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doc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执笔:唐王小学 黄巍松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三单元由4篇叙事散文、一篇略读课文、一次读书活动、和习作3、练习3组成,其中4篇叙事散文围绕“有志竟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海伦 凯勒一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向命运抗争的英雄。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同时,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的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到其他残疾人身上。所以本文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心教学的好教材。二泉
2、映月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艰辛苦难的一生,记叙了二泉印月这首名曲的形成过程,表现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赞扬了他矢志不渝、敢于同命运挑战的精神。郑和远行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对七次远航的千辛万苦和重大意义要让学生细细体会。司马迁发愤写是一篇凸显司马迁著书决心、痴心、精心、恒心的好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容量很大,在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不屈斗志。精读与略读属自读课文,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本单元的五篇课文;背诵
3、二泉映月的第四、五自然段;复述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在语境中理解词语。3、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本单元的“有志竟成” 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他们坚强的、不屈不挠的、矢志不渝的精神。5、理解并掌握精读和略读的基本用法,学会在读书时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自己的读书速度和效率。6、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方法,培养读书作笔记的习惯;以点带面,引领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史记等著作,拓展视野,增加内涵。7、通过阅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8、
4、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力。(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主要训练点海伦凯勒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海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与厄运不屈不挠进行抗争的感人精神;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二泉映月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描绘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感受阿炳创造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
5、精神。郑和远航学习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情怀;引导学生想象,郑和在航海途中还会遇到怎样的凶险,并进行写话练习。司马迁发愤写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复述课文;通过本课学习,能有意识地关注史记,并搜集其中的故事,在班级交流。精读与略读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感悟课文在介绍阅读常识、说明略读方法时语言准确、明白、严密的特点;选择课外读物进行精读与略读的阅读实践。我读书 我快乐启发学生讲一讲自己读过的中国历史故事(包括课内外);学生共同商讨制定读书计划。习作1阅
6、读例文,感悟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练习1引导学生阅读何绍基的故事,使学生领悟到,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持之以恒;了解古代书法,认识古代书法名人;扩大词语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能力。二、篇目教学分析9、海伦凯勒【文本解读】海伦凯勒是篇具有传记性质的写人文章,极其感人,极具教育意义。文章按照海伦成长的轨迹写了4件事,详写了中间的两件事,赞扬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让我们从海伦成功的经历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学生由于没有可供借
7、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易产生共鸣。因此,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将心比心”的读书氛围,真正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学重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
8、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教学资源运用】1、引导学生搜集海伦凯勒相关资料。2、教师准备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著作。【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中国的张海迪、南京的聋哑儿童周婷婷的事迹你们听说过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位外国大姐姐的事迹,她就是海伦凯勒。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学者,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在家庭教师沙利文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自然、
9、法语、德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1940年毕业。她在一生中完成了14部著作,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赞扬。3、本文讲了她的什么事呢?二、初读课文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纠正读音。识记字型。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提示:“吮”不要读成yn,霖应读前鼻音,“挠”声母是n。3、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读不懂,做上记号。(课文主要讲了海伦在老师指导下摸盲文,拼写单词,艰苦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三、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了些什么?2、分小组讨论。3、全班汇报。第一段:讲海伦在一岁半时,一场大病
10、给她带来的灾难。第二段:在沙利文老师的热情关怀、精心辅导下,海伦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拼写单词。第三段:海伦经过艰苦的努力,使自己的说话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第四段:海伦大学毕业时,决心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为更多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服务。4、分段朗读。课时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主要写了海伦哪些事情?二、学习课文第一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2、同桌交流。3、出示词句。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
11、的娃娃呀!她面对着的是她不能也不能4、从这些词句中你能看出什么?朗读,体会她的痛苦和悲哀。5、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呢?三、学习课文第二段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身边,她是怎样做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2、四人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1)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后来呢?理解句子“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有耐心、有智慧,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沙利文老师心疼地布用把他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老师倾注了更多的爱)读课文,读出老师对海伦的期待、鼓励、爱护。(2)海伦开始的表现怎样?
12、理解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猛然醒悟”说明了什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老师的爱给了海伦巨大的信心和力量)(3)海伦接着做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读。理解:“学会了学会了”“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读了上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海伦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反复朗读,体会海伦在学习中所经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磨练和他的顽强的毅力。(4)“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哪里体会出来?朗读,体会出心中美丽的世界和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四、有感情朗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课时作业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3、补充习题
13、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第三段。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和为人类服务的精神。2、把感动的语句背下来,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喜悦”、“如饥是渴”说一句话。2、朗读第二段,沙利文老师开始怎样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的?海伦又是怎样拼命学习的?过渡: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二、学习课文第三段1、指名朗读,思考:萨勒老师怎么教海伦说话的?海伦是怎样练习的?2、同桌互读并讨论。3、全班汇报。理解:“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我夜以继日的努力,反复高声朗读”“夜以继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海伦学说话的艰辛以及她拼命学习的精神。)你能通过朗读把海伦的精神读出来吗?
14、4、海伦努力的结果是什么?自读理解。读、说、朗读体会。“她说话的能力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应如何读这句话?(读出惊喜、终于成功了的语气)“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海伦,流下了兴奋的眼泪。”有感情朗读,说体会。三、学习第四段齐读,想想海伦为什么会永远流在人们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四、通读全文1、自读全文。海伦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读读说说。2、你有什么启发吗?课时作业1、引号有哪些用法?完成课后习题3。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3、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板书:9、海伦凯勒 生病失聪失明奋斗复聪复明不屈不挠奋斗 奉献永
15、生留名10、二泉映月【文本解读】二泉映月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再现了阿炳即兴创作二泉映月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情感积淀,给学生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对陶冶学生的性格,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有一股强有劲的动力。教学中,我们要从文本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我们的教学。可以通过两次中秋夜阿炳在二泉池畔的不同感受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理解“坎坷经历”是“倾吐情怀(即创作乐曲)”的前提。可以通过乐曲来渲染情境,但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乐曲的出现要适时得当,要进行二度的开发。白居易说:
16、“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从何而发?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感情只能用感情去交融。阿炳,这位旧社会盲艺人的生活,离今天的学生是遥远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对天真单纯的孩子们来说,是陌生的。课堂上,教师要用自身丰富的情感引领学生在多次“一唱三叹”的朗读中,积淀情感,走近阿炳,走近二泉映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夜景色和由琴声联想二泉映月乐曲丰富内涵的语句的意思,并能选用部分词语写一段话,来描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月夜景色
17、。4、通过朗读和背诵课文的训练,感受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学习他敢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在第五自然段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倾听、感受、朗读、感悟中深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并能熟读成诵【教学资源】1、引导学生收集阿炳的相关资料和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相关背景资料。2、二泉映月的磁带或光盘,阿炳的图片。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音乐家阿炳的经历及他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过程一、播放二泉映月,导入新课。1、同学们,
18、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今天这节课上,王老师想先播放一段曲子,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体会,听完后谈谈第一感觉。2、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节选) 3、谈谈听完乐曲后的感受(悠扬、婉转、悲伤、深沉、优美、高昂) 4、了解曲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二、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阿炳生世。1、同学们,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二泉映月,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 (1)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2)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 (3)这个曲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老师依次在课题后打上?)师:上述问题,只要通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书,就很容易解决。2、同学们,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 3、课前,王老师要求大家听听二泉映月的曲子,并收集有关阿炳生世的资料。现在谁来说说你对阿炳有哪些了解。三、精读14节,了解创作背景。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讨论第二个问题: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请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读14节,要把这四小节读正确、读通顺。2、学生自读,老师巡视。3、分节指名朗读。教师评价并随机点拨: (1)出示“饱经风霜”一词指导朗读好这个词和所在的句子。 (2)出示“卖艺度日”一词,从这
20、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示另一个成语:度日如年。这句话该怎么读? 4、同学们,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的,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第4自然段)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 5、指名说,畅所欲言,教师随机板书:时间:中秋夜 地点:二泉 环境:月光、流水 心境:想到听到6、再指名练说,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7、再读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1)什么叫“静影沉璧”?(出示词语,结合插图体会) (2)“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一句怎么理解?出示“渐渐地,渐渐地,倔强的呐喊”
21、一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结合阿炳的生世,体会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课文第3节和阅读材料中去找答案)四人小组讨论,推荐一名代表汇总。请四人小组的代表发言,老师随机点拨体会“坎坷”“饱经风霜”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8、指导朗读第4节。同学们,第4小节写到了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1)指名读,评价。 (2)集体朗读。四、小结同学们,这一堂课同学们围绕课题提出了三个问题,通过读书和讨论,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老师把课题旁的前两个“?”擦掉
22、)还剩下的这个“大问号”我们下一堂课再来解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二泉映月的琴声变化和所表达的丰富内涵。2、感受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学习他敢于与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课前写上第一课时的板书,倒好录音带)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同学们,在一个中秋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勾起了阿炳辛酸的往事,他心中百感交集,但纵有千言万语能对谁说。他是个艺人,此时,他要借用琴声来倾吐自己积淀已久的情怀。板书:倾吐二、学习第5段1、当时的阿炳是怎么做的呢?(出示插图,用实物投影仪)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第5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国标 小学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6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