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河版】 .ppt
《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河版】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河版】 .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茶树栽培技术,一、茶园水、土和肥的管理,二、茶树的修剪、茶叶的采摘,三、茶树病虫害防治,本次培训内容,转变思想、掌握方法,做到不变应对万变。,中国茶区的分布图,我国茶树病虫害发生概况,环境:茶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是滋生病虫害的有利环境,病害:130多种;害虫:约430种,结果:减产(一般减产15-20,重则减产40-60,严重威胁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气候条件,种植年限,种植面积,茶树病虫的种类,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有机茶 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
2、业运动联合会(LFOAM)标准,经有机(天然)食品颁证组织发给证书。有机茶叶是一种无污染、纯天然的茶叶。有机茶也是我国第一个颁证出口的有机食品。近年来,我国共有20多个茶叶生产单位获得有机茶颁证,建立有机茶基地近6000多亩,有机茶年生产量已达500余吨(绿茶为主,部分红茶、乌龙茶等)。,防治病虫害首先要认清种类,熟知害虫的生活史与生活习性,以及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然后确定合理的防治措施,选择适宜的药剂和防治时期,对症下药,才能到达最佳的防治效果,将病虫害控制在不致造成危害的水平以下。,对病虫害的识别,通常先采实物标本,然后与书本中的形态描述和附图对照确定。亦可将标本送往有关单位或专家进行鉴定,
3、确定病虫害的种类。,在确定病、虫种类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借鉴参考前人在生产中积累的可靠经验,查明该病或害虫的发生规律、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从中找出最易杀灭或控制的阶段、危害高峰期,然后以此为依据确定防治措施、药剂和防治时间。,选择有效防治措施,目前,病虫害的防治有,一、生态调控,1、茶园周边生物多样性控制措施,在茶园周边或不同茶地间种植蓄留一定数量的乔、灌木和杂草,对茶园起到隔离保护作用,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茶园生态系统,给有益生物足够的生活空间和越冬场所。,2、茶园地生物多样性措施。,(1)茶农复合型。在茶园内套种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2)茶果复合型。茶园内合理种植一定数量的果树
4、(如梨、桃、李、枇杷等)。,(3)茶药复合型。茶园内合理种植一定数量中药材,如杜仲、黄柏、银杏等。,(4)茶林复合型。在茶园内及周围合理种植一定数量桤qi木、乌柏、松树、核桃等无主要共患病虫的树木,禁种植柜桉、杉树、香樟。,(5)茶草复合型。在茶蓬间种植一定数量的1年生绿肥(夏季种绿豆、冬季种萝卜)。,二、农业防治,1、茶园用肥以农家肥、饼肥为主,若用垃圾肥,则须经净化处理,达到“外来有机肥卫生质量标准”后方可使用。无氯速效化肥在生产季节可少量使用,但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全年肥料施用总量的20%。,2、茶园梯壁和园间杂草,禁用草甘磷除草。,3、生产季节严禁全面喷施化学农药,常见病虫害宜用生物农药
5、,结合农艺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个别茶行病虫发生特别严重的,可选用针对性强的高效低毒农药进行挑治,但农药使用的剂量、方法、安全间隔期,必须按规定严格操作,不得随意放宽。,4、每年茶季结束对茶蓬进行一次全面修剪,并清理茶园,把枯枝败叶,杂草杂物集中烧毁、掩埋。,5、结合清园,进行深翻施有机肥,并用0.3-0.5波美石硫合剂封园,以达到破坏病虫害寄生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的目的。,6、推广较抗病虫害名优茶,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选育的415、416、419等无性繁殖系也对茶特蛎蚧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道真福鼎白茶、茗山131。,7、加强茶园栽培管理措施,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
6、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在设计和应用上既要满足茶叶生产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调控作用。,(1)平衡施肥通过测土配方等技术进行合理施肥,重施基肥,适量追肥,配合使用叶面肥。,1月份亩用40%N、P、K复混肥或腐熟的油枯150公斤进行沟施;3月至9月,每采一批鲜叶后用1%的尿素加1500倍液壮丰优复混微肥进行叶面喷施;9月底至10月上旬,亩用腐熟油枯或N、P、K复混肥150公斤沟施。,秋冬季节,茶树处于休眠状态,茶园可进行翻耕施肥。基肥应以农家肥、沤肥、堆肥、枯饼等有机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茶园的产量予以确定,以补足因采叶而损耗的氮素量为标准,过
7、多使用会造成氮素过量而有利吸汁性害虫的发生。,(2)适时修剪和清园,清洁田园、中耕除草,并结合每次施肥,中耕松土610厘米,从而改善土壤通透性;5月中旬,在杂草生长茂盛期亩用41%达利农或50%快而净或74.7%农民乐,进行化学除草。,修:每年都要适时进行茶叶合理整形修剪,通过合理整形修剪,剪去病虫为害过的枝叶,清除枯死病枝,轻修剪深度为35厘米,深修剪1015厘米,及时修去病虫、残枝、徒长枝、保证茶蓬向有合理的通透性。,(3)、适当中耕,合理除草,中耕可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茶树健壮生长,干扰茶园害虫的生长环境。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天敌入土觅食。,大
8、力提倡行间秸秆铺草覆盖技术,在每年910月份,将无病菌感染杆和草亩用250公斤按厚度10厘米平铺于茶蓬行间,以防止干旱,达到提早采摘的目的。,(4)、及时采摘,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5)、芽叶是茶叶采收的原料,营养物质高,害虫发生也严重。达到采摘标准,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地减轻蚜虫、小绿叶蝉、茶细蛾、茶跗线螨、橙瘿蟥、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为害。经过采摘,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三、物理防治,1、灯光诱杀:由于灯光诱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杀虫灯运用光、
9、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选用了能避免天敌习性,但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因而对天敌相对安全,而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杀虫谱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这项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茶园内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害虫的趋光性,安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每40-5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灯离地面1.5-2米左右。开灯时间从3月至9月底。每晚8点至凌晨2点。,2、色诱技术:利用茶园内害虫的趋色性进行诱杀。使用黄板、蓝板(绿板)诱杀黑剌粉虱、小绿叶蝉、蚜虫及其它趋色性害虫,每亩均匀插挂20块,黄板高出茶树树冠5-10厘米。,3、糖醋诱杀:利用利用茶园内鳞翅目成虫的趋化性,
10、应用糖醋盆诱杀。,4、人工捕杀: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象甲),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危害。,5、提倡鸡茶共生技术:通过在茶园圈养一定数量的鸡能有效减轻茶园虫害的发生。,四、生物防治,茶园天敌资源比较丰富,主要有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三大类。,(1)寄生性天敌:,1、寄生性 主要指寄生性天敌昆虫。这类天敌对害虫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比较明显,一方面可使那些潜在性害虫长期受到控制而不造成为害。如茶白青蛾幼虫期受到一种青蛾瘦姬蜂的为害,长期处于零星发生;茶硬胶键性害虫控制在发生为害造成经济损失之前。象茶尺蠖绒茧蜂对茶尺蠖种群的寄生率可达到70%,使幼虫在3龄前死亡。,(2)捕食性天敌
11、:包括鸟类、蜘蛛、瓢虫、草蛉等,一般都是多食性的,对寄主害虫的选择范围广,其种群相对地比较稳定,因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远较寄生性天敌为大。在捕食性天敌中蜘蛛种群占80-90%,由于蜘蛛具有数量大、繁殖率高、种类多的特点,其对茶园害虫种群的控制更为显著。据研究报道,在一定的猎物范围内,每头蜘蛛可捕食害虫6-10头,其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可达60%以上,除蜘蛛外,捕食性螨对害虫的捕食作用也很大。,鸟,瓢虫,草蛉,(3)病原性天敌: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黑刺粉虱真菌对黑刺粉虱的控制作用十分突出,经分离和繁殖,施用后其防效可达83-87%。圆孢虫疫霉对茶尺蠖具有较高感染力,自然致病死亡率可达9
12、0%以上。茶园昆虫病毒资源较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从茶树害虫中分离出50种以上的病毒,一些主要害虫都受到病毒的自然制约。如1977年和1981年秋,茶尺蠖、油桐尺蠖在安徽、浙江等茶区先后两次受到病毒的流行而被控制。扁刺蛾常年于梅雨季节受扁刺蛾NPV的流行而大量罹病死亡。试验研究表明,利用病毒治虫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生物防治手段。目前我国已有病毒制剂生产。,生物防治的优点,(1)持久性,(2)安全性,(3)同步性,生物防治的方法,(1)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3)人工助迁天敌,(4)引进微生物治虫,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白僵菌、虫草菌、苏云杆菌、茶尺蠖核
13、型多角体病毒等均能在茶园很好地建立种群和扩散。,部分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增加产卵量,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和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可以美化茶园环境。,(5)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在病虫防治中,应综合考虑各种防治措施的优点缺点,扬长避短,有机结合。应坚持以栽培技术和植物检疫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杀灭要合理、适度、灵活应用原则,进行综合防治,将病虫害控制在不致造成灾害的水平以下,达到保护环境和果实丰产的目的
14、。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的病虫害防治多采用单一化学农药防治的措施,这种做法虽能到达控制病虫的效果,但对环境和产品都有污染的副作用,既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也削弱了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五、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具体防治,病害:130多种;害虫:约430种,发生规律,防治措施,查找资料,害虫防治方法,害虫,作对照,遵照资料去做,生活习性,生活史,药剂,防治时期,?,。,假眼小绿叶蝉,范围:全国各产茶省;时季:夏秋;特点:危害新梢,使之萎缩硬化,叶脉成暗红色,芽叶变为褐色枯焦。,茶树主要害虫及防治,形态特征:生活史成虫卵若虫三个发育阶段,若虫:体形较小,初为乳白色,后转淡黄色,无翅。,成虫:淡绿色,翅有光泽
15、。,卵:香蕉形,乳白转为淡绿色,长0.8毫米。,发生规律 江南茶区一年发生9-11代;华南茶区12-13代;海南17代。成虫在茶树上或杂草上越冬。立春,气温到10以上开始活动。一年发生数量有两次高峰期,第一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0-11月上旬。,成虫和若虫趋嫩怕光。危害芽以下二三叶居多,产卵于芽下二三叶的嫩稍皮层内或叶柄内。时晴时雨有利发生;高温干旱或降雨过多,则不利于发生。,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 A.时间:秋末、早春成虫产卵前喷药以减少虫口基数。在春茶结束至夏茶期之间若虫高峰期之前进行防治。B.药剂:乐果、辛硫磷、天王星、杀灭菊酯、乐果得。,农业防治 及时分批摘除有卵
16、新稍,促使虫口下降,勤除杂草减少越冬和活动基地,降低虫口来源。,1.危害特点以成螨和幼若螨栖息在茶树细嫩叶背吮吸茶树汁液,茶树幼嫩芽叶被害后自叶背到叶面均成褐色,并硬化、变脆、增厚萎缩,叶尖扭曲变形,嫩梢硬化,停止生长,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茶跗(fu)线螨,3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及时分批多次采摘、清除杂草均可有效地减轻危害。农药防治:当每叶螨数大于5头,或有螨芽叶率大于30%时可选用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在非采摘期可选石硫合剂作封园药,对压低越冬虫口基数有很好的作用。,2.发生规律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越冬。在重庆年发生30代,315天完成一代。在四川西、北部茶区年发生20代。茶跗线螨趋嫩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河版 茶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上河版】 茶叶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9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