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教学设计.doc
《《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教学设计.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教学设计 广州市天河区侨乐小学 彭楚福 【背景介绍】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并掌握的,数学的基本技能的获得同样需要练习。练习课的设计与研究,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不可回避的问题。“练习”等同于“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吗?不是。任何行动都讲究策略。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有效练习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又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心向的练习;有效的练习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练习题如何设计已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材分析】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
2、算的知识与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掌握和最容易出错的定律,在后续的学习当中,还要不断运用和学习它。前面已经解决了: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2,乘法分配律在简算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2、能根据算式的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含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课前小测,见下附件1】【学情分析】课前小测的分析结果反映学生薄弱的地方在:1,有些学生缺乏判断和分析能力,不能简算的题目,也想尽办法要简算,偏离了原式的题意;2,有
3、些学生不能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导致运用时出现错误;3,有些学生不能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算方法。所以有必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上一节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并能运用它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2、能根据算式的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及乘法的运算定律,选择合适的简算方法。3、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实现课堂平等交流,相互促进,提高技能的学习过程。【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能根据算式的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及乘法的运算定律,选择合适的简算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练习题卷。【
4、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乘法分配律的自编练习。教学流程如下:预计时间生练一练,生说一说观察小结,提升内化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基础练习,知识整理4分钟对比练习,沟通强化提高练习,应用拓展综合应用,激活思维全课小结,概括提练畅谈收获,总结升华2分钟课堂后测,精益求精独立完成,及时反馈3分钟19分钟12分钟【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巩固。(板书“练习课”),首先,我们一起回顾 一下乘法分配律在运算中的一些特点。请你快速完成第1题。一、基础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1)(68)25=+
5、(2) 125(20-4)=(3) 3517+3583=(+)(4) 64a-a54=()(5) a+b=(+)c 独立在2分钟内完成,。 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1)、(3)、(5)是怎么想的。引出乘法分配律。师说明:乘法分配律可以顺过去用,也可以逆过来用。 让生说乘法分配律的特点:1、运算符号,+();2,相同因数。【设计意图】这类题型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有利于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基本模型!通过练一练,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回顾和进一步深化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过渡语: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乘法分配律的使用方法和特点,现在请你当小辩手,判断下面各题哪些可用乘法分配律简算?请在算式后面打“”?并说明理由。(
6、) 4614-1436 3375112、当小辩手。下面各题哪些可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请在算式后面打“”?并说明理由。( ) 125(87) 25(4+10) ( ) ( ) 25+9925 3+975( ) 10247 9937( ) ( ) ( ) 个人先完成,然后四人小组每个成员选一组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注意区分每组的异同点,及提练相关的知识点。【设计意图】设计四组题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要注意观察:运算符号,相同因数!第一组,突出运算符号,并强调:根据算式的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及乘法的运算定律,选择合适的简算方法;第二组,突出相同因数;第三组,突出相同因数和算理,1个2
7、5加99个25=100个25;第四组,虽然不能直接用,但通过拆数法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过渡语:刚才我们明确了哪些情况可以用到乘法分配律,你们学会了吗?(会了)这么有信心?(有)现在老师考考你们,比一比,谁的计算又快又准!现在请你按要求完成第3题。3、综合练习。递等式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第一组:(1) 125(8+10) (2)12(12+18)第二组:(3) 10174 (4)10174-74第三组:(5) 7899 (6)78+7899第四组:(7) 12588 (8)2532生独立完成,小组互改。小组进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师再作点评。注意算式之
8、间的对比;注意收集学生的错例,如果课堂没生成,要预设错例分析;学生畅谈感想,师生达成共识:在计算时,要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附:预设错例:错例1:(1) 125(8+10) 错例2:(6) 2536 =1258+10 =25(49) =1000+10 =254+259 =1100 =100+225 =325错例3:(4) 10174-74 错例4:(5) 10174 =(100+1)74 =100+174 =7000+74 =100+74 =1584【设计意图】第一组题组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明确:根据各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第二、三组的10174-74和78+7899,综合
9、性比较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理解不到位,造成学生容易出错(见错例3)或者方法上的偏离。如1017474这样的题目,个别学生还是喜欢对其中的10174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即1017474 1017474=(100+1)7474 通过对比,优化方法 =10174174=10074+7474 =(1011)74=7400+7474 =10074=7400 =7400第四组,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在观察中对比,在对比中内化,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这四组题体现了练习课的“易错点对比练习”的设计理念。 过渡语:刚才的练习看出,同学们对乘法分配律确实掌握得很好!可老师还想考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练习课 教学设计 乘法 分配律 练习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