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下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数的认识,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数的运算,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 、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是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基础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符号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
2、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二、课时安排全册教科书共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还安排了4课时的期末复习,共计64课时,实际教学时间从2月17日起算至6月25日,除去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还有运动会、春游这些活动之外,大约还有80课时左右,如此全学期大约有20%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教学。这些机动时间可以用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练习或者评价学习情况等方面。这
3、里我把各单元课时安排和大致日期以及机动课时稍作了安排,仅供大家参考,我觉得在开始一学期的教学之前我们要把课时的安排理清,并制定好大致的计划,特别是低年级,因为机动课时较多,开学初就作好安排可以有效避免教学过快导致复习时反复吵冷饭的现象,我们的教学还是旨在日常每一节课每一个内容的扎实有效,坚决杜绝赶教学进度、重机械重复训练的情况,而且低年级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那么质量也一定是建立在日常的扎实和学生的兴趣之上。所以理清课时安排有助我们有条不紊的开展有效教学。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日期机动课时一减法112月下旬3月上旬2 二认识图形33月上旬1三认数113月中下旬2四加法和减法(一
4、)P4660104月上旬3期中复习期中复习34月11日 左右四加法和减法(一)P616754月中下旬3五认识人民币34月下旬1六加法和减法(二)165月上旬5月中下旬3七统计16月上旬1八期末复习46月中下旬5第一单元 减法一、 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教学基础是:学生已经认识2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加、减法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对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数学知识来说非常重要,如本册书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还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包括二年级学习的三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笔算,还有整个小学阶段的退位减法来说,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得是否扎实对后面这些知识的掌握起着至
5、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给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掌握,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对应,这部分教材也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十几减9(P14),第二段教学十几减8、7(P58),第三段教学十几减6、5、4、3、2(P912),每段后面各安排一个练习,单元的最后安排了复习(P1315)。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我将按教学的顺序结合新授课注意点、练习安排以及学生学习困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评价建议这五方面来讲)第一部分:教学十几减9,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 (1)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能
6、否掌握好本单元知识的关键。因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后面学习十几减8、7等就比较容易了。 (2)例题的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操作进行计算,教学的重点不是算出得数,而是计算的过程与方法。我们在教学时,当学生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列出减法算式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算法,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退位减法,可能有个别的学生一时想不到更好的办法,自然而然地会通过数来实现减的目的,也就是教材的第一种方法,第二种算法是先在盒子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与盒子外面的3个合起来;第三种方法是先拿走外面的3个再从盒子里拿走6个;第四种算法是“算减想加”,这四种方法中,第一种算法最容
7、易,但也最费时,第二、三种算法比第一种算法快,思维上了一个台阶,比第四种算法容易,但需要两步计算,不过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想得到的,第四种算法最省时,但也最难,不但要对20以内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并且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时一般不会用加法算减法,所以教材的前三种算法用了代表学生的卡通形象,并放在框内,第四种算法用了代表教师的卡通形象,放在框外,并联系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以第四种方法如果教师不加提示,学生很难想到。这一部分的教学建议是:1、教材出现四种方法只是表现课堂上主动探索算法、积极交流的场面,而不是要求教师都要教给学生,更不是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2、如果有学生提出了
8、教材中还没有出现的方法,只要正确、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3、交流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算法进行比较,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算法,并努力把它学好。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理解同伴的方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 练习内容的教学:13题要多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了解哪种方法最受学生欢迎,从而对全班学生的思维水平作整体上的评估,为后面的教学作好准备。第4题以游戏形式开展练习,教师可以把被减数写在黑板上,随便指一个被减数,让学生说出减9以后的得数,这样可以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填出每道题的得数,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9、,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如相邻算式的变化,各道题的差与被减数个位上数的联系等。这些发现渗透了函数思想,扩展了计算思路与方法,有助学生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得数。(4)这部分内容重点关注计算的思路、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暂时不要对学生提出计算速度方面的要求,而要多让学生说说计算时的思考。(5)练习一是配合十几减9安排的。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14题。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主要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其中第2题渗透了当减数不变时,差随着被减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里要把握度,点到为止,有所感悟即可,第4题检测和反馈计算情况,有逐渐提高学生口算速度的意图。第二层次是56题,
10、练习形式发展为连减或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三层次是78题,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一方面继续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初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7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括线表示什么,问号表示什么,怎么列式,第8题要让学生看图练习三句话,然后填括号列式计算。第二部分:教学十几减8、7,加强算法的抽象思考。(1)十几减8、7是在十几减9的基础上教学的。十几减9较多地借助实物操作或依靠操作表象进行计算,十几减8、7则把实物操作活动抽象成数的计算活动,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退位减法。(2) 例题的教学:学生学会抽象思考的一般过程是: 实物操作抽象成数的运算根据数的运算
11、再思考应用到其他计算上。例题教学158,先让学生操作实物,把十几减9的操作方法应用于十几减8,为开展抽象思维构筑平台。教材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喇叭,既是一种学习策略的提示,也便于开展操作活动,实现算法多样化。 把操作小棒抽象成数的有序运算是例题的教学重点。原来第四种想加算减的方法不再由代表教师的卡通形象提出,而用了代表学生的卡通形象提出,并放在框内,说明这种方法并不是高不可攀,对20以内进位加法掌握得比较好的,思维层次比较高的学生会逐步喜欢上这种既好又快的方法。这部分教学建议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反复说说158的计算方法,有助于他们理解算理、掌握算法。(3)练习的教学:“试一试”里的两道题,教材没
12、有提供形象思维的支撑材料,也不希望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得出结果,而是鼓励学生能举一反三,用例题中获得的方法计算其他退位减法的题。 “想想做做”第24题把“算减想加”的教学设计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直观引导下的思考,图中显示了8和几合成14,那么14减8就等于几;接着把8加几的进位加和相应的十几减8,7加几的进位加和相应的十几减7编成题组,让学生先算加法的和,再算减法的差,体会利用加法能得到减法的结果,并感受这种算法的简捷;最后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由于学生在前两个层次里不仅学会了“算减想加”,而且对这种算法产生了兴趣,因此,要鼓励学生自觉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练习二通过第1题和第8题也继续加强
13、“算减想加”的引导。(3)练习二教学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15题。第4题在口算速度的要求方面比前几题有所提高。根据教学用书的要求学生在一分半至两分的时间内完成,如有学生达不到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这些学生,给予帮助。第二层次是610题第三部分:教学十几减6、5、4、3、2的退位减法,更尊重学生的算法选择。 (1)经过十几减9、8、7的教学,学生基本形成并掌握了自己喜欢的方法。退位减法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说出十几减几的差,只要算得对、算得快,使用哪种算法都可以。因此,教学十几减6、5、4、3、2时,教材没有再给出不同的计算思路,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大的独立计算的空间。而且例题的情境是已知和与其
14、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所以更容易使人想到用加法算减法。例题、“想想做做”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题,都把两道有联系的减法算式编在一起,用同一道进位加就能得出两道退位减的结果。这样的安排能引导大多数学生自觉地“想加算减”。练习三一方面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第3题要求在一分半到两分的时间内完成,教师要关注错误情况并分析原因,以提高计算能力。第四部分:单元复习1、 这部分内容用2课时教学,第1课时3个内容,(1)复习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方法。(2)把所有的有关计算题整理成减法表(3)直接写出得数练习。第2课时着重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完成第610
15、题。2、 第一块面可以让学生先回过去曾经用过哪些方法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然后通过对这些方法的比较,让学生说说现在你们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独立练习第1题。然后指出: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就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而且这种方法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也很重要,所以我们要熟练地掌握它。第二块面是帮助学生整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并进行练习。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不完整的减法表,让学生先竖着观察,看看这里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让学生横着观察减法表,发现有什么规律;再斜着观察减法表,发现有什么规律。班级基础较好,可以让学生再说说在表中
16、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记住20以内退位减法各题的得数,从而提高口算能力。然后利用这张表进一些练习。后面的3、4两题都 是利用这张表进行的练习,特别第4题写出得数相同的算式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思维难度大了,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熟练掌握口算退位减法是很有好处的。第三块面是直接写出得数的练习,要求学生用1分半的时间去完成,然后对完成的速度和正确率进行统计。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单元结束时一般应达到每分完成8题左右,正确率一般应达90%以上。3、 第2课时是610题。第6题要提醒学生一定要细心做,才能保证到达终点,如果前面错了后面再认真算结果还是错的。因此要把做对摆在第一
17、位,在做对的基础上再求做快。710题对于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这一部分的实际问题,其数量关系没有发展变化,仍然是上册学过的两种,加法求总数,减法求剩余。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说出每题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再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式解决。其中第9题要着重分析如何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如第1小题为什么不选用鸡有11只这个条件,要让学生说一说,第2小题学生容易写出5+6=11的算式,要联系加、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11只是总数已经告诉我们了,求母鸡是求总数里的一部分要用减法。第10题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上知道些什么,问题问的是什么,特别明确篮子里只看到2个苹果,有可能都是苹果,也有
18、可能既有苹果又有梨子,梨最少有几个,也就是篮子里全是苹果没有梨了,那梨就只有2个,最多有几个,就是篮子里除了看见的2个苹果全是梨了,用15减去看见的5个苹果,得10个梨。这道题极具挑战性,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很有帮助,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重在交流。班级基础好的可以继续拓展,苹果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让思维较好的学生再次得到锻炼。教学时要让学生逐步学会审题,会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然后再根据自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去列式计算。这一单元仍不写单位名称,不写答语,第10题应口头作答。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在上册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的基础
19、上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全单元的内容分两部分编排,先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再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 一是低年级学生一次学习的内容不宜过多,把五种平面图形分两次教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二是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面的物体很容易找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先安排这些图形的教学,再以它们为基础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1、选择适宜的方式呈现图形。 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教材让学生照例题中间的图示,画出这些图形。这种方式呈现平面图形有两个好处: 一是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图形。积木是比较规则的形体,借助积木画出的图
20、形比较规范,标准的图形才能形成正确的表象。二是操作方便,内含的数学内容丰富。学生只要把积木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的边就能画出图形。在画图活动中不仅产生了兴趣,而且初步感受了图形的形状,还能体会“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材让学生用已经认识的图形通过折叠、拼合等方法自己“做”出这两个图形。这样设计,除了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图形外,还有两点理由: 一是有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的物体虽然能够找到,但往往不适宜用于首次感知图形的形状。因此,不采取长方形、正方形、圆那样从熟悉的物体上“剥离”出平面图形的导入方法。二是对折正方形纸可能折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也可能折出有待学习的三角形。把两
21、个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可能拼出已经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也可能拼出尚未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操作和交流产生的认知冲突,能激发学习热情。所以建立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表象的教学过程是: 选择积木画图形在积木的其他面上寻找同样的图形出示标准的几何图形并交代名称在常用的物体上找出图形的实例。 建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的教学过程是: 折纸或拼图“做”出新的图形给予名称在熟悉的物体的面上寻找图形。2、加强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做”图形(画、折、拼)来认识图形,虽然得到的图形比较标准,建立的表象比较正确,但也会使学生产生新知识脱离现实生活的错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材在两次“试一试”里都让
22、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到的有关图形。“试一试”分两个层次。地一个层次是在已经提供的素材里识别。如从信封、禁烟标志、手帕等实物图中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从红领巾、交通标志、篱笆等实物图中找三角形和梯形。这个层次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素材,信封的形状是长方形、信封上写邮政编码的格子是正方形;篱笆上可找到许多位置不同、大小不等的平行四边形第二层次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寻找图形的活动能使学生加深对图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这些图形,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层次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区分“面”和“体”,如桌面是长方形的,不能说成桌子是长方形的。3、有层
23、次地安排操作练习。 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形状,逐步形成正确的表象是本单元重要的教学策略。因此,在“想想做做”和练习四里有层次地安排了许多操作活动: 先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再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然后是涂颜色将图形按形状分类,最后是图形的简单变换。(1) 分析围图形和画图形的过程,一般是: 提取记忆中有关图形的表象(想一想要围或画的图形是什么形状)动手围或画(把头脑里想的形状表达出来)验证图形(观察围或画成的图形是否符合要求)。在操作时,这三步是连贯且融合在一起的。 围成或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比较容易,教学时要重视验证图形这个环节,联系已有的表象看一看“做”出的是不是长方形、
24、正方形或三角形。学生围成或画出平行四边形有一定难度,往往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更需要通过验证这个环节,多次“否定修正”直至成功。图形的表象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2) 在涂颜色将图形分类的练习中,出现了各种位置摆放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对各种位置摆放的图形作出正确的判断,能使图形的表象更稳定。(3) 通过折、拼等手段变化图形,能进一步加强图形的表象,沟通各种图形的联系,渗透事物运动变化的思想,为以后的教学作好准备。如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可以折出长方形、正方形或三角形。折法不同,折出的图形也不同。这些对折的方法在初步认识分数时经常用到。又如把长方形折、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数学 一级 下册 单元 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7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