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改革研读会郊游材料: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业改革研读会郊游材料: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改革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小学作业改革研读会郊游材料: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传统的语文考试是以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的成绩,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考试制度的主要弊端在于: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甄别功能,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忽视了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性差异。这种评价,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看知识多少,分数高低,而不看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学习态度、习惯、价值观等评价缺乏重视。评价方法单一。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的评价,忽视个人的差异性评价。在评价中,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过分注重学生之间的比较
2、,给家长和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评价主体错位。这种他评的评价,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为从根本上克服这种弊端,我们罗西中心小学课题实验组根据我校实际,本着“人文教育”的思想,把评价改革的着力点定位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上。我们对小学语文学习评价进行两年多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语文学习多元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是对人的本质尤其人在教育视野中本质的重新解读和教育教学本质的重新定位。(一) 多元智能理论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智力的理
3、解仅限于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种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随着人们对智力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智力理论也不断产生,特别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破除了IQ式思维,跳脱传统心理学所框架出的界限,使我们能深入了解人类智能的本质,为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重要的启思与方向。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有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这七种智力显然比智商理论所认为的言语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更为广阔,更可贵的是加德纳
4、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个别差异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如果认为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智力方式来学习、记忆、表征和应用知识,那么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必定是有局限性的,取而代之的方法应该是多元评价,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二)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传统评价观蕴涵这样一层含义,即教学评价是用统
5、一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进行的评价,因而过分强调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传统常模和标准参照测验可能掩盖学生学习和认知方式的独特性。近年来建构主义的兴起,使评价不能不重视学生认知建构的个体差异。建构教学论认为,知识的建构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调节完成,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一套最佳的学习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建构论认为,认知个体是在主动地解释客观世界,认知个体处在不断发展与改变的过程中。因此,基于建构论的教学评价应重视考核以下几方面: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组织;学生真实的作业表现;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整体性;学生的建构过程和作业能力的发展。而只用单一的、统一的、一次性的纸笔测
6、量方式评价学生,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知识建构的独特性。(三) 后现代主义的“人文精神”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这个世界是开放的、多元的和具有可塑造性的。在这个以创新为时代精神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个人发展的动力源。承认开放性,也就为人充分展示生命的本真提供了大舞台。后现代主义以其兼容包并的宽容态度和尊重个性主体性的宽广的胸怀给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开放了生命的空间。后现代主义给我们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的新视野是:每个学习者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学不能以绝对统一的尺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要给学生的不同见解留有一定的空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多元的,我们
7、为什么不承认多元呢?人文性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在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首先应坚持正确的评价价值取向,在评价中,应当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应将语文教学的长远效果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置于重要的评价地位。在注重考察学生达到具体学习目标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基于师生共同活动之上的课堂教学评价对学习者来说不仅是对现时状况的价值判断,其功能在于在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促进下一步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和判断
8、。二、 评价改革的操作策略(一)实行评价促动策略,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成长与发展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人才培养中,教学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而评价又对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中成长的学生,最终接受的仍然是以知识考查为主的应试。考试与教学改革价值的严重背离,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严重异化。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改革评价,我们实行评价促动策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改进功能,把评价从方式、方法改革的层面,拓展到内容改革的层面,体现语文素养积累能力考核这个中心,实现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价值的统一,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我们从评价的“人文性”出发,注重评价的促
9、进性、鼓励性和客观性,从而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我们所探索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是语文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它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习惯的养成及知识能力的考评两部分;终结性评价包括定量评价(期末考核测试)和定性评价(学生、教师、家长评价)。对学习目标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形成性评价中,强化教学过程分项考核(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评价标准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课程目标、内容分解细化成多项目标。结合日常教学过程分散安排各种评价,对每一项内容进行逐项达标落实,学习的过程就是评价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做好“个人成长记录”。(二)以终结性评价为
10、杠杆,促进语文教学 终结性评价是教师给学生语文学习水平以定量的(一般放在学期末)评价,分A、B、C三个等级,这项工作也可在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来完成,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明确学生已形成的语文学习水平,以便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学校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评价,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评价手段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试卷测试 对于基础知识,学生书写质量和书面表达水平,用试卷测试,全校或全区统一组织。卷面权重67,其中基本知识点32,书写质量5,书面表达(作文、活动设计等)30。 2、能力考查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成立考查组,其中分读书、背诵、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四个小组,每个考查组设主考
11、1人,负责向学生发问及交流,其它3至4名评委打分。对学生读书、背诵、口语交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现场测试,成绩占33。教师提前把学生学习水平等级表提供给考查组。四个考查组同时分别从A、B、C三个等级中任意抽6至9名学生现场测试。 (1)朗诵组 学生朗诵水平占8。考查组主要考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能力,考查内容为重点课文和难度适宜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诵读声情并茂,读后说出文章的大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的收获。 (2)背诵组 学生背诵能力占8。重点考查学生背诵和语言积累的能力,背诵内容为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古诗和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成语等,其中课文背诵2,古诗背诵3,名言警句成
12、语3。对古诗的考查先让学生写好题目清单,考查组主考任抽其中的50%让学生背诵,根据数量和质量计分。 (3)口语交际组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7。重点考查学生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及交际能力,学生讲话的神态、仪表及对问题的看法、情感、态度等。主考根据年级的不同,引出难易适度的话题与学生交流。如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住址、家庭情况,学校、班级、老师、同学情况,自己的学习情况,讲自己身边的一件小事。评委根据学生谈话的水平分别划分。(4)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占10。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考查重点看学生参加活动形成的技能和积累的材料。如形成性评价中组织的各项活动(演讲比赛、新闻发布会、采访、社会调查、手抄报、参观访问、作文竞
13、赛等)的资料、成绩,加以评定。(三)构建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标准终结性评价的变革,带来教师教学行为的巨大变化。为给广大教师提供教学的参考目标,我们坚持发展、鼓励、不定论的原则,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目标,制定了“促进发展、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标准(见附表)。(四)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形成性评价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评价的主体。但目前还没有被多数学校、教师所重视。我们在改革终结性评价的同时,又突出落实形成性评价。在终结性评价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做了深入探索。形成性评价以课堂教学和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为重点,并注重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多样性
14、、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改善教与学的过程,是激励和调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积极措施。在过程评价中学生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活动,使评价真正成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和教育自我的重要途径,真正成为了解他人、学习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渠道。只有真正的参与才有主体能动性的真正有效的调动,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真正沃土和基础。1、 评价内容的改革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立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力求涵盖课程标准要求的全部内容。特别强化以往容易忽略的说话、写话、朗读、写字、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内容。还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评价。这些内容学生都记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积累手册中。2、 评价形
15、式的改革把考试评价的单一性改为多样性,封闭性改为开放性。以往的考试以教师为主,进行封闭考试,“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由师考师评改为生考师评、生考生评、自考自评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活动,由于评价标准中评价指标公开明确,使评价内容全部公开,考什么对学生已不在是什么秘密,对于什么时候考,学生也有了较大的自主权。这样的开放型评价使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考试变主动考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制性。3、 评价方法的改革打破以往单一、呆板的笔试方式,采用笔试、口试、竞赛、考级、操作等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检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在
16、宽松、愉悦、竞争的评价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为终身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4、小学生语文素养积累手册的建立2003年8月,我们在进行深入的课题总结时,教师们普遍反映需要一本便于使用的操作记录簿,在汲取部分实验班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小学生语文素养积累手册。目的是让教师、学生明确评价的内容,让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得到积累与成长,使形成性评价操作方便、高效。三、收获与反思2001年下学期,我们在中心小学进行试点,2002年至今我们在全处154个班级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尽管分项考核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和操作上的难度,但我们不继完善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尽是减少“负面”影响,形成性评价已成为促
17、进学生语文素质自我提高的杠杆,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不继完善的过程中,我们还借助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构建氛围,促进语文评价活动的开展,如“设立阅读卡、小学生语文能力考查记分簿,还利用手抄报、演讲比赛、谈天说地十分钟、书画比赛、艺术节等活动拓宽了小学生语文学习形成性评价的渠道,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改革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令我们困惑的问题:1、 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应是我们评价工作的重点,这些必须由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可教师主动地、有实效地完成这项工作的主动性有待提高。2、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分项考查工作量大,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稍有不慎,评价便会走马观花,不真不实。3、 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用一张试卷来评估各单位的教学质量,给学校、教师带来困惑,教师还必须要继续传统的“应付考试”。附加材料:1、评价内容及方法(低、中、高年级各一份)2、0304年度上学期末语文综合素质考查内容标准3、六年级0304上学期末语文综合素质抽样考查部分材料4、小学生语文素养积累手册(样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3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