代推广“注提”实验,因为要提前读写,所以“大纲”又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基础上增加了“帮助阅读”,并提出了直呼音节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教学时间由本来的四个星期增加到六七个星期,有的甚至要用八九个星期,使本来就比较难学的汉语拼音雪上加霜,一年级师生普遍感到苦不堪言。未来的课程标准应如何给汉语拼音定位呢?我们认为,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实际需要来看,只能将其功能定
4、位在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上。小学生识字难,是普遍现象,学生只有用拼音来拼读字的读音,从而加深印象,提高识字效果。 2改革汉语拼音教学的突破口。首先是降低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在哪些方面降低要求呢?重认读不重书写。认读什么?认读声母、韵母,要读得准,记得牢。有个问题值得研究,开始阶段,声母、韵母、音节是不可以只认不写?识字可以先认后写,汉语拼音为什么不能先认后写?求拼读不求直呼。汉语拼音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要确保拼读练习的时间。相关的语音知识不讲或少讲。如教声母,就读呼读音,只是要读得轻一点儿。不要讲声母的读音跟音节的不同,也不要讲呼读音后面还有个元音。非讲不可的要尽可能地深入浅出,最好是用童话
5、故事或歌诀的形式。有的可以推到以后去讲,不要都集中在开头,希图毕其功于一役。其次是要减轻负担,激发兴趣。在安排上,允许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集中在开始一气呵成。也可以将拼音教学分为若干单元,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助识字,通过识字又进一步巩固拼音。如学过了拼读单韵母音节,遇有单韵母音节的生字,如“木马”、“大米”、“拔河”等,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字音。在这个过程中,拼读的技能也得以巩固。然后再接着学复韵母音节,练习拼读复韵母音节的生字注音。依此类推。编写拼音教材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要有趣味性。汉语拼音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以前既没有见到过,也没有听说过,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编写汉语拼音教材
6、,要注意从儿童已经熟知的事物引入,并尽可能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或儿歌的形式。如学习一组字母,除了为每个字母配上形象的表音表形图外,还可以将它们组织在一幅图中,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并用一首包含该组字母的儿歌来巩固。这样寓教于乐,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关于识字教学。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所以,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我们教师必须进一步研究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以便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识字教学,要注意音形义的紧密结合。而音形义在教学上又各
7、有侧重,不能平均使用力盈,音难读则重音,形难记则重形,义难解则重义,三者又以字形教学为重点,但读音是最主要的。这对年级识字的老师来说,已是老生常谈了。就其运用来说,往往是就字论字,孤立对待,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教时感到很费力, 在教研工作中,看到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重视和讨论。 汉语拼音教学质量不高,推广国语话成效不大。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对于这一点,多数教师的认识是明确的,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努力去做。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使之与信息技术整合,提高效益,既弘扬汉字文化又达到初步掌握输入技能已经成为共识,关键在于
8、筛选出促进而不是干扰识字教学的汉字编码,引导学生使用。根据大纲规定,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较大。我们曾对毕业班学生的识字情况做过调查,其结果是识字回生率高达32。学生毕业时,实际上平均掌握一千七八百个字。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在识字教学中,未能把拼音教学的巩固和识字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其主要方式是靠大量的机械重复,学生的内部活动未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阅读课外读物和写话,学生学过的生字无法通过大量的拼读和书写实践予以复现和巩固。对写字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将来电脑普及了,用不着再练习写字了,尤其是毛笔字,更以为学了没用处,相当一
9、部分学校是不抓的。他们没有看到书写训练对培养思维、形成良好行为方式的重要作用,也没有认识到书写训练在培养人的意志力、耐力和稳定神经系统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如不在课程标准上加以强调,则要不了多久,就可能在学生写字上出现“沙化”现象。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电脑失写症”,这是我们应当引以为戒的。小学阶段的识字量。由于各地各校的条件不同,师资与生源不同,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是不尽合理的。然而面向全国制订的课程标准总要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值。国家语委和教委1988年1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是面向社会的,与小学生在读写活动中接触到的常用字并不完全一致。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全套教材共排出要求学会的生
10、字2568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255个字未能进入。小学新实验课本语文共收字3232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有124个字未收入。然而,怎样才能既保证达到3000个左右的识字量,又不致造成学生的过重负担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采取的识字教学策略是“识写分流,多识少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那个的识字量呢?这就成了老师们要捕捉的主要问题。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是重在写上。低年级小学生手部的小肌肉群还比较稚嫩,手的力气小,加之刚开始学写字,尚未形成熟练技巧,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说来,认字的负担就比较轻。重在先拼读,在识字,所以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快的主要渠道
11、。原大纲把低年级的识字量定为1150个左右,这个规定显然偏低,必须要大幅度地增加。为什么要增加低年级的识字量呢?这主要是为了缓解识字与读写的矛盾。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读书、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我国传统蒙学就是采取先识字后读写的做法。蒙童先用一二年的时间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杂字”等,可认识一两千字。然后再去读“四书”“五经”,再去学习做文章。可是自20世纪初我国实行新学制以来,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要贴近儿童生活,造成低年级识字量锐减。解放后,小学低年级每课只学三五个生字(即所谓“三五观点”)。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规定的低年级识字量仅700字
12、,其阅读覆盖率为63。这就造成了识读的矛盾,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至于写话,就更谈不上了。我们统计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前四册的课文,其总用字量为1610个。据此我们认为,将低年级的识字量规定为1600个左右是可行的。试用修订版大纲规定低年级的识字量为1800个,是否偏多了?改革识字教学的突破口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中,识字教学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截至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约有20余种识字教学法。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汉语拼音识字、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提”识字、字族文识字、部件识字、韵语识字等。汉语拼音识字注重对拼音的熟识和运用;分散识字注重课文语言环境的因素,强调“字不离词,词不
13、离句,句不离文”,其主要方法是“多读课文多识字”。集中识字以汉字学习为本位,主要是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注提”实验是利用汉语拼音,采用侧面迂回的办法学习汉字。字族文识字则是在“字族”成“文”上下功夫。总之,各家都是利用汉语拼音,先拼读,再识字的方法来识字的。另外,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个方面突破,来挖掘小学生的识字潜力,往往以高识字量作为标榜。那么,一味追求高识字量,却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或是以抑制其他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为代价,这就不足取。识字教学的改革方向是寻求一条科学化的识字教学之路。为了构建一个科学的识字体系,我们认为应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融汇各家之长,构建一个优
14、势互补的识字教学体系。从目前流行的几种识字教学法来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往往此家之长恰是彼家之短,此家之短又恰是彼家之长。分散识字强调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识字质量较好,也比较巩固,但识字进度较慢。集中识字强调借助汉字的形体规律快速识字,识字量较大,但遗忘率高。“注提”实验强调借助汉语拼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但由于只注重字音,不注重字形,识字的基本功不扎实,错别字丛生。一个比较可取的做法是“瞎子背瘸子”,即深入调查各个流派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从而构建一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识字教学体系。如低年级课本,可采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相结合的编排方法。“识字”单元,集中识字,深入浅出地揭示汉字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拼音 教学 识字 有效性 课题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4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