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级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备课全册人教实验版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数一数备课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多数学生已有数数基础,教学时在这基础上,运用一些图片等直观教具,学学习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二、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通过数学校的花草树木,教育学生要保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先学习数数,在数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多
2、少、比长短和比高矮。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五、单元评价要点 数数。六、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1 节 第一册 第二单元比一比朱艳香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初步感知“长” 、“短” 、“高” 、“矮”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
3、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 、“短” 、“高” 、“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4、通过比较教室花草的数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对各种物体的已经感知,对“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有了初步的感性经验。本单元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学习“比多少”、“比长短”、 “比高矮”,为进一步学习比大小和以后数学的应用打下基础。 四、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
4、长” 、“短” 、“高” 、“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五、教学重点剖析 课题一: 比多少1、教学重点: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要素: 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对“比多少”的感性经验。4、突出重点的策略:1、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概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砖没有剩余,小兔和砖就是“同样多”;一只小猪搬一根木头,还多余一根,就是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2、设置“小猪给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引出学习内容。3、通过比较小兔和砖、小猪和木头比较,充分利用
5、教学资源,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还可以进行动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将桌上的水果与猪和兔等进行比较4、让学生用三角形、正方形或苹果、雪梨等学具摆一摆同样多和谁比多、谁比谁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比较的方法。课题二: 比长短、比高矮.1、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2、要素: “长”、“短、”“高”、“矮”的概念和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学生在入学前对“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4、突出重点的策略:(1)、教师给每组提供一种物品,可以是几根纸条、几根绳、几枝铅笔,也可以是几把尺子等
6、,每种物品最好是长短不一的.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看能发现什么,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再在全班汇报,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 (2)、通过比较这些物品,探索比长短的方法,如有的学生是把纸平放在桌上一端对齐进行比较,有的是把铅笔戳在桌上进行比较,有的还可能是看出来的。(3)、通过“做一做”的各种活动,如比手掌、比两臂伸平后的长度、比绳子等,启发学生自由选取物体进行比较。(4)、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如直接比的方法,作记号比身高的方法等。(5)、通过排队,看谁最高,让学生体会比身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乐趣。练习一1、教学重点:进一步加
7、深对“长”、“短”、“高”、“矮”概念的理解,巩固比较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2、要素:“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练习。3、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对前面刚学完的知识进行巩固。4、突出重点的策略:(1)、让学生认识“多”、“少”、“长”、“短”、“高”、“矮”等字,学会读题。(2)、让学生找出关键字和词。因为学生第一次做这样的练习,教师应教会学生审题。如:“在多的后面画”,就只在多的后面画,少的后面就不要画符号。(3)、组织学生讨论比较的方法。(4)、在教学中渗透比较数字大小的知识,为今后学习“大于”、“小于”作好铺垫。(5)、说明比较长短、高矮时相差较多的可用观察法;相差不多的要用一
8、端对齐的方法,也可以用尺子量.(6)、比较高矮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六、教学难点剖析第一课时: 比多少教学难点:1、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语言表述.原因分析:一年级的孩子,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比较时,“谁多”“谁少”他们能说出来,但当问到“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时,有好多孩子就糊涂了.解决策略:1、弄清谁和谁比?谁多?谁少?2、弄清谁比谁多?谁比谁少?3、语言规范:多的比少的多,少的比多的少.4 让学生动手用摆一摆“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加深概念的理解.第二课时: 比长短 比高矮教学难点:1、谁比谁长(或短),谁比谁高(或矮)的语言表述.2、多种物体进行比较.原因分析:1
9、、学生对“谁比谁长(或短)”,“谁比谁高(或矮)”不理解,语言表述不清.2、多种物体进行比较时,没找准比较对象.解决策略:1、弄清:谁和谁比?谁长(或短)?谁高(或矮)?2、弄清:谁比谁长(或短)?谁比谁高(或矮)?3、语言规范: 长的比短的长,短的比长的短;高的比矮的高,矮的比高的矮.4、让学生动手操作:(1)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2)两头都不对齐. 用观察法比出物体的长短.5、比高矮时要站在同一平面上.第三课时 练习一教学难点:学会读题、审题。原因分析:1、刚入学的孩子认字少,对“多”、“少”、“长”、“短”、“高”、“矮”、“最高”、“最矮”
10、等重点字或词不认得,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2、学生第一次做练习,审题困难.解决策略:1、教学生认读“多”、“少”、“长”、“短”、“高”、“矮”、“最”等重要的字或词.2、领着学生读题.3、对各类题目的要求规范化.如:在长的后面画,短的后面就不要填了。4、强调比长短时,物体要伸直,比高矮时要站在同一平面上。5、讲清现实生活中许多东西的长度不能直接进行比较或直接比较有困难,这时就需要间接的进行比较。七、基本课型的教学策略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特点和认识规律,提供生动有趣的
11、情境,创造观察、操作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充分体验“同样多”、“多”、“少”以及“长”、“短”、“高”、“矮”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八、单元教学时间:3课时“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讲稿罗庄区第三实验小学 寇淑娜一、教学内容115各数的认识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3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3使学生认识“”“”、“”、“=”的含义
12、,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对610各数,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难点: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610各数的过程。此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这部分内
13、容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四)教材分析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这一单元是由义务教材第一册中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拆分得来的。教材的知识顺序和结构与义务教材相似,只是不再采用一个数一个数认识的方式,而是合并为三个部分。把6、7结合教学,8、9结合教学,10由于较特殊仍单独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大小。而且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重视数概念教学的做法,从数概念(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的各个不同方面一起进行认识。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的思想,
14、在教学了一组数的认识之后,教学相应的加减法,将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结合起来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2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本单元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比较注意现实性。首先,选择学生喜欢的素材作为数学知识原载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生动有趣。如第72页用小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引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既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又能直观地展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及算理。再次,教材除了在和计算的过程中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外,还在教科书的第46和57页两次集中安排了“生活中的数”,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
15、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科书的第47页、第51页、第58页、第62页安排大量“用数学”的内容,还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习题。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五)各小节教材说明6、7的认识及加减法。.1.6、7的认识。(1)数数和认数6和7。教科书第42页,与15的认识相同,由打扫教室卫生的主题图引入先用集合圈圈出各种数量的人物(6名学生,7个人,加上老师),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6和7,让学生认数6和7,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数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标人教版 小学 数学 一级 上册 单元 备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0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