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笔算式的口算”.doc
《谈“笔算式的口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笔算式的口算”.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笔算式的口算” 毕业论文 谈“笔算式的口算”-转载近日,在1本期刊上,看到1位老师撰文讲述了自己在教学口算时,学生出现“笔算式的口算”方法,即用笔算思路来做口算题。作者发现,学生很认可这种“笔算式的口算”方法,分析原因有2:1是家长用这种方法提前教学,使学生早已对此印象深刻;2是笔算的经常练习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此方法由笔算迁移到了口算。作者同时感到困惑,学生喜欢的“笔算式的口算”方法,到底于学生学习口算是有利还是有弊呢?这位老师谈到的现象和产生的困惑,实际上很多低段数学教师都
2、有同感,并且,现实中,老师们都是带着这样的疑虑在实施口算教学,学生们也大多是用着这样的方法在进行口算。但是,笔者以为,这种“笔算式的口算”方法是有违口算本质的,为此,笔者想借此说1说口算的相关知识,愿能够和老师们探讨,使大家更全面地认识口算,合理地开展口算教学。口算,就是“边心算边口说地运算”,它是不能再借助其它工具(笔、纸),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1种计算方法。正因为要口头说出结果,就造成了它与笔算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知道,笔算具有1定的竖式规则和固定的运算程序,计算者在掌握基本的程序(计算方法)之后,只要按部就班地操作这个程序即可。
3、比如计算5618,如果用笔算,只要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即可。学生们常常口中念念有词地这样说:先用6减8,不够减,向10位借1,16减8等于8写8;10位上的5借掉了1,还剩4,4减1等于3写3;合起来就是38。学生边说边写,最后算出答案。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只不过是在呆板、机械地执行竖式减法计算的程序,内部的心智活动很少,思维得到的训练不多。这样的过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程序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反观口算,因为口算要口头报出结果,而且口算往往运用于1些急需答案的场合,所以口算首先对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计算者做口算时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在头脑中快速地盘算以得出结果。如同
4、样是算5618,计算者就有可能采用56108、56810、56162和58182等方法。相比笔算固定的程序,口算时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这首先就说明了口算对于培养人思维的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我们分析以上任1种口算方法,就还会发现更有意义的东西。比如采用56108的方法,计算者就需要在头脑中经过这么1个过程:先将18拆成10和8,因为56减10,减数是整10数,算起来比较简单,得到46(此时学生要将46储存在头脑中);56减了10以后,少减了8,所以还要再减8(此时既要考虑到少减,还要能够将储存的46调出来再去减);46减8是两位数减1位数,计算相对简单。至此,计算尚未结束,因为口头表达结果
5、的时候应该是从高位往低位逐个数字说出来的(因此以前也有口算要从高位算起的要求),这就还要求计算者在头脑中对答案的位值有清晰地认识,这样才能够口头表述正确。所以,等计算者报出“等于3108”时,这才算最后完成了5618的口算。很明显,这样的思考过程相比前面按程序笔算的方法,心智活动要复杂得多。在这个过程中,计算者要将计算分割成很多的小过程,要将各种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合理地拆分、拼组等,并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步骤,得出正确结果,这是1种很高级的心理活动。而计算者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瞬间记忆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就是口算的价值之所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笔算 口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