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五级数学上册教案(全新全册).doc
《最新苏教版小学五级数学上册教案(全新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五级数学上册教案(全新全册).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单元: 找规律教学内容:5960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经历找规律的探索研究过程,会根据对象排列的周期进行分组,从而计算出相关结果,回答规律性的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类推等数学能力。教学重点:会根据排列的周期进行分组,从而计算出相关结果,回答规律性的问题。教学难点:会分析一组对象的周期性,并且通过计算回答相关问题。教学媒体:小黑板,抄写好相关题目。第一课时:找规律(一)教学过程:一、学习例1。观察,有几种不同颜色的灯笼?如果把它们分分组,你认为几个一组?为什么?用笔圈一圈。每一组开头一个是什么颜色,中间一个是什么颜色,最后一个呢?第25个灯笼在哪一组中?会计算吗?253=
2、81(在第九组第一个,红色)观察花盆,有几种颜色?怎么分组?每组中有几个花盆,几种颜色?用笔框出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7个是什么颜色?第70个呢?第40001 个呢? 你是怎么想的?二、课堂练习。例1中的彩旗,每几面一组?分别是什么颜色?第7面是什么颜色?第17面是什么颜色?摆一摆。见60页练一练第1题。 怎么分组,几个一组,分别是什么颜色? 第21个是什么色?第32个呢?你是怎么推算的。板书: 分组余下的第一个什么色?第二个什么色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完成第2题、第三题。一、 课堂总结。今天学习了找规律。我们是按什么步骤找规律的? 分组 余下的第一、第二、分别是什么第二课时: 找规律(二)教学内
3、容:61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联系生活实际,会对一组有规律排列的对象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求出不同对象的个数及排列顺序。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数学能力。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会对一组有规律排列的对象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求出不同对象的个数及排列顺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媒体:小黑板,抄写好有关题目。教学过程:一、 学习例2。读例题,理解题意。思考,解这类题目,我们首先干什么?如何分组,几个一组?共有多少组?每组中有几只灰兔,几
4、只白兔?板书:分组:183=6(组)灰兔:61=6(只)白兔:62=12(只)如果250只,有多少只白兔和灰兔?板书:分组: 2503=83(组)2余下的两只一只白兔一只灰兔。灰兔:831+1白兔:8321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考步骤一般是什 么? 总结后板书:分组 余下的有多少个?,分别是什么。算出每种个数。二、 课堂练习。完成练习十第1题。 想一想,比你大多少岁的人与你同属?你是怎么想的?画图想一想。 总结,加一个或减一个周期的方法推算。完成第2题。 几个为一组,还余几个? 算出不同颜色灯笼的总个数。 交流订正。完成第3题。 先一起推算出四月份共多少天。(30) 写出前两个周期的日期。
5、计算分成几组,余多少? 每组从星期几开始,到星期几结束。余下的几天分别是星期几? 计算出上了多少天,休息了多少天。完成第4题。 怎么分组?分几组?有没有剩余?余下的是报几? 报“1”的同学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板书:分组:283=91余下 1人为报1的学生。报1的学生:91+1=10(人)报2的学生:91=9(人)报3的学生:91=9(人)三、 总结。在找研究对象的规律时,一般先干什么?(找周期)然后干什么?(分组)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
6、”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进一步积累坚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教学难点: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过程:一、 学习例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你能想到哪些不同的违法。试一试。怎样才能一个不漏的把所有的违法都能列举出来?先求出长和宽的和。可以列一个表格,并且从宽想起。长/米宽/米算出围城的长方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
7、长、宽和面积,你发现什么?(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围成的长方形越接近正方形,面积越大。)二、 学习例2。读题,理解题意。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订阅方法?说出几种?怎样思考,才能一个不漏的一一列举出来?看书,说说课本中的两种策略你喜欢哪一种?三、 课堂练习。完成练一练。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按照怎样的顺序才能一一不漏的列举出所有的答案?指导一一列举出来。四、 总结。今天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一列举)在列举时要注意什么?(不遗漏、不重复)怎样才能做到?今天这几个问题我们分别是怎么想的?第二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内容
8、:65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悉用列举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2. 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3.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教学重点:进一步熟悉用列举法的策略解决问题,并且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教学难点:掌握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列举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学媒体:小黑板,抄写好相关题目。教学过程:一、 学习例3。读题,理解题意。着重理解每个房间“不留空位”是什么意思。怎样想才能不遗漏、又不重复?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
9、法,从只住一间3人房想起。3人间2人间如果从只住一间2人间想起,会吗?列表想一想。结果怎样?小结:在一一列举的时候,为避免遗漏或重复,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二、 课堂练习。65页练一练。 读题,理解题意,说说你打算怎样想。 填写表格。 说说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法。66页第4题。 读题,理解题意。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列表) 用列表的方法可以从哪个想起?66页第6题。用同样的方法来讨论交流解决。67页第7题。 先画出一个,想一想,4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长和宽会有什么关系? 用列举的方法算出种数,填写表格。 交流订正。三、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你学会了哪些
10、有序思考的方法?四、 布置作业。6667页47题,上作业本。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3教学内容:练习课,课本67页89题,补充练习等。教学目标:1 进一步学会有续思考,应用一一列举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2 进一步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严密性和条理性。3 进一步积累坚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有续思考,应用一一列举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地列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教学难点: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能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教学媒体:小黑板,抄写好相关题目
11、。教学过程:一、 基本训练。1 列举出10以内所有素数。2 你会把10写成两个素数的和吗?3 小华、小强、小军3人下棋,每两个人赛一次,共要赛几次?二、 练习。167页第8题。读题,理解题意。先自己独立找一找,你能发现有多少条路可以走?怎样有条理的思考才能达到不遗漏、不重复?交流。267页第9题。读题,理解题意。先用线连一连,再数一数,你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吗?交流,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3完成练习与测试24页第1题。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正确答案的。4. 完成练习与测试24页第2题。讨论完成。三、 本课总结。1、 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2、 对你来说你感到什么地方比较难?教学反思:第七单元:
12、小数乘法和除法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1) 课时 1教材简析: 教科书第68-69页例 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 1-3 题。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2、出示例题的场景
13、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 3 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 0.8 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二、 探索计算方法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0. 832. 4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比较:0.8
14、是几位小数?2.4 呢?4、提出要求:冬天买 3 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 2.35 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 是几位小数?2.353 的积是几位小数?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 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 3 呢?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1、出示 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2、讨论:通过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你认为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
15、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四、指导练习1、 完成练一练第 1 题。集体交流、纠正。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 0,一般要进行化简。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 2 题。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指名交流五、课堂作业1、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二第 1 题。学生完成后,适当组织交流,初步了解学生作业情况。2、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 2 题。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提问:这道题中雷声在空气中传播了几秒钟
16、?每秒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想一想,要求打闪的地方离小华有多远,就是求什么?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3、 指导完成练习十二第 3 题。学生读题。提问:这辆汽车的油箱里现在有多少千克汽油?这些汽油够这辆汽车行使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后,组织讨论。六、全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第二课时:小数乘法计算练习题教学内容:小数乘整数(1)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
17、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1、计算4.66= 8.97= 15.613= 0.1815=0.02514= 3.0636= 31.524.5= 0.80.56= 4.230.028= 31.524.5= 0.80.56= 4.230.028=0.631.05= 360.56= 0.320.2= 5.310.7=2、不计算,在( )里填上、0.56,则A( )1。 若B0.420.42,则B( )1。3、文字题(1)34与2.45的积,乘1.2,结果是多少?(2)1.35乘2.6的积的5倍是多少?、(3)比4.7的1.5倍少3.05的数是多少?4、解决问题(1)1千克面粉可磨面粉0.
18、85千克,53.5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千克?(2)甲乙两人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每小时生产28.5个,乙每小时生产35个,甲在中路途因为修理机器耽误了一小时,5小时后,这批零件全部生产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第三课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内容: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材简析: 学习教科书 69 页的例 2、例 3,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的第 4-7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 10、100、1000的积。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
19、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新1、口算。 扩大 10 倍510 扩大 100 倍 50105100 扩大 1000 倍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4.53 0.745.3 0.07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揭示课题:小数点享有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 2(1)出示例 2:5.04 乘 10、100、1000 各是多少?学生用计算器计算。(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20、:5.0410=50.45.05100=5045.041000=5040(3)引导观察比较:50.4 和 50.4 比,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504 和 5.04 比,小数点像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猜想:把一个小数乘 10,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把一个小数乘 100、1000 呢?(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树,分别把它乘 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2、 教学例 3(1)出示例 3 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
21、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 0. 351 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板书 0. 351 千克=( )克(3)提问:你会把 0. 351 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 0. 351 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 0.351 乘 1000,计算 0. 351 乘 1000 是,可以直接把 0. 351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 3 三位。3、 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1)指导完成试一试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交流: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 小学 级数 上册 教案 全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1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