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山深线滨城梁才至博兴湖滨段改建工程评价结论与建议环评报告.doc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山深线滨城梁才至博兴湖滨段改建工程评价结论与建议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山深线滨城梁才至博兴湖滨段改建工程评价结论与建议环评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6 评价结论与建议16.1 项目概况16.1.1 工程概况G205山深线滨城梁才至博兴湖滨段改建工程路线全长42.168km,其中新建段22.516公里,加宽利用段13.738公里,完全利用段5.914公里。设计车速均为80km/h。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度33m。本项目永久占地210.6107公顷,其中新增占地137.9443公顷,利用老路72.6664公顷。工程总投资176688.1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974.7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1%。路线起于G205山深线与滨州黄河公铁大桥北端连接线交叉处(G205山深线K546+979),止于G205山深线与拟建S316寿高线博兴绕城段交叉
2、处(G205山深线K587+268)。建设期为24个月,计划于2016年10月开工,2018年9月完成。16.1.2 产业政策符合性 (1)对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修订本),本项目符合鼓励类项目中的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中第2项:“国省干线改造升级”,因此本项目建设属于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2)项目建设符合关于进一步落实好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意见鲁环发2007131号文件、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函2012138号文件、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鲁环函2012263号)文件要求。(3)项目建设符合滨
3、州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并与当地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4)本项目的建设是适应交通量增长的需要;是优化、完善区域路网布局,发挥路网效益的需要,是适应当地发展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16.1.3 敏感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拟建项目穿越打渔张森林公园西侧边缘,距离引黄济青沉砂池最近距离为1050m,打渔张森林公园为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改建工程推荐方案沿线200m评价范围内共涉及村庄(社区)15个:孙家楼村、赵王村、张王庄村、榆林村、黄王庄村、八甲村、九甲村、赤张村、巩庄村、范庙村、范王村、高家村、寨郝村、西门村、南门村;医院2个:湖滨镇中心卫生院、友谊医院(已搬迁至博兴县博城五路,
4、不计入)。本评价所涉及地表水主要有黄河、引黄济青干渠和溢洪河(南水北调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打渔张河、支脉河、小清河、预备河、北支新河和三号干渠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标准。16.1.4 环境质量现状情况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本次环评监测数据显示,PM2.5在1#G205改线起点、2#黄王庄村、3#高庙李家村、4#太平村、5#龙华寺遗址、6#寨卞村、7#西门村全部超标,超标率分别为57.14%、42.86%、42.86%、71.43%、71.43%、71.43%、57.14%;PM10在1#G205改线起点、2#黄王庄
5、村、3#高庙李家村、4#太平村、5#龙华寺遗址、6#寨卞村、7#西门村全部超标,超标率分别为42.86%、14.29%、28.57%、28.57%、57.14%、28.57%、28.57%;TSP在1#G205改线起点、3#高庙李家村、5#龙华寺遗址、7#西门村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8.57%、28.57%、14.29%、14.29%;其他各监测因子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是由于干燥地面扬尘和城市建设活动引起的。(2)地表水质量现状根据本次环评监测结果显示,黄河和引黄济青河各监测断面检测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中的III类标准要求。9#支脉河和12#预备河COD、BOD5、氨氮、总磷均超标,10#溢洪河BOD5和硫酸盐超标,11#小清河BOD5、氨氮、总磷均超标,除黄河和引黄济青河外,其余河流硫酸盐和氯化物均超标。由此可见,支脉河、预备河、小清河水质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标准要求,溢洪河水质已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要求。超标原因主要有是沿途工业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所致。(3)声环境质量现状敏感点监测点4a类功能区范围内各监测点昼夜间现状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声功能区标准要求,2
7、类功能区范围内各监测点昼夜间现状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声功能区标准要求。交通噪声1#G205起点、2#公铁大桥G205、引桥起点8#G205、规划线与S319交汇处、15#G205规划线与S228交汇处昼间夜间均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噪声衰减断面监测情况可见,随着监测点距项目红线距离的增加,噪声值呈现递减的趋势;但是在现有交通量下,公路两侧距红线35m以内区域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35m以外至80m以内不能满足2类标准要求。说明现有路段交通噪声影响比较大。(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
8、目所在地主要植被为农业植被,主要植被群落类型有农作物、建筑用地及林地、果园等。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工程沿线区域开发历史久远,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内野生动物稀少,调查未发现国家和山东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项目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一般。16.1.5 环境影响情况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1)环境空气施工期:流动性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空气影响小。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沙石运输路线、施工路段等易扬尘处洒水抑尘,在施工路段靠近居民点侧设置防护挡板,粉状建材(水泥等)采用袋装或罐装储运(袋装时加盖篷布)。拌和场和预制场设在村庄敏感点下风向200m之外,并采取洒水、防风等措施减少粉尘;距项目较
9、近敏感点处施工应设置围挡,减轻沥青烟气和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路面铺装过程会产生微量的沥青烟和苯并a芘,对周围敏感点所产生的环境空气影响很小。运营期:线路上运行的汽车产生、排放废气量较少,产生的污染物呈间歇性、带状污染,对沿线空气环境质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2)水环境 本工程沿线地表水体主要有黄河、打渔张河、北支新河、引黄济青河(2次跨越)、三支干渠、支脉河、溢洪河、小清河、预备河。施工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来源主要有跨河桥梁施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等。施工期:本工程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桥梁施工固体废物、废油、废水等可能进入水体产生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加强现场管理,规
10、范固体废物、废水排放,可避免和减缓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污染。营运期:营运期降雨期间路面径流所夹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多发生在一次降雨初期,径流经沉淀池收集后对地表水体水质影响很小。收费站及养护区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废水,由于收费站和养护工区不在城市区域内,为减少对周边水体的影响,拟建设生态厕所,生活污水经厕所处理后,定期由当地农民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不会对地表水产生很大的影响。(3)声环境施工期:本项目在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等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对沿线评价范围内敏感点的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以保障沿线居民的身心健康。
11、具体为: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管理,保证施工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隔声措施;尽量避开夜间施工,因工艺需要确需夜间连续作业的,须经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在施工机械周围设置临时隔声围挡以减轻对环境产生的噪声影响。采取以上措施后,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点不利的影响可得到缓解。运营期:改建工程两侧声环境敏感点数量众多,而且不少敏感点紧邻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严重。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表明:改建工程营运后,噪声污染将进一步加重,特别是夜间环境噪声超标严重。本次评价提出了包括交通管理、规划控制、鼓励沿线乡镇沿路建设商铺等非噪声敏感建筑物,为环境噪声超标房屋设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 公示 山深线滨城梁才至 博兴 湖滨 改建 工程 评价 结论 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