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ppt
《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背景,2005 强调了高质量胸外按压(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并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的重要性。,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1)尽管在实施2005 后心肺复苏质量已提高且存活率已上升,但胸外按压的质量仍然需要提高;(2)各个急救系统(EMS)中的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相差较大;(3)对于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均未由任何旁观者对其进行心肺复苏。,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作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有关重视心脏骤停后治疗的新
2、建议,以提高心脏骤停的存活率。,基础生命支持(BLS)针对所有施救者的主要问题,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2.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2005,早期识别急症呼叫EMS或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911(国内为120”)。早期目击者CPR:立即CPR可能使VF的SCA成功复苏机会提高2到3倍。早期除颤:在3-5分钟内对SCA病人作CPR及除颤,其存活率可达45%-75%。早期ACLS是HCP进行复苏后支持。,非专业施救者成人CPR,启动急救系统EMS(立即或后启动),20
3、10年: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时获得两点信息: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即仅有濒死喘息),施救者开始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如果有),或者由其他人员寻找 AED如果医务人员在 10 秒钟内没有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骤停的患者,应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并进行人工呼吸,在 5 个周期(大约两分钟)后再启动急救系统,2005年,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先启动急救系统。然后,施救者再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再进行心肺复苏。,
4、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不是 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 2 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而不是每分钟“大
5、约”100 次)。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 至 5 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 5 厘米。,医护人员BLS,确认是否心脏停止指导复苏高品质心脏按压,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1),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癫痫发作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已对医务人员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之后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的建议进行改进。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然后,
6、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 10 秒,如果 10 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如果有的话)。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2),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 而不是 A-B-C)。通过从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 100 次
7、修改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 4 至 5 厘米增加到至少约 5 厘米。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医务人员确认濒死喘息,2010(新):确定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应指导医务人员在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心肺复苏。医务人员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应该快速检查呼吸,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 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再(快速)检查脉搏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 AED。,2005(旧):调度员给出的心肺复苏指令应包括
8、相关问题,帮助旁观者确认偶尔喘息的患者是否为心脏骤停患者,以提高旁观者为这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可能性。,专业人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2010(新)强调调度应指导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对于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的患者,调度员应给予进行传统心肺复苏的指令。,2005(旧):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注明,在单人进行胸外按压时,应首先选择通过电话给予指导。,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对于经过培训以及未经培训的施救者,都需要强调胸外按压。如果一名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该为突然倒下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
9、按压的心肺复苏(仅按压),即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的指令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 AED 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最理想的情况是所有医务人员都接受过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如果是接受过培训的人员,急救人员和院内医务人员自然能够为心脏骤停患者同时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2005(旧):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没有针对经过培训和未经培训的施救者给出不同建议,而且未强调为非专业施救者与医务人员给予不同指导,但已建议调度员为未经培训的旁观者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指导。另外,在2005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
10、指南中已注明,如果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请注意,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在 2008 年发表了“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这一说法。,高品质胸部按压,足够的速度和深度。确保每次压后完全的胸部回弹。尽量减少胸部按压中断。,启动急救系统,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2005(旧):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启动急救系统。然后,施救者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 代替 A-B-C*,2010(新):201
1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一处变更是建议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后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 2 次呼吸。,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10(新):已取消程序中在开放气道后“看、听和感觉呼吸”以评估呼吸的环节。医务人员检查反应以发觉心脏骤停症状时会快速检查呼吸。在进行 30 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 2 次人工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 100 次*,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
12、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 100 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 100 次的速率按压。,胸外按压幅度*,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 5 厘米。,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约 4 至 5 厘米。,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2010(新):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中的传统步骤是帮助单人施救者区分操作先后顺序的程序。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因为大多数急救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都需要施救者团队的参与,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
13、好除颤器。,2005(旧):基础生命支持步骤包括一系列连续的评估和操作。流程图的作用是通过合理、准确的方式展示各个步骤,以便每位施救者学习、记忆和执行。,环状软骨加压,2010(新):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2005(旧):仅在患者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软骨加压,而且通常需要除进行人工呼吸或按压以外的第三名施救者。,电 击 治 疗,建议并推广公共场所安保人员进行第一目击者心肺复苏并使用 AED,以提高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现使用AED,原通常要求由医务人员监督。)没有建议部署家庭AED。建议院内使用AED,并尽早用。,先CRP还是先除颤?,2010(重新确认的 2005
14、版建议):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有 AED,施救者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 AED。(快拿来快使用)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 AED 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应在可取得的情况下立即使用准备好的 AED/除颤器。(备用好马上用)以上建议旨在支持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特别是在发生心脏骤停时现场有 AED 或除颤器的情况下。,如果院外心脏骤停的目击者不是急救人员,则急救人员可以开始心肺复苏,同时使用 AED 或通过心电图检查节律并准备进行除颤。在上述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 1 至 3 分钟的心肺复苏,然后再尝试除颤。如果有两名或三名施
15、救者在场,应进行心肺复苏,同时拿到除颤器。对于院内心脏骤停,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除颤之前进行心肺复苏。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 3 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时进行心肺复苏。,先CRP还是先除颤?,多数院前心脏骤停患者无法在早期开始4分钟内接受治疗。在早期需要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来产生血流,为细胞膜提供生成有效节律所需的部分能量。若呼叫救助45分钟后急救医务人员才能到达,电击前先做CPR可改善患者生存率。若5分钟内开始除颤,则患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若呼叫救助5分钟后救护车才能到达,先接受CPR患者的生存率和出院率能提高5倍(22%对4%)。,1 次电击方
16、案与 3 次电击程序,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在国际复苏联盟(ILCOR)在 2010 国际指南会议上提出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及治疗建议时,两项新发表的人体研究对使用 1 次电击方案与 3 次电击方案治疗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了比较。这两项研究得到的证据表明,与 3 次电击方案相比,单次电击除颤方案可显著提高存活率。如果 1 次电击不能消除心室颤动,再进行一次电击的递增优势很小。动物研究数据表明中断胸外按压会产生有害影响。人体研究证明与 3 次电击方案相比,包括 1 次电击的心肺复苏技术能够提高存活率。,除颤波形和能量级别,2010(未更改 2005 版本的内容):不能确
17、定哪种波形(单相波或双相波)对提高心脏骤停后的ROSC发生率或存活率更好。双相波形电击除颤:尚未确定第一次双相波形电击除颤的最佳能量。双相波形电击的能量通常设定200J。没有双相波电击可以使用单相波除颤。后续电击的能量亦未确定,至少不低于初始剂量。,儿童使用 AED,2010(新):如果尝试使用 AED 为 1 至 8 岁儿童除颤,施救者应使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如果有)。如果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儿童提供心肺复苏,但没有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则施救者应使用普通 AED。对于婴儿(1 岁以下),建议使用手动除颤器。如果没有手动除颤器,需要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如果二者都没有,可以使用普通 A
18、ED。,2005(旧):对于 1 至 8 岁的儿童,施救者应使用儿科型剂量衰减 AED(如果有)。如果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儿童提供心肺复苏,但没有儿科剂量衰减器系统的 AED,则施救者应使用普通 AED。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建议是否可以为一岁以下的婴儿使用 AED。,儿童剂量,2010(已修改原建议值):对于儿童患者,尚不确定最佳除颤剂量。有关最低有效剂量或安全除颤上限的研究 非常有限。可以使用 2 至 4 J/kg 的剂量作为初始除颤能量,但为了方便进行培训,可考虑使用 2 J/kg 的首剂量。对于后续电击,能量级别应至少为 4 J/kg 并可以考虑使用更高能量级别,但不超过 10 J/kg
19、或成人最大剂量。,2005(旧):使用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器为婴儿和儿童进行除颤的首剂量是 2 J/kg。第二次及后续的剂量是 4 J/kg。,儿童除颤剂量,心前区捶击,2010(新):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2005(旧):过去未给出建议。,电极位置,2010(已修改原建议值):因为便于摆放和进行培训,前-侧电极位置是合适的默认电极片位置。可以根据个别患者的特征,考虑使用任意三个替代电极片位置(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版心 复苏 指南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50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