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齿轮》一课的教学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齿轮》一课的教学思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齿轮一课的教学思考在进行完齿轮这一课的课堂教学后,结合着上课时学生的表现,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反思,有这样几点思考:一、科学课是不单纯的科学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课。千万不能误解为是单纯的“实验课”、“操作课”和“动手课”。在这一节课中没有让学生在老师讲解完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后,只是单纯地去动手实验,而是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发现齿轮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被很到的调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的贯穿于整堂课中。二、发展探究能力与学习知识同样重要在进行每一节课的设计时,我们不妨先想一想:在这一节课中,知识将会通过怎样的形式让学生接受?是直接给学生,还是经过真正的引导?“
2、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思维的源泉。所以,在本节课中,我没有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按老套路去给孩子上课,而是完全的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组装齿轮、玩齿轮的活动中,动手、动脑、观察、发现齿轮的作用,这样的放手,这样的“导”,比牵着学生走的“导”要高明了许多,课是老师设计的,但是知识的获得却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收获的不只是单纯的知识齿轮的作用,还有小组合作的意识、动手探究的能力、科学的思维、研究的方法等等。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知识同样重要。三、老师会引导要先会提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中提到:“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
3、能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我们的课堂,在很多时候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将思维打开的,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会引导学生,首先要会提问。在齿轮这一课中,老师的诸多提问很是恰到好处,直指目标,突出了提问的目的性。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齿轮时,说到:“齿轮是我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机械,看,这就是一个齿轮。”接着出示了一个齿轮。老师接着问:“你对它有什么了解?把观察到的和大家说说。”如果这个问题只有前半句:“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学生还真是感觉无从开口,但是老师后面给了很好的补充:“把观察到的和大家说说。”此时老师的提问简洁明了,直指目标:观察齿轮,认识齿轮及齿轮的各部分的名称。目
4、的性强的提问便避免了学生毫无目的、浪费时间式的回答。科学是严谨的,但是学生的思维很多时候却是天马行空,犹如天空中的摇曳的风筝。教师的提问便如一根线索,让天马行空的思维有枝可依,而不至于漫无边际地飘荡。四、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有这样一句话,我很认同:“第一节课把孩子教会了是老师的失败,应该把孩子教的求知欲更强。”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有时候孩子都会了往往是我们科学课的失败,科学课应该从问题开始,经过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问题,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到问题结束。本节课,在材料的准备上,我是颇费了一番心思,准备的材料为学生探究齿轮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大大激发了
5、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对齿轮的作用进行总结完后,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方形的齿轮、椭圆形的齿轮和许多不规则形状的齿轮。在这里,如果老师能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带着新的问题,通过课下用胡萝卜去制作齿轮来进行研究的话,学生的兴趣将会大大提高。因为此时,胡萝卜的简单齿轮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挑战性了,他们又发现了更多的更好玩的齿轮,原来齿轮不止是圆形的,还可以制作成许多不同的形状甚至是小动物,这些不规则的形状在转动的时候是如何啮合的,有什么要求?这些问题才是学生此时最想关注的,如果我在此时,能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对学生课下的深入研究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齿轮这一课是一堂成功的课,由此,我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以下几点新的思考:1. 学生思维贯穿于整堂课了吗?2. 我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的思维搭桥了吗?3. 知识是我直接给学生的,还是经过了真正的引导?4. 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过于饱满?5. 这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6. 我真的关注学生了吗?7. 我的角色是“火柴”还是“蜡烛”?8. 我的课是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吗?带着问题设计我们的课堂,带着问题来反思我们的课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2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