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冷静思索.doc
《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冷静思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冷静思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冷静思索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局面,对此进行冷静思索,分析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出应该采取的方法和策略:探寻“语文教学”的真实“自我”思考语文的本质以及语文教学的本质,分析“简单”和“超越”的关系;寻找“教师个体”的真实“自我”立足自我,理性分析,不断学习,完善丰盈。关键词: 多样化发展 思索 真实自我目 录引言:语文课到底怎么上?一、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与原因1、理念的快速革新带来的变化2、教材的多样化3、学生群的重新分布4、语文学科的特殊性5、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了教学研究二、探寻 “语文教学”的真实“自我”1、语文
2、本质的思考2、语文课,我们教什么 3、语文课,我们怎么教4、正确理解“简单”和“超越”,“预设”与“生成”三、寻找“教师个体”的真实“自我” 1、阅读吸呐,充实自我2、理性分析,发展自我3、智慧比风格更重要引 言语文课到底怎么上?一个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我去讲课,我战战兢兢地去了,因为我知道青年教师思想开放,观点鲜明,个性张扬,不知道能否应付。果然一上课,老师们就提出了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 “语文课到底怎样上?”。这些老师都是教学骨干,肯钻研,善思考,有个性,似乎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都是骨干老师,难道连课都不会上?但冷静想想,到底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理念不断更
3、新,目标不断调整,尤其是语文教学领域,规模浩大的讨论、反思还在进行,大纲新大纲课程标准修订课程标准,改革一浪接一浪,一线的老师们普遍产生了一些困惑:语文到底怎么了?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只要你关注语文教育教学,只要你投身课堂教学研究,你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困惑。分析老师们的话,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课堂中到底怎样做,才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强调大语文观,要扩展,要融合,要超越,另一方面呼吁语文的本质回归,要“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教学要简简单单。理念不断更新,方法丰富多
4、彩,流派层出不穷,到底学什么?最近,又去南京观摩了苏教版教材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听了20节各省市带来的赛课,感觉到老师们仍然对这个问题比较迷惑。一、语文教学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与原因语文课怎么上?你再也找不到一个统一的模式,再也不好说那种教学方法最好。可以这样上,也可以那样上,都能找到理论依据。尽管其中有些观点相互排斥、甚至对立,还是很难说谁对谁错,孰优孰劣,因为从不同角度思考,他们确实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十几年前,如果要谈语文教学方法、教学流派,我们可以列举出大家共同认可的那么几种、十几种,现在,恐怕已经无法去一一列举,语文教学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局面。这次南京所听的课,就强烈地感受到各地不同的
5、风格,每一课都不一样。其原因有:1、理念的快速革新信息时代的来临带来的是观念的巨大变化,理念的快速革新。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全息理论、后现代课程理论等对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课程是以学科、以教材为中心的,以知识的系统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相对“规范”。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教师和学生不再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研究者、开发者、创造者。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开始建立,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思想理念领域的革新和争论必然带来教学实践领域里的
6、多样化。2、教材的多样化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教材全国统一的格局被打破,各种版本教材不断涌现。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经教育部核准通过的就有十多种,每套教材都有自己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思路,都有着鲜明的特色,甚至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大量的地方教材、校本教材、个性化教材的投入使用,更使教材丰富多彩。教材的多样化是教学多样化的物质原由。3、学生群的重新分布本来,义务教育要求学生就近入学,尽管有地域差异,城乡差别,各校的生源质量还是差异不大。随着大量实验学校、重点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兴起,选校、择校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学生群体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不再是自然分布。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不一样,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的生源质量
7、不一样,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学生特点不一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老师们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使用等方面都会不一样。4、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较之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更具有感性化的色彩“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篇课文,不同老师的文本解读是不一样的;语文的学习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注重直觉感悟,很少理性的推理和判断;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线型叠加的,而是一个不断积淀、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学更容易形成多样化的局面。5、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了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以前是集中在一些研究所,集中在少部分专家手里,研究是从上至下的。而现在,科研深入基层,到了一线,一大批专家和一
8、线老师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了许多教学方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近20年,语文教学异彩纷呈,于永正、支玉恒、贾志敏等一批名师各领风骚,姿质长青,孙双金、王崧舟、薛法根等“中生代”特级教师敢立潮头,不断创新,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随着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快被广泛推广。老师们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实现了及时而广泛的交流,使语文教学的讨论研究平民化,不再是专家的特权,怎么教,一线老师形成自己的研究群体,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庞大的教学研究群体加速了多样化发展的进程。二、探寻 “语文教学”的真实“自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全面的反思、更深刻
9、的扣问。(一)语文本质的思考语文是什么?理论界争论不休。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语文是语言和文字” 。专家有许多种说法: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章,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张志公先生在说“语文”一文中说:“1949年6月,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建议,不再用国语国文两个名称,小学和中学一律称为语文。这就是这门功课叫做语文的来由。这个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口头谓之语,在书面谓之文,合起来称为语文。”“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1】吕叔湘先生所说的语文是针对中小学生所谈的最基本的语文内涵。即3500常用汉字认不认识,能不能规范书写;读文章
10、或听别人说话,能不能读懂、听懂,能不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或说话人的情感倾向;说话或写文章能不能做到流畅,能不能准确地谴词造句、表情达意。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于语文实在无法找到非常明确的定义,以上的论断恐怕也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从某个角度对“语文”作出的阐释。作为一线的老师,确实不需要再去纠缠到底什么是语文,只能是结合自己的实践去理解,建立自己的语文认识。我想,语文是有血有肉的,是实实在在的,汉字和词句以及由汉字和词句构成的文章是语文;语文是有情有味的,是陶冶心灵的,眼前的汉字和文章所传递的某种情感,
11、所蕴涵的某种思想是语文;语文是空灵飘渺的,是有无限时空的,学习者可以自由想象,可以跨越千古的去感受,跳跃地域的去体验。说到底,语文既是客观的、社会的,也是主观的、每个人自己的。 (二)语文课,我们教什么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25年的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处理主体与主导、教科书和其他资源、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防止和纠正教学自由化、教科书边缘化、课堂活动非语文化的问题,准确、充分的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辨证统一。”崔峦先生为什么这样说,那是因为现在许多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没有凸显语文课程本身的价值,形式的繁荣掩盖了内容的空洞、本质的缺失。语文课到底教什么,不妨先换个角度
12、想一想,一个现代人走向社会后需要的素质中哪些与语文密切关联。(1)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接受信息的重要方法,要阅读当然得认识字,具备一定的理解字、词、句的能力,能够通篇阅读。(2)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沟通交流当然需要具有听话、说话和书面语言能力,说话写文章得体规范,表情达意准确,在母语环境下应该达到无障碍的交流。(3)基本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华夏文明必须有相当的了解,形成一定的文化积淀。(4)具备思考和创新能力也应该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现代人所必须的素质显然不止这些,这几点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关系更为密切。追本溯源,语文课,尤其小学语文课,最基本的应该是教学生识字写字、阅
13、读写作、沟通交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思想感情,养成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三)正确理解“简单”和“超越”那么,语文教学到底是应该 “简简单单,务本求实”,还是“超文本”阅读,实现“几大超越”呢?关于这个问题,先来看一个课例卧薪尝胆片断(薛法根执教)【2】师:什么样的人是奴仆?今天老师把“奴仆”画出来,帮助你想像一下。(师边画边讲)这是站着的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弯着,很恭敬,就是这样。这是什么呢?这是人的两只手,这个人见到人都要低着头,而且两只手要像老师这样交叉在身前(师做弯腰、低头、两手交叉身前的动作,生笑,有生说要跪下来,师说没有跪。),你猜猜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生:是奴仆、是奴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教学 多样化 发展 冷静 思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2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