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doc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探索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教学语文申请人姓名: 导 师 姓 名: 论文提交时间: 目 录中文摘要Abstract前言1一、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3(一)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3(二)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5二、三种典型识字教材编写述评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9(一)三种典型识字教材编写述评9(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14三、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内容侧重和基本原则16(一)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内容侧重16(二)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18四、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策略19(一)字理剖析,触类旁通20(二
2、)情境渲染,激发兴趣30(三)借鉴传统蒙学经验,在多样化的文化现象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31(四)拓宽渠道,多元领略汉字的文化蕴涵32五、结语33附录1:人教版部分课文插图34附录2:三个版本会认字、会写字与独体字共用字字种统计表38附录3:阅读摘录卡38附录4:小学语文常用汉字部首形义表39附录5: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6教学设计41 注释43参考文献45致谢4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9中文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识字的数量与速度,更应关注识字的质量,关注、开掘汉字蕴含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初步领悟汉字的
3、文化内涵,了解汉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接受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陶冶,提高文化品位。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既是由汉字文化特性所决定的,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必须的。学生学习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要了解汉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基于此,提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本文首先阐述了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接着对三种典型识字教材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在识字教学编排方面,三种典型识字教材都力求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长期以来受语文工具论思想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对识字的人文性重视不够;继而指出从文化
4、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内容侧重和基本原则,强调要侧重于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及提高思维品质,并且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心理;最后,阐述了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策略,旨在拓宽识字教学思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总之,识字教学不能脱离汉字的文化根基, 不能忽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关键词:小学识字 文化视角 教学策略分类号:G623.2AbstractLearning characters is the found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while elementary school period is the important
5、 period for training and richen students humane spirit.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gress, we should not only take care about the quantity and speed of learning characters, but also pay more attention about the character implication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helping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r
6、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o improve the culture taste.Teaching on the point of culture field is depending on characters culture characteristic and it is the important thing for training the language attain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characters is not only grasping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tool, b
7、ut also understanding the latent abundant cultural information to training patriotic feel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refore, I advocate that we should infiltrate cultural sprit in the period of character teaching. My paper is firstly talking about the theory foundation and important meaning of imp
8、lementatio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by the view of cultural angle; and then introducing three kinds of teaching character models textbooks compilation and commenta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ing character practice in our city. There are some same points in the
9、se teaching character models textbook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organism theory, we did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on the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of language. In the third part I mainly discuss about the content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implementatio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
10、ng by the view of cultural angle on the students point and to train the good emotional attitude and right sense of worth. The last part is investigating technical strategy and tactics of implementatio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by the view of cultural angle in order to make the comprehensi
11、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a word, learning characters should not obey its cultural basic or neglect the latent culture information.Key words:elementary school characters teaching on the view of culture field technical strategy and tacticsCategory Number:G623.2前 言汉语以汉字为基础,所以在汉语文的学习中,识字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这个任务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相当重。如果在识字教学中不能理解和把握汉字的文化特征和意蕴,只将其作为简单的信息来处理,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在教学中枯萎、流失,对字意了解不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只能限于浮光掠影,甚至走向误读,从而影响整个语文学习效率。由于小学是基础的基础,识字量的达标,识字工具的掌握,识字方法的熟练运用,以及识字、写字良好习惯的养成,基本上都必须在小学阶段完成。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这只是识字“量
13、”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学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识字教学也应有其“质”的要求, 即应该从语文课程总目标的高度使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年1月20日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强调指出: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既是由汉字文化特性所决定的,又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必须的。文字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一种文化。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其独特的自身形体结构中负载
14、着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汉字内蕴的博大精深,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认识世界、感悟文化、辨明事理、丰富情感、提高素养的过程。综观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教学编排方面,都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文化性的识字内容,注重学生识字方法的掌握,识字能力的培养,努力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力求使枯燥的汉字与有灵气的画,有韵味的诗,有情节的故事,有童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认识汉
15、字,还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方法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上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既需要理念上的转变,更应有教学策略的支持。一、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意义通过解读汉字的文化蕴涵进行识字教学的做法自古就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适时适量的注入中华文化,也是学界共识。但长期以来,受语文工具论思想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汉字的定义限制在脱离了文化内涵的一串声音或符号的范围。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展开的那场“语文教育大讨论”,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是
16、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语文这一工具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就有人文性特质。工具性功能与人文性特质的同构浑成,是语文本体构成的根本特征。”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0年1月20日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3进入新课改后,语文教育界人士密切关注识字教学中文字与人文的融合研究。如,特级教师薛晓光致力于“开掘汉字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与实验;课改专家黄亢美提出依据字理,引导学生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李福灼教授则强调了识字教学文化视野的内容侧重点和技术策略;黄昭艳副教授认为
17、,在汉字教学中注入文化联想更有利于汉字的辨识与解读,但联想者应努力让联想的思维趋同造字本意的规定性,尽量避免带有主观创造性。可见,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意义重大。本文所说的识字是一个狭义的范畴,仅包括汉字认读、书写这一过程。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是指在识字教学中一方面要认识常用的汉字,以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要从中华文化传承与熏陶的高度,关注、开掘汉字蕴含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了解汉字所负载的文化思想、文化精神、文化情趣,接受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陶冶,提高文化品位。(一)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一方面,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是由汉字文化特性所
18、决定的。文字属于符号系统,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手段,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文化。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突破时空,用其记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历经千年而不朽,但这只是汉字价值的冰山一角。作为华夏文明的象征,汉字与文化有着同构性。“汉字与文化的这种同构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第二,汉字是表情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情感世界;第三,汉字是象形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形象世界;第四,汉字是审美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是一审美世界。”4总而言之,汉字就是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就是广博的世界语言文化的瑰宝。作为当今世界
19、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表意性文字,汉字的认知方式不是由音到义,而是由形直接到义,不依附于语音。这就使人们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直接从字形结构中解读出字义来。需要指出的是,汉字虽然从形体结构上直接折射着中华传统文化,保存了原始文字的特点,但不是图画文字。汉字造字的主要手段是观物取象,依类象形,这就说明在汉字的造字过程中,在尊重客观事物原貌和人们接受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抽象思维加以符号化,以字形折射字义。汉字就是抽象与具象、逻辑与直观的复合体。这既能令人见形知义,又使人品位到象外之象,言外之意。汉字在文化上的独特性恰恰体现为它的概念意义分为这样两个层次:“一是表现一般概念意义,这一点相同于其他文字;二是蕴含
20、在汉字身上的深层意念,它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体现。这种深层意念积淀既反映了政治、经济、道德、艺术等外在因素的渗透,又受制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精华所在。”5为此,在识字教学中,除了认识字词,了解表层词义外,还需要调动已有的文化积累,充分挖掘汉字所蕴涵的深层文化意念,引导学生在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接受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的陶冶和规范。另一方面,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必须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
21、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6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知识的启蒙,文明的教化,高尚情趣的审美滋养,是一个综合学习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而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识字阶段又是培养、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为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识字的数量与速度,更应关注识字的质量,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与情感体验,关注、开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并让其充分发挥,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认识世界、感悟文化、辨明事理、丰富情感、提高素养的过程。(二)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的重要意义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22、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7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新课标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识字写字的教学目标。并且首先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重视识字写字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如,第一学段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提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其二,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在第一学段提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第二学段开始注意“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练习,要求“在书法中体会汉字的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3、(第四学段)。在识字写字教学目标中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学习识字写字,不仅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且要了解汉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故而,从文化视角实施识字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识字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抓住学生对评比、荣誉、奖励追求的心理,通过插小红旗、贴小红花、甚至物质奖励,来间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不能否认这种间接动力在一定阶段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作用,但绝不是持之以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识字 教学 文化 渗透 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36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