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材中例题的教学思考.doc
《关于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材中例题的教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材中例题的教学思考.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材中例题的教学思考一、 领会意图,准确定位。通读教材的内容编排,我以为例1重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倒推”的策略,让学生感悟到,“倒推”的过程及关键步骤。那就是从现在的结果出发,根据变化的情况,倒推出原来的情况。例2的教学则侧重于有序整理,有序倒推。我以为有序整理是有序倒推的前提,所以教学这道例题时,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整理例题中的信息。学生整理信息,提倡整理方法的多样化,引领学生经历“生活化语言”整理“数学化语言”整理“符号化语言”整理的过程,在整理信息的基础上,寻求解法,并加强倒推过程与事情发展的过程的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理解倒推在思考顺序、计算方法上与实际
2、事件发展的过程是相逆的。二、 关于例题教学过程的安排(一)例1教学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两只杯子告之学生装有果汁,且一共有400毫升的果汁。(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猜一猜:哪个杯子装得多? 生1、甲多。 生2:乙多。 生3:一样多。 师:你能确定是哪种情况吗? 生:不能。 师: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两杯的果汁加起来是(400毫升)。 2、引导探究,理清思路。 课件呈现:从甲杯里倒40毫升果汁给乙杯,两杯就相等的过程。 师:现在你可以确定吗?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甲杯多,因为是从甲杯倒入乙杯的。 师:甲杯减少了,乙杯增加了。你是根据变化的情况来判断的
3、。(板书:变化情况) 师:是啊!我们不能仅根据变化的情况,还要知道变化后的“现在结果”,也就是要从“现在的结果”出发,根据“变化情况”,推出原来的情况。(板书:原来现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倒推(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策略。 评析:这个过程,一改常规教法演示、观察、表达的过程,而让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学生很直接的想法就是甲倒给乙,所以甲杯多。但是否是这样呢?实际上也可以从少的倒入多的里面,让学生感悟,仅根据变化的情况,是不能确定的。此时,老师再次追问:仅从这个变化情况就一定能够够判断出甲杯多吗?学生在思考的基础补充、完善:还有现在两杯果汁相等。这样的
4、安排,很好地让学生感悟到倒推策略,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现在的结果、变化的情况。 3、填表整理,感受倒推。 师:下面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它。根据刚才的讨论,你能将这张表格填写完整吗?你是怎么想的?先填一填,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填表,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应数据) 师:这里的200毫升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生:4002=200(毫升)先算出现在两杯都是200毫升。尽管甲减少,乙增加,但甲乙两杯中果汁的总量不变。师:甲乙两杯原来各有多少是如何推算的? 生:要求原来的两杯果汁是多少,只要把倒入乙杯的40毫升再倒还给甲杯,就能求出原来两杯各有多
5、少毫升了。200+40=240(毫升),这是原来甲杯果汁的量;20040=160(毫升),这是原来乙杯果汁的量。(根据学生回答,用多媒体配合演示把果汁倒回的过程) 师:和他们想法一样的请举手。 师:不过算得对不对?一般还要检验,你们会检验吗?(生口答检验的过程,指出要满足两个条件:24040=200毫升,160+40=200毫升) 4、回顾小结,初识策略。师:刚才我们是使用了什么的解题策略?(倒推法)你认为要想倒推出原来的两杯果汁的量,关键条件是什么?(先求出现在的量),根据现在的结果,结合变化的情况,运用倒推的策略,能够解决原来两杯果汁的量。评析:在初步感知策略的基础上通过填表、计算、验证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解决问题 策略 倒推 教材 例题 教学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3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