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策略.doc
《谈小学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策略.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 业 论 文2009 届谈小学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策略学生姓名 学 号 院 系 专 业 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谈小学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策略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经典文学作品承载着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其多层次的语言结构体系,予以作品更多的内涵。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适应了阅读教学尊重阅读者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我意识,还学生以自我感悟的机会,重视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等规律,为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与和谐的情境。而当今学生的阅读环境不理想,阅读质量不高,教师的阅
2、读教学也困难重重,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和阅读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和阅读教学之间的优势也没有体现出来。所以以在教材中占优势的经典文学作品为纽带,培养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能力,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管是促进阅读教学改革,还是传承中华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经典文学作品和阅读教学的理论概说为基础,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对当前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认为要优化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首先要确定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标准,创建和谐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环境,其次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最后构建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经典
3、文学作品阅读网络,巩固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 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 TALK ABOUT THE PRIMARY CLASSICAL LITERATURE TEACHING STRATEGIESABSTRACT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has entered a crisis stage. Reading teaching is 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
4、g reading is the primary focus of the reform of language teaching. Carries the classic literary works of universal human values and ethics of the aesthetic value of its multi-level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system, to be works of more content. Reading classic works of literature adapted to the teach
5、ing of reading to respec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reader and inspire students to self-consciousness, but also the students the opportunity to self-awareness,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to discover and explore the law and so on, in order to open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with the freedom of
6、 space and harmony of the situation. Read nowadays students and environment, quality of reading, teachers teaching reading difficulties, reading classic literature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linked closely enough, read the classic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reading between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has n
7、ot reflected. Therefore, in the dominant material in the classic literary works as the link to foster the ability to read classic literary works, and optimize the reading of language teaching strategies, regardless of the reform i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or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
8、ion, will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classic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is based on theoretical estimates, combined with research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reading classic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reading instruction in
9、the existing analysis of the issues that primary schools should be optimized to read classic works of literature and reading teaching, we must first determine the standard of reading classic works of literature to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to read the classic works of literature, followed by s
10、tudents in stimulating interest in reading, based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read classic literary works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and finally to build in favor of students to read classic network literature to read, consolidating reading, improve their language literacy.KEY WORDS primary; classi
11、c literature;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y目 录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言 11 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理论概说21.1 经典文学的内涵21.1.1 经典文学作品的界定 21.1.2 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21.1.3 经典文学作品的优势 3 1.2 阅读教学的内涵3 1.2.1 阅读教学的定义 3 1.2.2 阅读教学的特点4 1.2.3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的意义 4 1.3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51.3.1文化学基础5 1.3.2心理学基础51.3.3 哲学基础62 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的问题剖析 62.1 阅
12、读环境不理想6 2.1.1 家庭环境 6 2.1.2 学校环境7 2.1.3教学环境 7 2.1.4 家庭、学校、教师互相脱节环境7 2.2 阅读质量不够高7 2.2.1 经典阅读的功利化 7 2.2.2 经典阅读的随意化7 2.2.3 经典阅读的低俗性 8 2.3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困难重重8 2.3.1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边缘化 8 2.3.2 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文本的缺少8 2.3.3 教师实施的困难 8 2.3.4 学生阅读的困难 103 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策略113.1 确定明确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标准113.2 创建和谐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环境11 3.2.1 创造适合学
13、生阅读的材料环境 11 3.2.2 创造利于经典阅读的教室环境12 3.2.3 创造经典阅读的交流环境 12 3.3 激发高昂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兴趣12 3.3.1 以课本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2 3.3.2 以课外经典文学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视野13 3.4 培养有效地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能力14 3.4.1 字词句训练 14 3.4.2 语感训练14 3.4.3 阅读速度训练 15 3.4.4 阅读习惯的培养 16 3.5 构建有利的经典文学作品阅读读书网络17 3.5.1 班级教育为主导 17 3.5.2 学校教育为辅助17 3.5.3 家庭教育为补充174 结语 18参考文献 19致
14、谢 20前言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发现当人们阅读辞藻较深奥繁复或优美的大师级作品时,脑部的活动较活跃,扫描的影像明显有较多的脑活动痕迹。这个研究结论对新课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研究卓有成效,而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半以上的课文是经典文学作品,所以以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为纽带,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不管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还是传承中华文明,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和阅读教学的阐述,以及对“现行阅读”情况的进一步分析,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进行问题剖析,从
15、而以经典文学阅读为理论依据,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通过国内外学者对经典阅读的理论和实施的描述,分析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探讨阅读教学策略。1小学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阅读教学的理论概说1.1 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1.1.1 经典文学作品的界定什么是“经典文学作品”?在教师口语和学术专著中经常出现的“经典文学作品” 到底指什么?现代汉语词典将“经典”定义为:“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辞海里解释为:“ 一定时代、一定阶段认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著作。”由此两种解释可以概括出经典文学作品的根本特征:首先经典文学作品有一定得历史,是经过历史的淘涤而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呈现某个时期的经济、社会、政治
16、等面貌 汪敏谈经典文学作品与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的优化J现代语文,2007,(12):72;其次经典文学有很高的威望,是世代传承下来且大家公认的优秀的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还体现了一定的价值意义,对社会有积极作用,对人类发展有促进作用。以此推之,我将“经典文学作品”定义为: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人类精髓的, 并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对人类的发展最为重要的并且有指导作用的权威性文学作品。但是经典文学作品不是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真正的经典文学作品是人们普遍认可并能接受阅读的。凡是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是作家个人审美意识的反映,还潜藏着社会、历史、宇宙等多种审美因素,
17、还是个体、时代和社会的结合,是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的渗透,是历史意识和宇宙意识的融合。真正的经典文学作品是平易近人,是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开阔视野,是可以为语文学习提供很大帮助的。1.1.2 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我们在看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会发现经典文学作品具有诸多优点。我把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典文学作品的时空再现性。经典文学作品体现着时代性,这就意味着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再现当时的时代特征。古今中外的文章和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时代,折射出彼时彼地的人生和神情风貌。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民俗,不同的生活将一一显现。高楠在文学经典的危言与大众趣味权力
18、化一文中指出,文学经典不仅是文学史的产物,而且是文化史的产物,它是历史价值的文学形态。历史在不同程度的反复、跳跃,又经由历史的整合而获得历史的连贯。 高楠文学经典的危言与大众趣味权力化J文化评论,2005,(6):145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使我们触摸历史,使我们与历史对话,使我们去感受不一样的人文世界和精神世界。(2) 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化传承性。经典文学作品向来被当作文化传统的物质载体之一。我们要继承优秀的文化,就离不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就是经过千百年的历练,被历史所承认的名家名作的优秀作品。经典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美国学者希尔斯说过:至少需要得到三代人的两次延传的东西,才可谓
19、之传统,持续短暂的则很可能是时尚。 (美)爱德华希尔斯学术的秩序:当代大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7经典文学作品则是在淘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经过时间的磨砺才诞生的。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其中的字词句凝结着先人的智慧,精辟且优美。经典文学作品,使我们与文化的精髓对话。今天,我们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为了获取文化知识。(3) 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性。经典包含社会、历史、宇宙等多种审美因素,是个体、时代和社会的复合。人类共同的审美是经典文学作品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经典的深层支柱。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也是领会作品,提升自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经典 文学作品 阅读教学 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