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 的实践与认识.doc
《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 的实践与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 的实践与认识.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李天凤(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昆明 650092 )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师范院校、教育、实践、探索、认识 摘 要: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成为了当今国内外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这一课程形态如何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结构中的成为重要板块?理应是高校理论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师范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希望为广大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和操作过程中提供经验借鉴,共同推进高等师范院校的素质教育。The pratice and recognition of “investigation stu
2、dy” in Normal UniversityLI Tianfeng(The Faculty of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2, china)Key words: investigation study,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pratice research, recognition Abstract: Investigative study, which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carrier to h
3、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creative mind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urricular reform. How to make it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in normal univesitys curricular? This should be a concern of investigators in education area. The following of my experence in “investigative study, ” an
4、d I hope it can offer some methods to teachers working in University. And we make our Quality Education develop quickly in University. 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育资源比较广泛的背景下所开展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大自然,社会和生活
5、当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的展开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学习活动。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且成长很快,由于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肯定,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亮点、热点和难点。而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的教师的摇篮,在21世纪的今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高等师范院校的研究性学习受学生心理特征,知识背景以及培养目标的影响,它与基础教育的“研究性学习”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规律,本文试从自己在高等师范院
6、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和学习实践谈点体会。一、 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侧重于问题的研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过程主要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际精神,着眼以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所以,它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际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可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冲击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观,培养探究意识与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广泛教育资源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培养未来人才的
7、需要。 2、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侧重于问题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要求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学习的途径是开放的,可以检索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媒体;走访社会有关部门、单位;采访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等多种途径学习。学习的结论是开放的,鼓励学生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3、研究性学习的对象侧重学生参与研究的自主性。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从选择课题题目到进行课题方案设计、实施、解决以及课题的结题报告,都要求学生自己负责完成。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教师主动起组织、关心、指导和评估的作用。 4、研究性学习知识的掌握
8、和运用侧重综合性。在整个研究中,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强调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合成、交流的能力。 5、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侧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性。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自己从事的研究过程不作统一的、规范的要求。但要求学生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学生之间既有相对分工,又有相互合作,也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与注重结果的现有教育相比较,研究性学习更注重研究过程的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体验与收获。 6、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的多元性。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贯穿每个学期学生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一是要评价学生所选择课题的意义、价值、新颖性、可行性;二是评价
9、学生设计的研究过程的合理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三是要评价学生在整体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科学探究精神与合作精神等,从而体现了评价内容与标准的多元性。二、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仍是高等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渠道。三年前我在云南师大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任教育原理这门课时率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究学习问题,实现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1、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探索问题,做学习的主人 “民主、平等、活泼、愉快才是创造之芽萌发的温床”。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意识,调动每一个学生
10、的积极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原理本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作为没有教学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无疑会就感到比较的抽象和枯燥,怎样在该门课中体现研究性学习呢?具体做法是:(1)设计教育专题,突出实际问题。教师灵活处理教材,采用专题教学,专题设计着重于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如教育实际能干什么?教育到底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教师是幸福的职业吗?等。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逐渐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2)研读教育名著,提高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离不开阅读教育的名著,脱离了教育教育名著就变成了无源之水。而只有阅读了教育名著,才会感到教育理论的博大
11、精深,也才会读有嚼头,写有源头。教师广辟学生的理论源泉,让学生阅读中外教育名著,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读教育名著”的活动课,如朗读精采3分钟、议论阅读、辩论会、介绍一本好书、谈谈我的教育理想等。(3)利用案例教学,养成探究思维。教学中注重案例教学,在精选的案例中强调:一是案例真实、形象生动、思想与事例相统一;二是案例有启发性,蕴涵可资借鉴的观念、道理或经验教训:三是案例在理论上具有比较明确的针对性和明确的解释。如给出案例:学生是反应性的受动者,还是主动的思考者;“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本质区别;发现法教学与讲解式教学分别的作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育形式可能发生的变化等。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使学生真正
12、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左右逢源,从容自如,并彻底摆脱了“越教越累”的怪圈。 2、学生亲身体验,乐于探究,做实践的主人 “体验的过程是探究、实践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获得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突出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教育理论讲授时,任课教师要突出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从教育现象入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理论推导总结规律应用实践,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的能力,认识实验、探索对学习教育科学的重要性。(2)突出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目前师范院
13、校各科教学评价的标准,大多以一卷定成绩,这样很不利于正确的的去评价一个学生,大学是研究学问的高等学府,尤其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任课教师,积极探索,大胆的实践,根据学科的特点,开掘学生的情源,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立足于学习兴趣的深化,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分组评定,学生点评等,从而在实践中增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三、 走向社会大课堂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告诉我们:研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独特作用,单靠在课堂教学渗透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它还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把“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从小课堂走向大
14、课堂。为使研究性学习做到合理、规范、科学、有序,教师事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1、成立研究性学习的评审小组:任课教师任组长,班委任组员,评审小组对全班研究课题进行审理共同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班为单位将课题分为三个行动小组,评审组对三个行动小组起领导和指导作用。 2、提出研究性学习的预定目标:(1)使学生能主动地、自主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探究问题的意识加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2)为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能指导研究性学习,又有实践经验的,并善于钻研的未来的教师队伍;(3)形成一套有学科特点的研究性学习的体系;(4)带动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
15、的办学特色。. 2、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步骤:(1)各行动小组确立本小组研究的子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向课题组的其它成员作开题报告,由小组的负责人执笔写出总体研究方案,交研究性学习课题拼审小组审定;(2)查阅有关资料:(3)通过调查、访问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料;(4)汇总评析,写出各行动小组的研究论文或工作报告;(5)各行动小组交流各自的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6)完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7)进行结题答辩。 3、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方案。(1)研究小组方案:评审组按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创造性评定分数;(2)研究过程:评审组根据研究过程的原始资料(如调查资料的照片、访谈的记录、数据资料等
16、)给予评定;(3)成果报告:评审组根据成果报告或论文进行价值评定。以上三项按20:50:30计分,完成本课题以100分为最高分。四、 耕耘与收获 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性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真可谓一份耕耘,两种收获。1、 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发生了“三个转变”:一是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快乐的学”;二是学习内容变“以教材为世界”为“以世界为教材”;三是学习目标变“学会”为“会学、会运用”。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思维迸发出了火花。2000年和2001年学生的各方面学习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全校的寒暑假的调查报告评比中有较多
17、的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由于篇幅的限制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2、 教师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有力的促进了教学工作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与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教师认识到:(1)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并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2)教师必须从全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预测,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适度的调整,努力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空间,提供机会,使得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3)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范院校“研究性学习” 的实践与认识 师范院校 研究性学习 实践 认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3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