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小学五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教学设计及说课.doc
《浙教版小学五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教学设计及说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小学五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教学设计及说课.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教学设计及说课我执教的是浙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亲情树下我成长第二课父母我特殊的朋友。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本课教材是基于一年级上册“我爱我家”单元、三年级上册“我的家庭”单元、四年级上册“温馨一家人”单元教学的基础上的,在五年级上册“亲情树下我成长”单元的第二篇。从教材体系来看,此课教学以理解、平等、民主为核心进行亲子沟通为重点。学生普遍存在着与父母沟通缺乏正确的方法,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特别是在上网、看电视、交友、参加培训班这些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自主意识开始突显,喜欢不受拘束,而当今的家长又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产生冲突的重要原因。
2、其次,孩子没有珍爱家庭的意识,也许是人生经历尚浅。但是,我也在提问中发现孩子对父母的爱体会较深,可见前几个单元的教学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了痕迹。部分学生遇到烦恼不向父母倾诉,但原因并不是说父母不善解人意,而是缺少和父母沟通的方法。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开端,是教学过程的依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标杆,只有根据教材,学情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联系以往的知识,本单元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和父母成为朋友的益处,建立民主的新型家庭关系。2反思自己与父母发生的小摩擦,学会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3、体会和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三:说教法、学法
3、新课程讲究教法,学法的多样性。品德课上不再只有教师一味地高呼信条,单一地告诫学生,重复地灌输知识,而是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通过自身情感体验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是和学生一样的学习者。学生不再是埋头听讲的旁观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是课堂上的主角。根据这一理念,本堂课除讲授法之外还采取了谈话法,名人故事引导法,心理测试法,情景教学法等教法,而学生则以小组合作,参与讨论等方法为主。四:说教学流程一、 谈话导入:二、和父母成为朋友的典范:周杰伦的故事1、和父母成为朋友的名人故事周杰伦故事3、小讨论:周杰伦的成功离不开什么?离不开一位怎么样的
4、妈妈?三、你和父母是朋友吗?1、想和周杰伦一样和父母成为特别朋友的同学请举手。已经和父母成为朋友的同学请举手!可能同学们不大确定自己是否和父母是朋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心理测试来探寻一下你现在和父母的关系。2、出示心理测试:四、你和父母有效沟通了吗?1、在生活中因为沟通不畅我们难免会和父母发生摩擦。这些摩擦也成为了阻碍我们和父母成为朋友的绊脚石。展示:书上p10面的作业。说说你和父母曾经的摩擦。2、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饮食方面、学习方面、服饰方面、娱乐方面、消费方面的摩擦4、刘老师班的浩浩也和妈妈发生了这样的摩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5、四人小组小讨论:浩浩什么地方做得好?6、出示沟通四法五、沟通方
5、法你会用了吗?1、这些方法,你会用吗?2、你能用这些办法解决你和父母之间的摩擦吗?制定我们的超美沟通方案来解决你和父母的摩擦吧!3、汇报展示。 六、架起我和我父母之间的心桥【课后反思】这份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基于教材。课前向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学生与父母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课中所讨论的事例除了一则来自于教材,其余都是源自学生的。但是,我没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一件事一件事地讲述。我的想法是:课前进行调查,筛选典型事例,这样会更有针对性,更高效。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容易进入话题,轻松表达想法。其次,充分运用教材。优化教材,使用“小测试”明白作为孩子要更多地了解父母,我把她改为“
6、测试和父母现在的关心”教材中的事例“如何把小伙伴请进家”在学生实际生活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没有运用,而是选用个发生在我们班小朋友身上的一个例子。最后朗诵诗,。这样灵活处理,充分运用教材,优化教材使教学常态化。我也在提问中发现孩子对父母的爱体会得较深,可见前几年关于家庭生活的单元教学在学生的心里留下了痕迹。部分学生遇到烦恼不向父母倾诉,但原因并不是说父母不善解人意,而是缺少方法指导。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舍弃了教材第二部分的讨论,因为已没有必要了。本课教学努力营造温馨的课堂气氛,构建一个生活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感动的课堂。通过教学真正给学生和家长一些触动,掌握一些沟通的方法,从而真正实现教学指
7、导生活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第1课时)1.了解和朋友成为朋友的益处,建立民主的新型家庭关系。2反思自己与父母发生的小摩擦,懂得相互理解的重要。3学会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学会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教学难点:愿意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使家庭变得更温馨,更富有亲情,懂得珍爱家庭。教学过程预设二、 谈话导入:1、 猜猜这是谁?如果说这是一个集多种角色与一身的人他会是谁?板书:父母2、 说说父母在你心目中的角色师:有人说父母是我的超级保姆,是超级家教,是超级教练,是医生,是营养师,你在你的生活中父母扮演着这么样的角色呢?生交流父母在他心目中的角色,并说说原因。3、父母在
8、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中多重的角色,每一个角色有包含对我深沉的爱。老师把这些角色概括起来:你认为在这些角色中,很难做到的是哪个?4、父母把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视为父母最大的成功,当我们把父母视为朋友时一定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和父母成为朋友。因为父母是我特别的朋友。出示并板书课题:我特别的朋友。5、读课题。让我们亲切地来读一读。二、和父母成为朋友的典范:周杰伦的故事1、和父母成为朋友的名人故事周杰伦故事3、小讨论:周杰伦的成功离不开什么?离不开一位怎么样的妈妈?4、是的,妈妈叶惠美是周杰伦最特别的朋友,和一般朋友相比这位特别的朋友特别自哪里呢?5、读小诗感受“特别的朋友”刘老师把同学们说到
9、的用一首小诗加以概括,请班里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一读。6、说说你听了后的感受。7、小结:现在周杰伦在音乐、电影咯方面的事业都蒸蒸日上,成为了亚洲流行天王,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位特别的朋友叶惠美,所以周杰伦以母亲的名字命名自己的第四张专辑,他还写过创作了听妈妈的话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看。三、你和父母是朋友吗?1、想和周杰伦一样和父母成为特别朋友的同学请举手。已经和父母成为朋友的同学请举手!可能同学们不大确定自己是否和父母是朋友,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心理测试来探寻一下你现在和父母的关系。2、出示心理测试:静静地看,细细地想,像放电影一样回忆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否则这个测试就不准
10、了。 “是”在8个以上,相信你和父母的沟通已有一个很好的开始了,已经是朋友了;“是”在四到7个之间,说明和父母有成为朋友的可能,但沟通有点问题,还需努力; “是”在三个以下,那你得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父母沟通,这样你和父母成为朋友才有可能。3、这个心理测试让你明白了什么?沟通的重要性四、你和父母有效沟通了吗?1、在生活中因为沟通不畅我们难免会和父母发生摩擦。这些摩擦也成为了阻碍我们和父母成为朋友的绊脚石。展示:书上p10面的作业。说说你和父母曾经的摩擦。3、 学生汇报,老师总结饮食方面、学习方面、服饰方面、娱乐方面、消费方面的摩擦4、刘老师班的浩浩也和妈妈发生了这样的摩擦让我们一起去看看。5、四
11、人小组小讨论:浩浩什么地方做得好?像这样在各作一些让步的基础上兼顾妈妈和孩子双方的意见就叫折中法。 6、还有呢,出示沟通四法在父母给出好建议的确比自己的想法好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用接纳法。如果你们各自的想法都很有道理那就可以用融合法,融合成更完美的方案。如果什么暂时想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就用搁置法等日后有机会再解决。五、沟通方法你会用了吗?1、这些方法,你会用吗?2、你能用这些办法解决你和父母之间的摩擦吗?制定我们的超美沟通方案来解决你和父母的摩擦吧!3、汇报展示。 六、架起我和我父母之间的心桥总结:人和人之间是“以心换心”和父母也是一样。很多时候不是你和父母没话说,而是你有没有把父母当朋友,
12、试着和他们去沟通。当你和父母成为朋友的时候,你们就会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一家。让我们在这首小诗中结束今天的学习!全班起立朗读小诗。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评课稿今天和学校的思品老师们一起聆听了“潮涌普陀”品德研修课,每堂课都各有特点,彰显思品课的的人文化,使我受益匪浅。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优梅老师的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这一课,下面我来谈几点想法:一、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父母,学会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愿意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家庭中的矛盾,使家庭变得更温馨,更富有亲情,懂得珍爱家庭。刘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用学生比较喜欢的人物周杰伦和其母亲的故事引入,体会父母作为朋友的特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母我特殊的朋友 浙教版 小学 上册 品德 社会 父母 特殊 朋友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