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执笔:金坛直溪中心小学 焦月萍一、 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第七单元是由三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7构成。三篇课文分别是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宋庆龄故居的樟树、黄河的主人。前两篇课文是颂扬名人平凡而伟大的人格精神,第三篇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进而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记述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人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黄河的主人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
2、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习作七是一篇体验作文,让学生学会有详有略地描写活动过程中的行动及心理。练习七的安排旨在增加学生的积累:处处留心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棋类运动项目,把象棋和语文学习融为一体;读读背背让学生了解关于改革、建设、兴国的成语以及合作的道理;口语交际让学生知道怎样面对烦恼以及怎样帮助别人。(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
3、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词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4.了解生活中常用到的象棋术语,理解歌诀,借助歌诀初步掌握下象棋的规则。5.学会倾诉烦恼,培养学生运用口语与人沟通、谈心的能力。6.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能有详有略地描写出来,并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三)每篇
4、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进入课文情境,读好人物对话,体会思想感情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读、比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及体现的可贵品质黄河的主人从环境、动作描写等方面感知艄公勇敢、智慧习作7注重心理和行动的变化,有详有略地描写感受二篇目教学分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1、文本解读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课文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生动,人物性格突出,充满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感悟。读好人物对话,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5、,是本课导读的重点。2、教学目标分析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大意),能理清课文脉络。4、能从描写爱因斯坦外貌、动作、语言的语言文字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5、能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描述生活中的爱因斯坦专心思考的画面。6、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伟大的爱因斯坦。3、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外搜集的爱因斯坦的小故事、语文补充习题4、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
6、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大意),能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1、能从描写爱因斯坦外貌、动作、语言的语言文字中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2、能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描述生活中的爱因斯坦专心思考的画面。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说一说、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伟大的爱因斯坦。5、教学构想或建议(优课选登)一、谈话导入1、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你知道他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却不这样认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和这个小女孩的文章
7、。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中写了些什么内容吗?(你们预习得真充分。)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请同学们快速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些什么事?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词语认读:经过自学,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你。(2)你知道课文中重点写了他们几次相遇的情形?分别从哪里可看出来,每次相遇的相关段落你能很快地找出来吗?三、梳理脉络1、板书:第一次(13),第二次(45),第三次(6)2、每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些什么?(1)指名读第一次相遇,思考:这段写了哪些内容?(板书:撞,衣衫不整)(2)指名读第二次相遇,思考
8、: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遇,教穿戴)(3)指名读第三次相遇,思考:这次相遇的内容是什么?(板书:等,整理房间)(4)齐读7、8两小节:最后他们熟悉到什么程度,你能概括说说这段的意思吗?(板书:最后(78)处,成了朋友) 3、你能根据板书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过渡: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们初次相遇的情形吗?四、研读第一段(13小节)1.齐读1至3小节思考:偶然相撞,小女孩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老人?2.出示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你能准确地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吗?(1)初谈印象:小女孩眼中的老人是什么样的(板书:不伟大)(2)指导朗读:你的朗读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童话故事中走出的老人,他怎么会是伟人
9、呢?3、父亲是怎样评价爱因斯坦的?(板书:父亲 最伟大)4、过渡:小女孩和父亲眼中分别都有一个爱因斯坦,一个不一样的爱因斯坦,那么谁的观点正确呢?课文中的爱因斯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相信我们大家经过下次的深入学习,一定会有自己的判断。五、布置作业1、朗读全文:让我们再齐声朗读一遍课文。(机动)2、生字描红。3、课后品读爱因斯坦的小故事,可讲给父母和朋友听。 小女孩 不伟大父亲 最伟大板书: 第一次(13)撞 衣衫不整 爱因斯坦 第二次(45)遇 教穿戴 和 第三次 (6) 等 整理房间小女孩 第四次(78)处 成了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有感情地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
10、续学习21课。生齐读课题。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小女孩父亲的眼中,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出示:父亲听后兴奋地说:他是爱因斯坦!2、指导朗读:父亲讲这句话时,心情如何?师评:你注意到了这个提示语。你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吗?指名读。(评:句末的“!”读出了父亲的惊喜。我们听到了父亲对爱因斯坦由衷的赞美)二、有感情地读好表明女孩观点的句子1、同学们,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而女孩却不这样认为。出示:女孩直纳闷: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2、指导朗读:你懂“纳闷”的意思吗?(指名说:不明白、不理解),你能读出小女孩的疑惑吗?(指名读,师评价:瞧你,眉毛都皱起来了,太纳闷了。)3、谁能将
11、这句话换一种说法?指名说4、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是因为她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文中还有表明她相同观点的句子吗?指名读。出示:“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师过渡:小女孩太瞧不起爱因斯坦了,面对一个女孩如此直接的批评,爱因斯坦生气了吗?三、品读第5自然段,感受爱因斯坦平凡而伟大之处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爱因斯坦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想一想透过这些动作、神态、语言,你体会到了什么?a) 交流:爱因斯坦的动作是(),从这可爱的动作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幽默、风趣)b) 交流:爱因斯坦的神态是(),从温柔的目光中你读出了什么?(一位老人对
12、孩子的关爱,他富有一颗童心。)c) 爱因斯坦是怎么说的?你读到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谦虚)2、指导朗读: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一位幽默、谦虚、富有童心的爱因斯坦带到我们面前吗?(指名读,齐读)4、同学们,从爱因斯坦的“你说的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谦虚,你还从哪些句子中读到了他的谦虚?(指名交流)师评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竟说自己不伟大,谦虚! 再次请求小女孩教他收拾房间,谦虚!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竟说自己什么也帮不了小女孩,谦虚!5、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13、”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他做数学作业。”6、师生合作读书:老师很想和同学们一起合作读书,你们就是一个个爱因斯坦,老师为你们配上旁白。附旁白:1、第二天,女孩遇上老人,对老人说:“先生,你好,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老人笑着说:(生读第一句)2、“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生读第二句)3、当女孩来到爱因斯坦凌乱的工作室,告诉爱因斯坦“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爱因斯坦竟请求女孩(生读第三句)4、一天,小女孩的母亲在街上遇到爱因斯坦,她好奇地问:“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
14、都谈些啥?”爱因斯坦笑着说(生读第四句) 四、品读想象爱因斯坦的专心思考1、追问:同学们,爱因斯坦是真的不会穿戴、不会放东西和布置房间吗?(不是,那么,他为什么会衣衫不整,为什么他的工作室会一塌糊涂?) 指名说2、他把他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用在了思考上,文中有两处写出了爱因斯坦爱思考,你能很快找到吗?出示:他一边一边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一面3、师引读:小女孩第一次撞上爱因斯坦,他 第二次遇上爱因斯坦,他4、师描述:同学们,爱因斯坦走路时在专心思考,其实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又何止在走路时思考!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突然,他又想起一个问题,沉思起
15、来,竟然忘记自己在做什么了,猛地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站立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提笔把自己的想法记了下来。5、在平时的生活中,爱因斯坦还会在什么时候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呢?你能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描述吗?同桌交流、指名说6、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用丰富的想象、精彩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爱因斯坦潜心思考的画面,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忙于工作、忙于思考的人,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科学研究上,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五、说一说、写一写我们眼中的爱因斯坦1、现在让我们再读一读表明小女孩观点的句子,你认同她的观点吗?出示:女孩直纳闷: “我说也是”2、出示:讨
16、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结合课文内容或课外资料说说理由。同桌讨论、指名交流。(若时间允许,让学生把观点写在课后第4题的空白处)3、同学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我们认识爱因斯坦才刚刚开始,课后可以去读更多爱因斯坦的故事,多方面来了解伟大的爱因斯坦。6、作业设计:1、认真完成语文补充习题,并朗读上面的小故事,写几句自己的感想。2、可以找来名人传记等故事来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1、文本解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叙事性文章。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
17、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文章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重点突出,全文共六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一至三节,讲上海宋庆龄故居庭院里有两棵樟树。第二段是四、五两节,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第三段是最后一节,讲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记念。表面看,文章层次清楚地介绍了樟树的外形及作用,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要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因此,教学本课的难点就在于要通过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来引领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2、教学目标分析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4、学会
18、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3、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画、课外搜集小故事、补充习题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第二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2、板书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19、3、解题。(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三、自读课文1、认真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每句话。2、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检查自读(预习)情况。(1)抽读词语。 樟树 粗壮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描写樟树的外形) 抗拒 仍然 保持 繁衍后代 枝枯叶落(樟树的可贵品质) 崇敬 瞻仰 留影 纪念 (人民对宋庆龄的敬仰) 石榴(2)交流学会的词语。(3)任选
20、上述词串中的一组,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四、指导分段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五、作业1、读生字表中的字。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课件出示宋庆龄故居的图片画面,并同时播放舒缓的音乐。 2、今天老师要先带大家到宋庆龄的故居去看一看。讲解:在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
21、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3、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宋庆龄非常喜欢这两棵树。)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齐读课题)二、读一读,感受樟树的外形美1、放映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的录像片段,谁来描述一下宋庆龄故居前这两棵樟树的样子。2、默读课文的第4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形容非常繁荣、旺盛。(板书:蓬蓬勃勃)3、哪些地方具体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圈画出有关词句。(枝干:粗壮
22、、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4、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它们的蓬蓬勃勃呢?说话训练:无论,它们总是 。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狂风还是暴雨,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无论是干旱还是洪灾,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5、小结:这一小节从樟树的枝干、树叶及它充满活力这几个方面想大家展示了两棵樟树的高大形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它们的形象永远留在你的脑海中。(齐读并指导背诵)三、比一比,品味樟树的内在美 过渡: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它是那样蓬蓬勃勃,那样招人喜欢。那么,宋庆龄仅仅是因为樟树一年四季都长得蓬蓬勃勃的就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国标 小学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