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doc
《毕业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文题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作者姓名: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主考学校: 兰 州 大 学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2013年 5 月 2日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论文XX专业 论文标题(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论文标题(英文) Classic reading-aloud research in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论文作者(中文)刘 利 娜论文作者(拼音)liu li na目 录内容摘要01正文目录02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03(一)“经典
2、”与“诵读”的概念界定 03(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06(三)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可行性10二、小学阶段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11(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应对策略13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施方法15四、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实验的初步效果17(一)诵读经典古诗文使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及自学能力全面提高17(二)诵读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18(三)诵读经典古诗文使学生识字速度加快及识字量的增加19参考文献19后记(致谢)20内 容 摘 要
3、语文教学要承担起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及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本之中,超越偏重知识技能训练而轻视人文教育的传统语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研究是我在审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现状的基础上,对诵读经典的内涵、小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必要性、可行性,诵读经典古诗文的价值及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实施等问题作的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一些方法,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视角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经典古诗文的教育价
4、值,揭示了现代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希望本次研究,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方面有所贡献,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有益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古诗文,诵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马店镇中心小学 刘利娜经典古诗文是在波涛沉浮的人类发展长河中,经过历史锤炼、文化濡染而生成的,记录浩瀚典籍的汉字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之根。小学语文教学以无与伦比的优势承载着人文素养教育的重任。语言文字承载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接受民族思想、情感、智慧和文化滋养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5、。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文质兼美、情趣盎然、情感丰富、精神饱满的文本,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和人格精神;影响学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唤醒他们的超越意识,点燃他们的生命激情,激发他们的文化追求。最终,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演绎精彩人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就是在学生最可塑的年龄,以经典文本对其进行文化熏陶和人格养育,开智励志,全面发展,终生受益、世代受益的教育。此论文正是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小学的语文诵读教学的角度切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视角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多元价值,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方面的
6、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研究方面为今后的深入探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一、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经典”与“诵读”的概念界定1经典关于“经典”,很多学者曾考证其涵义,“经”是南北向的道路,有“道”之意,“经也者,常也”,指常道、准则。辞海把“经”解释为“常道,规范”;“历来被尊崇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的典籍”。“典”的本义是重要的文献、典籍。尔雅释言说“典,经也”。说文解字中认为“典,五帝之书也”。辞海将“经典”解释为“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古代儒家的经籍”。由此可见,经典是经过历史的荡涤而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它体现着人类
7、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度思考,凝聚着人类的精神智慧。它是垂范后世、历久弥新的文本,具有无穷的张力和持续的震撼力。它是唤醒人性、启迪心灵的精神家园,它以普照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奋进。当然,经典又具有变动性,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观念的更新、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不断被重新选择、理解和建构。2诵读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什么是“诵读”呢?从词义学的角度理解,有人认为是“念诗文”的,有人认为是“念、默读”的,也有人认为“念、熟读、背诵”的。作为一种通俗的解释,这些说法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仅此解释,对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诵”和“读”在词源上是有区别的,许慎说文解字说:“
8、诵、讽也”,“讽、诵也。”讽诵互训,但二者实则有别。郑玄周礼大司乐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段玉裁作注时,依据周礼大司乐对二字作了精辟独到的辨析,他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因此,“诵”是一种能表现语气、语调、韵律、节奏的读法,是一种有情态而又寓情于声、以声传情的表达方式。“读”,说文解字解释为“诵书也”;段注则解释为“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进而他又解释:“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之辞,读乃得其义蕴。”可见“读”既是感知言语的声音形态,又是抽绎义蕴;不仅包括“诵”,还特别侧重于内容的理解。今人对诵
9、读亦有不同的理解。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中认为,诵读包括朗读、吟诵、背诵、默读等,并对朗诵作了如下的解释:“声读法之一。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换作品的文字语言的阅读方法。”又将“吟诵”解释为:“声读法之一。指一种用唱歌似的音调来诵读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韵味情调的阅读方法。吟诵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照一定的曲调去唱,这类吟诵又叫吟唱、吟咏、吟哦、吟讽;另一种诵读成分较多,曲调感不很强,但听起来琅琅上口,连贯流畅,这类吟诵又叫吟读、朗吟、讽诵。前一类吟诵适用于读律诗、绝句、词、赋等抒情性强的古典文学作品,后一类适用于读长篇歌行诗、古代散文中叙事性强的文学作品。”综上所述,诵读的内涵可
10、以这样理解:通过对文本的眼观口诵心惟耳听,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文本全面深入理解的一种解读方法。(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必要性中国经典古诗文不仅蕴涵着崇高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理性之美,更沉积着一个民族不灭的精魂。诵读经典诗文,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实施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等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审视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孩子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是“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卡通,过的是洋节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接触和了解甚少,几乎完全不能阅读自己祖先的文献,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1.诵读经典古诗文,感受内在的魅力塑造健康人格易经说:“蒙
11、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圣贤君子,堪称人格典范,他们所写的篇章也往往蕴含着对我们今天仍具有价值和意义的道德准则,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正是这些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曾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
12、士,使他们为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让我们的少年儿童诵读经典,就是让他们从中汲取营养,从小学会做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古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创造诗意。”“诗词能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那些千古传诵的诗文佳作,所蕴涵的古代诗人、作家的情感体验,往往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性。我们用心灵去接近它、去解读它,就会发现古人与今人之间并不存在时代的隔膜,我们的性情,原来是如此地息息相通和亲密无间。中秋之夜,仰望苍穹,一轮明月洒下幽幽的清辉,洒在向往美好和团圆的炎黄子孙的心上。这轮明月,还是那秦时的明月吗?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人的诗句同样表达了今人对故土的思念和依恋。一首朴素得如同清茶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真挚的感情全从肺腑中流出,即使从未有过远离亲人、做客他乡的生活经历的人,也不能不为之动情,不能不为之从内心升起对母爱的深深眷恋。而有过此种经历的人,自然更能感到一种心灵的震撼。对于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文诵读,我们让学生抓住其精华,浸润其中,于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学生从论语中懂得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好学之理;读孟子,懂得了“舍生取义”之
14、理;懂得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意志坚毅之理;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懂得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节俭之理;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认识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了做人之理和报效国家之理;读杜甫望岳,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体会到一种开阔的胸襟和立志奋勇攀登的精神;读自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体会到一种顽强拼搏、百折不回的意志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古人的智慧和灵性,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美好、健康的情感,不
15、正是我们实施德育教育的绝佳途径吗?当我们大声诵读经典古诗文时,还可以感受古诗文的自然美、体会古诗文的绘画美、并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经典古诗文中常常用自然界中的花香、碧草来揭示大自然的畅快淋漓,用轻风、细雨来歌颂有情之物,用高山、大河来描画天地之间的雄奇,只要设置巧妙,便能启人心智。让学生在观察和探寻中感受古典诗词或奇异瑰丽、或宛转轻柔、或悠远深长、或雄壮潇洒的魅力,往往能触及他们的心灵,产生美的体验。如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想到了大雪后西湖的景色,美丽的树挂,天与云与山与水到处白茫茫,好一个冰雪世界。当我们大声诵读这些诗句时既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
16、能力,又可以唤起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达到陶冶情操、培养高尚情趣的目的。2.经典古诗文诵读使人的文化素养得到升华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从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乐章,描绘的迷人画卷。经典古诗文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人诗文读得多了,积淀丰厚了,人们就会从他不俗的谈吐和文雅的举止中感觉到一种超凡脱俗的“书卷气”。苏轼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确实如此,一个饱读诗书、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即使身穿土布衣服,也无法掩藏其内在气质之美。也正如我们的家长所感慨:我们的孩子,正是需要用经典诗文这一文化瑰宝来引领,让他们的精神境界变得精致起来!这主要是就语言“积累”而言
17、,而“积累”的外延还应拓而展之,即包括丰富的生活积累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语文学习资源和环境随处可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章列举的资源就达 21 种之多,因此,我们要跳出“语言文字”的局限,扩展视野,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例如:学生诵读木兰辞、满江红等篇目,将古诗文中的历史英雄做为自己心中的丰碑。从三字经的“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辽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知道了历史的朝代和人物。学生诵读“坐地日
18、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了解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诵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知道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由此可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当学生诵读幼学琼林时,诵读到“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较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知道许多天文知识;诵读到“鲁酒茅柴,皆为薄酒;龙团雀舌,尽是香茗。待人礼衰,曰醴酒不设;款客甚薄,曰脱粟相留。竹叶青,状元红,俱为美酒;葡萄绿,珍珠红,悉是香醪。”了解到许多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诵读“故玉足以庇嘉谷,明珠可以御火灾。鱼目岂可混珠,碔砆焉能
19、乱玉。黄金生于丽水,白银出自朱提。曰孔方,曰家兄,仅为钱号;日青蚨,曰鹅眼,亦是钱名。”就了解了许多珍宝的知识整本书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到饮食起居,从处世哲学到婚丧嫁娶,从名物制度到花草鸟兽等,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犹如一本百科全书。学生经常大声诵读,对他们的文学素养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文,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知识。诵读这样的文化典籍,必然会了解到较多的古代文化常识和人文典故,学生的文化底蕴自然会日渐厚实。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在“课程目标”中又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20、,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把诵读中国文化经典作为校本教材进行开发。实践表明,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能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培养气质,滋养人生。台湾王财贵教授也曾说道:“四书五经也好,老子庄子也好,古文诗词也好,常讽咏、朗读,可以怡悦性情,涵养气质,增进语文能力。有什么比这种教育更有价值?”的确,诵读中国文化经典,能使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2001 年的高考作文要求是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南京一考生用半文言的表达方式写成的赤兔之死获得了满分。该生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献身的感人故事,突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并抒写了
21、人生当择善而从、因诚信而存的志向。他的作文里先后有多处明引、暗引或活化了词句。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赤兔马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阅卷的教师看罢此文不禁提笔称赞道:“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从语言表达的功夫来看,与一般考生比较的确是“老到”的,其语言“老到”主要表现在对经典的语词、史料和典故熟记于心,且能恰当地灵活运用,从中也
22、可以看出作者在诵读经典诗文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工夫的。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啊!学生在说写时引用或化用在诵读中积累的优美语词,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生动、隽永;在说写时引用或化用在诵读中积淀的史料和典故,能使他们在叙事或议论时更富于情思和哲理。总之,诵读中国文化经典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三)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的可行性1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是具体抽象思维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初步发展阶段,因此,小学教育中要
23、重视对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所以非常适合诵读古诗文。如:读骆宾王的鹅时,从次句“曲项向天歌”,了解鹅鸣叫的神态,从“曲项”二字得知鹅向天高歌之态;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孩子们以鲜明的视觉形象,所以孩子们喜欢读,也容易记忆,这正符合儿童的心理的形象思维特点。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曾说过“儿童个体智力发展史是人类种系智力发展史的缩影。”在几十万年人类种系智力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靠口耳相传,背诵民族歌谣、背诵民族史诗、背诵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论文 小学语文 教学 中的 经典 古诗文 诵读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