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得意得言得法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得意得言得法的实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中积累含英咀华读写结合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得意得言得法的实践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人文轻基础,重理解轻运用,重读说轻听写,重口头轻书面的教学现象依然普遍,阅读教学依然高耗低效。如果能引领学生读中积累,含英咀华读写结合,着眼语言运用,努力把握语文本色,则能使学生有效得意得言得法,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学语文”的美丽转身。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中积累,含英咀华读写结合得意得言得法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课改大潮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谓精彩纷呈,变化喜人琅琅书声代替了枯澡的串讲串问,感悟品读代替了机械训练。然而,冷静反思,重人文轻基础,重理解轻运用,重读说轻听写
2、,重口头轻书面的教学走向依然是失之偏颇,所以,阅读教学效果依然难尽人意,依然高耗低效。 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正本清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言文字的训练、阅读方法的掌握是教学的根本,让“得意、得言、得法”成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一、引领读中积累,得意得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朗读中积累语言,积累经验,体悟感情,才能响应崔峦老师说的“大大加强语言的运用训练”,才能做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完美并溶。让学生在多形式、多层
3、面的“读”中感知语言文字,领会文章意韵,加快语言积累,可达到既“得意”又“得言”,“得意而不忘言”的目的。(一)、在初读感知中积累,得意中夯实得言基础。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既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又初步积累课文有关语言,以求在“得意”中不忘夯实“得言”基础。1初读时按所给提示积累词语。如:教师教学五彩池时,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边读边摘录课文中有关词语:(1)描写五彩池数量的,(2)描写五彩池形状的,(3)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这样结合积累直奔教学重点,既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感知了五彩池数量多、颜色美、形状奇的特点。2初读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引导积累。如教学丰碑一课,可结合课后题
4、目,在预习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或语句摘抄下来。在初读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对于学生提出的词语,教师及时加以处理,可选择“大冰坨、恶劣、严峻、安详、湿润、晶莹”等词板书。而后让学生用上黑板上的一些词语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在精读感悟中积累,得意中孕育得言热情。在初读课文后,学生进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语言阶段。教师可巧妙设计语言训练点,以感悟促进积累,以积累深化感悟,在深化“得意”中孕育“得言”热情。1创设语境,促“得言”课堂教学中,要把理解感悟作为积累的重要前提。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创设语境,促进语言的内化。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中的“千钧一发”,可在借助词典
5、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课文具体说一说“千钧一发”在文中的含义,进而让学生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千钧一发”的时刻(如:落水少年快要没入水中时,房屋快要倒塌时等)。这样“千钧一发”一词在学生的心中不再抽象,而是具体的形象。2以新引旧,促“得言”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新词时,可由词义、词语搭配、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引申出同类训练点。如:由火烧云中的“笑盈盈”一词引出“笑吟吟、笑眯眯、笑嘻嘻、笑呵呵、笑哈哈”等,这样学生运用时可随机选择,避免用词单一重复。由飞夺泸定桥“水声震耳欲聋”引出“雷声( ),琴声( ),鸟声( ),风声 ( ),雨声( ),”等词语搭配。3 以内引外,促“得言”随着阅读面的开阔
6、,学生接触的词越来越多,但许多却是粗浅的。精读课文中,可抓住重点词语有机引类,一类引一串。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四、五、六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积累“嗡嗡、呱呱、笃笃、呼呼”等词。再启发学生理解词语在这一片段中的作用,体会小扬科的音乐天赋。最后引出一串的拟声词,在感悟中“得言”,在扩展中“得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三)、在美读诵读中积累,得意中迸发得言激情叶圣陶先生提到“美读”时,曾指出“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崔峦老师还在全国第六次阅读教学研讨会说,“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表达的精妙”。教师让学生在美读中生情、动情,使文中语言“
7、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文中的精彩词、句、段,引导学生背诵,强化积累。“得言”也就在多种形式的美读、诵读中顺理成章了。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一个人情动了,郁积在一起,他不得不发,不吐不快,于是就迸发“得言”的激情。二、引领含英咀华、得意得言得法“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中,我们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
8、、得法,努力实现“例”的增值。叶圣陶老先生说课文是“例子”和“凭借”,我们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凭借”“例子”去点亮学生的眼眸,燃烧学生的心灵,锻炼出学生的语言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重点解决学生言不及意和“得意忘言”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含英咀华,得意得言得法。(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关注文本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在语言训练中得意、得言、得法。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关注文本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创设训练契机,为学生搭建学习语言的平台。如一篇低年级的课文美丽的小路,文
9、章情节十分简单,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小小的一篇课文,简直就是一座语言的宝库。小兔子看到小路变了“皱着眉头”说:“呀”;鹿先生走过小路“捂着鼻子”说“咦“而鸭先生则“叫起来”、“天啊”多么丰富的语言啊“皱着眉头” 、“捂着鼻子”、“叫起来” ,每个人的动作都不一样。而后面的语气词用得就更绝了“呀”、“咦”、“天啊”都是吃惊的语气,却连用了三个不同的词!如果能引导孩子们仔细品读一下这些语气词细微的差别,就不至于孩子到了中高年级还只能“哇声一片”! 在教学泉城一课,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但四次所用的词各不相同。珍珠泉池中泉眼甚多,串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用的是“涌”;五龙潭是由五处泉水汇合在一起而形
10、成的,用的是“汇注”;黑虎泉的泉水从“虎口”中喷涌倾吐而出,用“喷吐”;趵突泉水力度大且量很多,用了“冒”字。四个词各具情状,鲜明地表现出了不同泉水的不同特色。教学中,带领学生去比较、赏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再如一位老师在引领学生品读石榴中的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师问:同样是“笑”,作者写的时候为什么先写“咧开嘴”,后写“笑破肚皮” “笑破肚皮”?一生回答:它必须先要经过刚成熟时的“咧开嘴” ,成熟时间长才会“笑破肚皮” 。另一生答:有一个石榴咧的非常大,就把它比作“笑破肚皮”,这是夸张的说法。有一
11、个石榴咧的很小,就说“咧开嘴”。师再引导:作者想的和你们一样,所以他用上一个词(甚至)以后当你表示程度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这样就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又如学习中彩那天一课,老师出示“拮据”、 “梦寐以求”和一辆玩具汽车,请学生按顺序用这些词说说文中前两段话的意思。生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家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老师再把汽车模型放到“拮据”与“梦寐以求”两个词的中间:生又答“虽然我家很拮据,但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老师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现在谁会说?”生再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父亲梦寐以求的拥
12、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家很拮据”老师最后还在“拮据”后加一个“?”,示意学生继续说。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父亲梦寐以求的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家很拮据,这怎么可能呢?”老师对有关理解内容的问题一个不提,然而,从学生的表达看出,不但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而且运用多种形式积累、内化了“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会熟练地运用,还概括两段话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以此得到启示,阅读教学完全可以改变思路,从重理解内容,转换成利用文本,关注文本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通过语言转述、重组、改换等运用方式,巧妙地把学生从“千万次问”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悟语言情趣,既得意、又得言得法
13、。(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住文章的语言文字,从空白、困惑处入手,咀嚼文章得意、得言、得法。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1、抓住学生的困惑处入手,咀嚼文章得意、得言、得法。如在半截蜡烛教学即将结束时。师问:为什么最后只有小女儿杰奎琳成功地保护了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呢?生甲答:杰奎琳是个惹人喜爱的小女孩,她利用自身可爱的特点迷惑了敌人。生乙答:杰奎琳最小,不容易引起敌人的防备。而且她彬彬有礼的先征得了敌人的同意也博得了敌人的好感。学生回答的很准确
14、,很完整,师准备总结时,一个学生举了手问:老师,我觉得最后成功保护情报,并不是杰奎琳一个人的功劳,也有她妈妈和哥哥的功劳。如果杰克惊慌敌人会发现,如果妈妈一开始没有拿来油灯她也没机会最后端走烛台。师引导:那大家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生甲答:妈妈一开始也很镇定,再说把情报藏在烛台里这个绝妙的主意还是妈妈想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妈妈也有功劳。生乙答:说明妈妈平时经常教育他们遇事要镇静,不然他们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也不会表现的如此从容。所以我觉得杰奎琳起了关键的作用,但妈妈和杰克也功不可没,这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质疑老师,勇气可嘉,更激起其他学生的发现欲。这样的质疑让人物
15、形象更加丰满,理解文本愈加深入,思维能力在碰撞中更加敏锐。、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如在螳螂捕蝉教学即将结束时,师问:最后,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让吴王明白了道理,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是明白了,你们明白了吗?生齐答:明白了师再问:那大臣们明白吗?学生们一下子愣住了。师再引导:那怎么让大臣们明白呢?吴王怎么和大臣们解释他最后的决定呢?因为一开始他是很坚决的。生答: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帮吴王设计一份第二天上朝的解释稿。师引:这个注意不错,那大家开始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写得很不错,既进一步理解了文章内容,又训练了他们的表达能力。用文章的空白引导学生重新构建文本,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
16、是培养他们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样一次次的训练中,咀嚼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表达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得意、得言、得法。三、引领读写结合,在言意法兼得中表心达情崔峦老师在全国阅读教学研讨会说“阅读教学要在提高整体把握能力、领悟读写方法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用字上下功夫。”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贮存,是以其“运用”为关键条件的。因此,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在“运用”中“表意达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可用素材,为学生提供运用的机会,创设积累运用的情境,架设语言转换的阶梯,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内化语言,达到“言意兼得”的
17、目的。如:草原一课中描写草原美景一段,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可这样引导学生:(1)借助课文,描述画面。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学生借助课文语言,描述草原景色,想象画面,感受其美。(2)运用语言,转化语言。要学生用上“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惊叹、久立四望、低吟”等词,以语言描绘草原景色。(3)借助语言,激活创新。让学生运用上述词语,描述一处春景,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又如有老师上草原一课,则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恰当地多次运用动词表达情感的。教师运用换词、比较等策略,让学生抓住“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中“飞”,体会蒙古族迎接速度快,而此段连续运用“飞”:“欢
18、呼着,飞驰着”“车子跟着马飞过小丘”。抓住“飞”字,通过前后联系、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车先是“走”,再“飞”,急于到蒙古包和他们联欢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透过三个“飞”,学生真切体会到蒙汉情深。通过引导体会“飞”的用法,学生感悟一个动词连续反复运用更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所谓“文字有情感”。教师再次引导,还有哪些动词也用得好?学生自主找出三、四段中多个“握”、“敬”。结合所在句子描写,“蒙汉情深”之情不言而喻。叶圣陶认为,“能力并不是一会儿从无到有的。任何能力的形成,一要得其道,而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在学生领悟了“运用动词传达情意”的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再创设情境,引导
19、学生尝试运用:“我们离开时,作者没有写话别后的场景,请模仿我们相见、敬酒等场景,大胆想象,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场景,尝试反复用好一个动词来表情达意。学生尝试运用之后,还不一定就能完全掌握,如果能联系生活有创意地独立自主地运用,也就把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表达结合起来了,就能形成有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草原最后结束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设置有趣的语言自主运用作业:自主观察身边一个人,重点观察动作。如妈妈出差一个月回来,第一眼看到你时,是怎样的情景?又如妈妈平时怎样做一项家务活的依据此四步读写结合,学生就能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形成“言语运用”的表达技能,让得言又得意这朵鲜花绽放得更绚丽多姿。当然,读写结合要提倡要自然、恰当、形式多样,防止模式化,更不要为写而写,搞形式主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效地得意、得言、得法,我们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加以尝试、探索,着眼语言运用,努力把握语文本色,逐步实现由“教课文”向“用课文学语文”的美丽转身。参考文献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2小学教学参考 2010.43小学语文教师 2011.84小学教育研究 2010.6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