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doc
《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报告【内容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课堂提问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教师的提问随意性大、启发性和艺术性欠缺,思考价值较低。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关注不够,只停留在表面层次,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学生反馈来找到评价教师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指导教师避免无效、不良的课堂提问,促进其提问方式的变革,使其养成反思习惯,从而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教学实效。【关键词】 提问反馈 实践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启发
2、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教学中教师的提问随意性较大、缺乏应有的层次感,启发性、艺术性欠缺。他们往往忽略了应用性的综合层次的问题,所提出的事实、理解类问题近70%,思考价值不大,无效提问有时高达22%。我们的调查还发现,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后对学生的反馈关注不够,只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注意,有时漠视学生的反馈,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文献查阅、跟踪听课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了教师课堂提问评价量表并结合对量表试用情况的分析,确定了“通过学生反馈来评价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质量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立足于对学生反馈的评价和教师反思,进行课堂提问
3、的有效性探究,寻找评价课堂提问的途径和方法。二、研究目标依据对学生反馈的研究,分析教师课堂提问的优劣,探索评价教师课堂提问的途径与方法,帮助教师逐渐避免无效提问和不良提问,促进提问方式的变革,也使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形成良好的反思能力,改进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是一种行动研究,将辅以问卷调查、访谈、归纳等研究方法,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一)动态中研究注重过程,在动态中研究。学期伊始,根据研究思路、针对学生实际,拟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按计划付诸课堂教学,随时总结。我们亲历“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行动”的研究过程,真正做到:行动中研究,对行动研究,动态中研
4、究。(二)发展中研究积极实践,在课堂中求发展。初步拟定教师课堂评价量表,每月每人讲一节研究课,同头教师就研究课展开交流、研讨各自的提问方式、方法及课堂学生反响,归纳总结提问的有效途径,完善量表。(三)反思中提升上展示课、反思提高。教师上展示课后针对评价量表反思提问足迹,回望上课历程,搜集精彩提问,整理、汇集精彩提问集锦,写出研究感受,提出改进方案,同时观看教学光盘或与其它教师交流,以发现问题、借鉴经验、提升素养。四、研究内容与过程(一)研究内容1从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入手制定课堂提问评价标准并付诸使用、逐步完善,同时发挥评价标准对课堂提问的引导性、激励性,促进对课堂提问的多元评价。2以学生
5、反馈评价为研究途径,以“学生反馈调查表”和“教师反思档案”为载体,帮助教师记录、反思课堂提问,寻找有效提问的途径,逐步提升提问水平。3根据对学生课堂上的语言及非语言(神态、表情等)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探讨提问的内容、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时机等对提问质量的影响。(二)研究过程1依据量表,修订完善评价标准(2007年4月2008年8月)试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1并根据教师反馈意见加以修改。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记录烦琐,对“教师反应”一项填写和记录模棱两可,把握不准,有的老师干脆不填写,在“学生评价”项,学生也难准确回顾好的、不好的提问,形成空档或缺憾。为此,我们根据可操作性的要求,将“教师
6、反应”一项改为“教师反思”将“好的提问”改为“喜欢的提问”,“不好的提问”改为“不喜欢的提问”让学生评价变得简单易行,这样,师生都能更好地把握标准并填写记录了,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2就此形成。以后,我们又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2的试用中逐步发现,学生填写“学生评价”时不能客观公正,不如放到访谈或问卷中实施,于是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3中便去掉了这一项,操作起来更实用,又经专家指点,在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4中,针对教师提问现状,加进“预设提问”一项,由此进一步拓宽了提问与评价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了我们最终的评价标准。2发现问题,确定对策(2008年9月200
7、9年8月)配合着新旧评价量表和反思档案的实施,综合学生反馈评价和教师反思,我们发现了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如下问题:(1)提问随意性大、缺乏思考价值教师想怎样问就怎样问,如:你想不想读出比的意义、个位最大能写几一堂课的提问多达二三十个,或仅一两个。教师对依据什么条件设置问题把握模糊、随意,提问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答案开放、需要学生分析和评价的问题少。(2)事实类提问较多,对提问深度把握不准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浅显,事实类问题比例高,不能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不能反映思维深度,有些问题又过于深奥,让学生不知所云。如,你能找出与这幅图对应的句子吗、看到这个条件你想到了什么等问题,
8、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3)提问启发性、艺术性欠缺问题呆板、机械,表达缺乏艺术性,不能引发学生兴趣,致使学生成了应声虫,只会答“是”、“不是”,这样的提问使课堂沉闷,窒息学生思维发展。(4)提问缺乏互动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也提出了相应对策:1.把精心设计提问作为备课、上课的关键,把握提问的明确性、思考性。课前精读教材、了解学生、做好知识拓展准备,精心预设提问,关注课堂生成,克服提问的盲目、随意性,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学生易接受的问题,真正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2. 注重事实类提问的灵活性、逻辑性。可采取比较式、猜测式等提
9、问方式,既让学生明确如何答,又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不拘泥于事实,向知识系统和纵深探究。这样,不仅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发散性,还有利于激励教师探寻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3.通过开放式、突破式提问,探究提问的多向性和巧妙性。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兴趣盎然地梳理知识脉络,在和谐宽松氛围中领会知识,增长才智,也使教师在提问时增添智慧,掌握技巧,追求提问最佳境界。4. 明确什么是有效提问、增加引导型提问。提问导向清晰,引领学生跟随思考,创设层次分明,深入浅出的提问,唤起学生表达、互动欲望。(三)实践反思,寻找路径 ( 2009年9月2010年12月)在收集学生对提问的反馈、分辨优劣、加强反思的
10、基础上,确定深化点,尝试不同方式和途径的提问,每学期末写出阶段小结,以求增强实效,提高能力。我们开展了教研组之间的听评课活动,组织教师交流反思,再通过学生问卷、与学生直面对话、做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记录等手段,寻找评价课堂提问的路径和方法,重点研究的问题是: 1.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提问A.学生喜欢的提问:(1)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如:通过这个图形可以联想到什么实物?你有什么想法?你最喜欢这篇课文中谁?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0”放在哪儿不读?(2)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提问。如:你能说明分析思路吗?和这个词相近的词还有哪些?可以把你的特色给大家展示吗?谁有新的方法?谁向大家介绍显微镜的知识?另外
11、还有些提问也很受学生欢迎,比如以学生为本的提问你还有哪不明白、你有什么感受、你们还有什么要求等;能带动学生思维、有趣的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的学习哪部分你最感兴趣等;科学的、温和的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这些提问学生多能主动思考,积极回答,效果好。B.学生不喜欢的提问:无趣、想哪问哪,超简单的提问。如:这句你背下来了吗,你们都学会了吗(怀疑能力!)等等。通过提问进行信息反馈,比其它形式的反馈更具体、即时、简洁。感受学生的需要,摒弃学生不喜欢的提问,努力追寻学生喜欢的课堂提问,创设温馨、生机的课堂情境,才能激起学生思维涟漪。这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优化教学、改变和超越
12、自我,至关重要。2.教师应如何提问经过持续实验、研讨、反思,我们对教师应如何提问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大家一致认为:要抓住课堂时机适时发问,可在教材重难点处提问,在将得出规律时提问,在学生心求通不能通、口欲答却道不出时提问;要根据合理、兴趣性原则设计提问,体现知识能力需求;要运用激励手段,引发学生创新意识。3.质优、有效的提问价值何在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的教学技能。教师应根据知识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及教学阶段性,有创意地适时提问。一个质优、有效的提问能使学生自发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转入活跃;能引领
13、学生轻松步入问题情境,使师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以发展。五、研究结果(一)编制了四个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表,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积累了部分优秀课例。大兴一小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1 大兴一小教师课堂提问及反馈情况观察记录2年级 班 学科 任课教师: 年 月 日 年级 班 学科 任课教师: 年 月 日提问类型无效举例:事实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学生反馈回答不出举例:记忆性回答举例:推理性回答举例:创造性回答举例:教师反应简单肯否定,不评价举例:具体评价举例:评价并提要求举例:学生评价好的提问举例:不好的提问举例:提问类型无效举例:事实性举例:开放性举例:学生反馈回答不出举例:记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过 学生 反馈 评价 小学教师 课堂 提问 质量 途径 方法 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1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