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毕业论文.doc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毕业论文.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2012 届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学生姓名 学 号 系 别 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班级 公共事业管理0801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 年6月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农民工投身于社会经济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适应社会人口流动的接纳性教育体系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对现行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他们或留在家乡上学,成为 “留守儿童”,或者随父母进城上学,成为 “借读儿童”,还有的既不在家乡读书,也不在城市读书,变成 “失学儿童”。他们是一
2、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赋予他们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体现教育公平,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本文意从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境障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当前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供探讨。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MIGRANT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HE EDUCATION PROBLEMCASE OF ZHEJIANG PROVINC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3、the Chinese economys rapid development, the massive peasant laborers joined in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ity modernization, they have made th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for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not yet establishes the consummation under the adaptation society movement of population admission se
4、x education system background, day by day grows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 education demand proposed to the present education system the stern challenge, they or keep the hometown to go to school, become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or enters a city along with the parents to g
5、o to school, becomes “the studying at school temporarily child”, but also some already do not study in the hometown, also does not study in the city, turns “the dropout”. They are one batch walk randomly between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the special groups, their education question is also these flow
6、ing farmers pain of heart. Pays attention to and solves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rens education question, entrusts with them same level the right which educates, regarding manifests the education to be fair, the alleviation society is contradictory, the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al meaning is sign
7、ificant. This article Italy obtains from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to analyze the peasant laborer child education the difficult position barrier, based on this and unifies actual to the current entering a city peasant laborer childrens education question proposed that se
8、veral suggestions, supply the discussion.KEY WORDS peasant laborer children;education problem;solutions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言01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21.1流动子女教育及存在的问题21.1.1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均等的现实21.1.2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高的问题31.1.3农民工子女的频繁流动影响其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31.2留守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41.2.1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差,失学辍学现象严重41.2.2留守子女监护问题严峻42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9、52.1.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52.2义务教育体制困境62.3.对农村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63解决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73.1流动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73.1.1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社会各要予以监督。73.1.2实施“教育券”政策83.1.3公办学校建立平等的教育环境,消除流动子女的心理障碍83.2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93.2.1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93.2.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94 总结11参考文献:12致 谢14前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
10、,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打破了传统的劳动力资源按户籍所在地配置的封闭制度,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他们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必须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的协调社会的发展,确保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得到最妥善的解决。在20世纪80年代,外出打工的农民总体规模比较小,并且以中青年男性外出务工为主,女性多在家务农,照顾父母和子女,举家外出的很少(见表1)。这一时期,由于农民工的规模在整体上还偏小,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尚未凸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
11、发展,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的人数开始增多,举家迁移的农户显著增加(见图1),随之而来的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开始成为社会矛盾。表1 农村迁移人口特征迁移总数男性(%)迁移时平均年龄迁移时已婚(%)迁移时平均受教育年限1263653.523.154.85398图1 农民迁移进城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进一步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对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抽样调查,推算出当年外出就业农民工约为1.18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8。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农民工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0%以上。同
12、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长81.03%。又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年全国千户企业管理调查研究报告,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7.6,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到68,在建筑业中占到近80,在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餐饮业,农民工占从业人员人数的52以上。由此可见,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层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小餐饮业、服务业、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劳动密集、低技术水平的行业,他们的职业收入普遍低下,就业不稳定,而且缺乏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等多种社
13、会保障,他们大多数居住于城乡结合部,少数居无定所。然而就是这些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农民工,他们的子女想在城里接受义务教育却受到了很大阻碍。目前,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4.8,近100万名适龄儿童(6-14岁)不能及时入学。,这100万名农民工子女失学,不仅是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更是明天严峻的社会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是一个文明社会践行平等信念的重要方面,对于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引人关注的问题。1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1.1流动子女教育及存在的问题1.1.1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不均等的现实
14、 我国义务教育以户籍为基础,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模式。适龄儿童义务教育的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拨款进行配置,地方政府是筹集资金、设置学校的主要部分。省级政府只给予义务教育少部分拨款,中央政府只对特别困难的西部地区提供少量专项补助。地方政府按照本市生教育经费拨款标准,用于流动子女教育的投入开支巨大,依靠当地政府筹措资金压力很大。由于我国经济尚不够发达,国家还不可能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需要各地政府以及受教育者个人来分担这笔费用。对于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农民工,不能无偿享受流入地的义务。其子女的教育经费往往失去了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而由他们自己独立支付,而这笔费用对于他们而言往
15、往不堪承受,所以很多农民工子女都辍学在家,不能接受正规的义务教育。就已经入学的农民工子女而言,他们收到的教育待遇和当地的孩子相比差距较大,他们中的部分孩子虽然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但是他们属于“借读生”或者“外来生”,所接受到的来自学校、教师的关心与本地孩子有所区别,受到歧视、欺负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在城市的各级各类正规学校中,流动人口子女常常被视作特殊的学生,不能对其实施与当地户籍人口子女同等的待遇和平等的教育机会。如,他们的成绩不纳入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之中,教师也往往不太注意他们的学习情况,再加上多数民工子女入学时的基础较差,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佳,老师也不是特别喜欢他们借口说教学费劲,成绩拉
16、班级后腿等使他们常常遭受斥责、歧视,受到不平等待遇。 1.1.2农民工子女教育经费高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下,普及义务教育所需的资金由地方负责筹措与分配,因此地方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城市的政府和学校迫于地方和学校的财政压力,以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费用应由流出地政府负担或分担为由,或拒绝接受流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或收取高额借读费、赞助费等费用。其结果是,无数学龄农民工子女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大量的学龄儿童跟随父母涌入城市却不能正常入学,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受到侵害,同时也被推向社会边缘。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进城
17、务工就业农民适龄子女不能入学及失学问题仍较严重,流动儿童中一直未上学者占6.85%,失学者占2.45%,二者合计达9.3%。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失学率仍然较高外,流动儿童不能适龄入学表现也尤为突出。1.1.3农民工子女的频繁流动影响其接受教育权利的实现进城农民工流动性较大的特性决定了其子女也频繁地随其流动,而城市公办学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还难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需求,如,公办学校基本按学年招生,要适应农民工子女随时转学和插班的需要实属不易,因此,办学形式相对灵活的民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往往成为农民工为其子女选择就读学校的一个现实结果。即使是那些已经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父母
18、往往为了生计,也经常不办理任何转学手续就悄无声息地将其子女转学,给所在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籍管理带来较大影响。研究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涉及进城农民工子女进入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的影响因素,在接受调查的所有教师中,60的人认为制约进城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原因包括“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流动频繁、学籍难以管理”。可见,在当前基础教育“户籍管学籍”体制下,由于农民工子女流动频繁和随意,很难为其建立一套持续和常规的学籍档案,致使学校和有关部门难以清楚地掌握农民工子女的流动去向,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就学监控,进而导致其学籍管理的混乱和无序,不利于从整体上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实现。同时,农民工子
19、女在流入城市接受义务教育与后续高中阶段等非义务教育难以顺利衔接,能够获得在流入地城市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的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微乎其微,然而,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有在流入地继续就读高中的强烈愿望。而现行的“两为主”的政策主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涉及中考及以后的升学制度。因此,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的初级中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后,他们需要作出两种选择:要么中断学业留在城市中自谋出路,要么回原籍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对于在城市“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农民工子女来说,再返回原籍已经不太现实,他们既是城市的“边缘人 又是家乡的“异乡人”:既难以进入城市的优质学校,又无法融入家乡的教育和升学系统,只能成为身
20、份模糊的“夹缝中人”,这种身份认同的危机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人格特点。 1.2留守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1.2.1农村教育教学条件差,失学辍学现象严重在不少城市,学校生源已经开始出现不足,教育资源有闲置的现象。而广大农村则面临教育投入少、条件差、师资缺、教师队伍薄弱,学校教育设施落后,经费严重短缺,教学环境恶劣,卫生条件差等情况。这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使留守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不到良好的保障。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小学就有250万人辍学。在整个2.2亿学生中,1/3左右只能读到小学,1/3只能读到初中,再读到高中的已不到30%。2009年,我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4%,而在贫
21、穷落后的西部地区,611周岁儿童入学率只有75%。1.2.2留守子女监护问题严峻很多农民工进城务工难以担任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子女一旦入学,就把对孩子的教育职责全部推给学校。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与帮助,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学习困扰、经济无助和安全等问题,从而对他们的成长、教育产生不良影响。首先是学习困难。留守儿童的初中教育受到严峻挑战,这已经成为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一大瓶颈。在留守儿童之中,学习成绩差、逃学、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留守儿童的小学阶段在校率很高,受教育状况良好,但是进入初中阶段以后,他们的在校率就急剧下降,14周岁的在校率仅为88%。其次是安全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和自身的年幼无知,
22、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往往因贪图小利或天真单纯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再次是经济窘迫。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大都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而老人本身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孩子的父母往往因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不能及时地给孩子经济上的供给,使留守儿童很容易发生经济困难。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参加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中,有60%的孩子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1/3的孩子没有零花钱。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教育,极容易引起心理健康问题和与之相关的道德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将带来
23、影响,从父母那儿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同龄人的越轨行为、不良习惯、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空子。公安部的有关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自身犯罪及受侵害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2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2.1.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 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然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却像一道天然屏障,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读书设置障碍,他们虽然随父母生活在城市里,但却得不到与城市儿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传统的城乡户籍制度及义务教育的学区制、社会保障制度等限制,几乎剥夺了农民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城务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探讨以浙江省为例 毕业论文 进城 务工 民工 子女教育 问题 探讨 浙江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