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在哪里》一课课堂教学诊断.doc
《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在哪里》一课课堂教学诊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在哪里》一课课堂教学诊断.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节科学课的启示 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在哪里一课课堂教学诊断一、案例背景空气在哪里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地球外衣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找空气。希望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有关空气存在的经验猜测空气是普遍存在的。第二部分: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物体进行实验,从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空气来确定空气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无处不在。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猜测并证明空气有重量。本课的总体设计意图就是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空气的奥妙、探究活动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已经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实验的方法观察
2、研究物质,体会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并占据空间。 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逐渐地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并通过实验方法的改进来培
3、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案例描述上课伊始,为了引出“空气”这一概念,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颜色,没味道,你也要,他也要,我们大家都需要”。经过一番思索和质疑,学生很快的就找到了谜底空气。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反问道:“你们能找到空气吗”?“能!”学生一边大声回答我的问题,一边动手,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始寻找空气:学生用手摸、按,感觉空气充满塑料袋,有弹性,能变形;扎一个小孔让空气吹在脸上感觉气流,体会空气像水一样能流动;听一听气流发出的声音;尝一尝、闻一闻体验空气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这之后,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又给学生做了两个游戏。一个是手帕不会湿的游戏:将手帕塞到杯子底部,再
4、将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里(按住不能歪),然后让学生猜手帕会不会湿。另一个游戏是用空气传球,我让一位同学吹了一个小气球并用细线将口扎紧,把另外六位同学分成两组,不能用手和脚,只能利用空气把球传给对方。结果是游戏完毕,结论随之得出:“身边有空气”,“教室外也有空气”,“周围到处有空气”。当教学进行到第二个实验活动,“空气有重量吗”?这一环节时,果然如我课前所料,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天平调整平衡用时很多,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用两用气筒把一只烧瓶里的空气抽出后,由于操作不熟练、瓶塞封堵不及时等原因,导致整个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直到下课,我还听到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你说,空气到底有没有重量”?一节超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在哪里 青岛 小学 科学 空气 哪里 课堂教学 诊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