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有效性的缺失及其对策—学术论文.doc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有效性的缺失及其对策—学术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有效性的缺失及其对策—学术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有效性的缺失及其对策摘 要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而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却存在大量无效提问或低效提问的现象。论文阐述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和特点,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的主要因素,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缺失现象进行了剖析。从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注重提问对象的普遍性,适时调控提问的候答时间,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对策 ABSTRACT Education psychology t
2、hink: students thinking is often start from the questions.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not only can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study, but also can inspir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Yet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henomenon which a large of ineffective and ineffi
3、cient questions existe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validity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s standards and characteristics. It analyzes the mian factors wich influenced the validity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hiatus phenomenon. From well-designed classroom questions, pay attention to th
4、e universality of the question object, timely regulate the waiting time, tak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o on to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primary language classroom questioning.Keywords: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Classroom questioning; Validity Missin
5、g; countermeasures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一、引言1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概述1(一)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涵义1 (二) 评价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1 (三)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特点2三、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的因素4 (一) 教师素质4 (二) 教材内容4 (三) 学生特点5 (四) 师生关系5 (五) 教学环境5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有效性的缺失现象6 (一) 问题数量过多,造成“满堂问”6 (二) “三维目标” 难以落实到位,提问缺乏目的性6 (三) 问题水平浅层化,提问缺乏灵活性7 (四) “为问而问”,提问缺乏启发性7 (五) 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缺乏普遍性8
6、 (六) 提出问题后的等候时间不合理8 (七) 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合理8 (八) 教师提问过多,学生提问过少9五、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9 (一)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内容9 (二) 注意提问对象的差异性11 (三) 适时调控提问的候答时间11 (四) 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12六、结束语13参考文献14 一、 引言课堂提问的过程就是师生借助语言表述实现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使得教学有效,学生得以发展的过程。然而由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各自存在的一些原因,提问行为的普遍实施与提问行为效率的相对低下形成了一定的反差。尤其是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通过提问等教师课堂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提
7、高教学效率,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篇论文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行为对策,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行之有效的策略。 二、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概述(一)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涵义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之间一种重要的交流途径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境,并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关于有效提问的定义,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有学者
8、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索正确答案时学生的接受度与效率1。也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提问是指那些能够组织学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指令2。还有学者认为:“有效问题”应是那些背后含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能够产生良好效应的问题;能够组织学生有效地进行讨论的问题3。在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还能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因此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是当前教学中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二)评价课堂提问有效性
9、的标准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然而怎样的提问才算是有效的提问呢?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一堂课中的提问是否有效?王立群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具备以下优势:有利于学生负担的减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有利于技能的形成;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考教衔接4。洪松舟详细阐述了课堂有效提问的六个标准:即课堂提问预设有效性、课堂提问方式有效性、课堂提问内容有效性、教师课堂理答有效性、课堂提问反思有效5。李英蕾以师生的活动效果为参照尺度,提出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应当从两个角度9个方面加以衡量6。1、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和探求欲;第二,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提高
10、了思维水平;第三,就某问题的相关内容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后,知识得以丰富,技能提高;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五,乐于参与交流,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益。2、教师的教学效果第一,能及时了解学情,相机调整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第二,能掌握预设目标的完成情况,引导生成目标的完成;第三,增进了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教学的公平公正;第四,课堂教学能力得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高。(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特点有效的课堂提问是相对无效提问、低效提问而言的,它们应该是明确清楚,具有探究价值,能够突出文章学习重点的一些提问。1、有效的提问表述明确清楚,杜绝歧义好的问题绝对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它应该目标明确,思路
11、清晰,让学生知道怎样回答或者说让学生看到问题后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应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和作出解答。缺乏明确性的问题一般都是无效的问题,它不仅不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反而会令其心理陷入混乱的局面。所以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问点明确,措辞清楚,不能产生歧义。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似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时很模糊,让人一头雾水,感觉这样回答也可以,那样回答也不错,从这个角度沾点边可以,从那个角度沾点边也还行,但是到最后却又都不能落到重点上面来。课堂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提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我之前在实习的过
12、程中教学失去的一天这一课时,就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佩佳是如何失去了一天?失去的一天是指失去了什么?”结果全班一片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我要问的是什么。沉默片刻之后,我把问题换成“妈妈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这才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打破了之前的僵局,最终他们都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2、有效的提问具有探究价值,能诱发学生思考著名教育家契诃夫曾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育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的确,有价值的问题必须是那些能够真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开启学生心智之门的那把“金钥匙”。
13、所以,对于那些不用想、不用动脑思考或者是稍微想一下便可以得出答案的问题,我们要尽量在课堂上少问甚至是不问,因为那样的问题对于促进我们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真正有效的问题要能使学生沉浸在思考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使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获得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的教学指导老师杨老师就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教学凡卡时,杨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问道:“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如果当时你在场,你准备怎么帮助他?”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陷入深沉的思考之中。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如果当时你在场,你准备怎么帮助他”给了学生一个很大的思考空间。他们积极开动脑筋,
14、各尽己能,来帮助可怜的小凡卡脱离苦海。3、有效的提问重点突出,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效的问题必须突出重点。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往往丰富多彩,样式繁多,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和传神的语言值得品味,但由于受教学目标、时间和精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根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到,如何在众多的要素中删繁就简、精心地选择、确定教学的重点,这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一般而言,课文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往往是课文的精髓之所在,因此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寻找问点,设计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杨老师就经常这样提醒
15、我说:“提问题要慎重,不能马虎了事,教师要围绕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展开提问,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其实杨老师也就是要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不要随便提问,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有分量,要能体现课文的重点,让学生真正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在哪里。 三、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的因素 (一)教师素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是教师,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决定着问题的质量,什么时候提问,怎样提问更是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可以说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课堂提问的成败,是课堂提问有效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否了解小学语文的学科知识;是否懂得教育学,熟悉教育教学技能;是否具
16、有相关心理学知识;是否了解学生的特点都反映出了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而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看法,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问题的设计等。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理论素养,才能产生有体系、有内涵的问题群,至于这样有深度的问题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意义,必须通过教师使用技术上的处理后转化成小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问题。所谓的技术处理是指: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注意问题的表述方式;把握提问的时机;掌握提问的难易程度和频度;关注提问时学生的感受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二)教材内容教材内容是课堂提问产生的源头,是课堂提问生长的土壤,不同的文
17、本内容对提问的类型、提问的深度、提问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各年段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课文识字教学,中高年级的自主阅读教学。相同年段的课文内容丰富,以我现在所教的高年级(五年级)为例,课本中以记叙文为主,配合戏剧、古诗、说明文、文言文、小散文等,还有语文百花园里作文教学、语法教学和综合实践内容的补充。每一种类型的文章对教学的要求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说明文,以及一些复习课,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诗歌和记叙文要重点培养进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综合实践课则要在方法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上多下功夫。由此可见
18、,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学重点影响着提问类型的选择和提问作用的发挥,影响提问的效果。(三)学生特点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效果的重要因素还包括学生的特点,因为提问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发展中的人,且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指导。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小学生缺少社会体验,缺乏知识积累,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学生现有的能力提出问题,不能太难。否则学生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离不开学生的理解能力,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普遍较低。面对学生理解能力差的现实,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的难易程度,还要关注问题的层次性,只有
19、有梯度的问题才能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才能成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力,才能发挥其有效作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但注意力很难集中。枯燥乏味的问题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其产生疲劳感。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出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他们的特点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同一群体中的学生,他们的特点也有所区别,教师的提问如果脱离了具体提问对象的实际情况,其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四)师生关系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受师生之间关系的影响。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正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对教师非常依赖,个人情绪很容易受到教师的感
20、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也就更乐于倾听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提问的内容进行积极的思考。而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很可能会得到强化,学生对教师的负面感受进而转变成了对该学科的感受,自然也就对教师的提问失去了兴趣。他们停止了对问题的探究与思索,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大都以无言的沉默对待,以逃避教师的批评,他们以这种方式来表示自己对教师的不满和抗议。(五)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于课堂提问的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干净舒适的学习环境容易使学生更加关注教师的提问;而杂乱无章的学习环境则容易使学生走神,关注到与学习无关的内容上去。安静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
21、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以静心倾听,潜心学习;而嘈杂混乱的学习环境则使学生难以聚精会神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感到心浮气躁,思维出现断裂。与此同时,周边同学的学习状态也形成了一个隐性的学习环境,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思考的过程,也可以引诱学生回避问题,拒绝思考。 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中有效性的缺失现象(一)问题数量过多,造成“满堂问”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老师滔滔不绝的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严厉的批判,而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教学又转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教师改“满堂灌”为“满堂问”。我在教
22、学的过程中就见到过这样的教师,他们一节课下来要问无数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教师却依然乐此不疲。虽然课堂提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节课中的提问越多越好。据研究,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一堂课大约问60到80个问题,且不说这些问题有没有实效,试想在40分钟的一节课里,学生被那么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思考呢?怪不得有人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如果大多数学生实际上没有对教师的提问作出思考和回答,那么,提问将不具有什么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在口头发言的情况下,只有少数学生获益。(二)“三维目标”难以落实到位,提问缺乏目的性实践证明,很多教师在设计
23、课堂提问时没有或者很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这直接导致了教师的课堂提问满天撒网,不分主次,面面俱到,问题之间没有关联。出现了教师随意问,满堂问、流水问等现象,使整个课堂教学杂乱无序,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学生不能明确学习目的,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思维水平和能力得不到发展。我在初次上课的时候就犯过此类错误,由于对教学目标还不够了解,我在课堂里的提问毫无目的,甚至在提完问题之后连我自己也不清楚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不仅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在课堂上提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小学语文 课堂 提问 有效性 缺失 及其 对策 学术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3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