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 专 业: 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036710300493 指导教师: 2014年 6月 5日目 录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1(一)教学树立生活意识1二、挖掘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2(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2(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2三、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2(一)动手操作创设情境3(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3(三)模拟生活创设情境4四、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实际问题4(一)生活问题,需要老师的及时提示4(二)生活情趣,多替学生考虑5(三)生活数学,需要学校数学的及
2、时补充5摘要: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的实质时有一段精辟的见解:“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狭隘的到广阔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标准也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笔者认为: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力保证。关键词:数学;教育;课堂;生活化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
3、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了数学教师的研究课题。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一)教学树立生活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这种教育的核心
5、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如:在学了“小数乘除法”后,可以设计一节活动课“野餐”,要求在活动中安排好时间、车辆、食物问题和设计好采购方案。在这之前他们分组了解市场的食品价格,主副食品的搭配及来回路线的安
6、排等问题为活动课打基础。在活动课中,每个学生都是问题解决的小主人,他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制定方案,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活动,让他们在逼真的买卖中掌握、消化和应用知识。再如,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采用学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地理解,这样的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又明白了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育者只是让学生掌
7、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例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
8、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资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又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
9、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还有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特殊的应用价值。三、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开发思维。(一)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数学教育家波利
10、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很在哲理、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如在圆锥公式推导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直尺、水、细沙、大小不一的圆柱,圆锥容器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事物规律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充满探索、思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如教学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鼓励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 毕业论文 浅谈 小学 学生 活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3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