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小练笔教学设计).doc
《15落花生(小练笔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落花生(小练笔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文类型:习作课上课课题:落花生小练笔教学设计上课年级:五年级上课时间:2010.12.18上课地点:宾阳县大桥镇红桥小学上课类型:竞赛课研究要点: 1、模拟课文中议论花生部分,父亲与三个子女的对话,再一次领悟文中 借物喻人的方法,然后按老师给的说话训练的模式进行复述。 2、熟悉说话的模式后,说出此时此刻正在丰收的甘蔗的好处,学会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只图外表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用的人。 3、从身边选取熟悉的事物,模仿说话练习,写出自己的感悟。教学后记:落花生(人教版)的课后“小练笔”为“: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我理解,这“个
2、小练笔”就是要学生读写结合,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似乎平平淡淡,没有半点深奥的地方。然而,如果让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仿写作家的作品,那么,难度太大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课文作为范文,不去模仿学习,浪费学习资源,又太可惜了“。小练笔”并没有要求学生去模仿课文,但跟这一课关系很密切。我认为,这就要看老师怎么引导了。从纯写作的角度,再阅读这一篇课文,就会发现,这篇课文写作上有一个特点“,种落花生,吃落花生,议落花生”这几个过程主要是通过母亲、姐姐、哥哥、“我”、父亲之间的对话来完成的。对话用的是口语,写出来亲切明白。
3、对话只能你一句,我一句,接着往下说,写起来头绪清楚,一点都不乱。看到这一点,我就把原来的题目具体化,让学生用几个人对话的形式“写一种事物”。引导学生换一换眼光看课文,学课文,就知道哪些部分是可以模仿的,自己该怎样来设计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读课文,感知课文,找准重难点,以读悟写,读写迁移,以写促读,课外拓展,形成能力。,通过练习,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以物喻人的道理,进一步读懂课文,也体现了在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了学生语文迁移运用的能力。评价意见: 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学习写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5 落花生 练笔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4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