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5篇.doc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5篇.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5篇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从学习、纪律、道德等方面入手,剖析了问题学生的种种表现及对应采取的策略。读起来,好像我们也亲身在面对问题学生一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教师心得与启发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教师心得与启发范文一最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一书,从书中我获得了许多收获,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首先是我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一些启发:王晓春老师在书中定义了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生,指的是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问题学生
2、可以具体分成五种类型: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这样就把问题学生的诊疗上升到了理论层面,同时他也从实践上提出了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不搞“态度挂帅”;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了解情况时,行动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根据治疗效果的反馈来评估自己的治疗并随时修正之。这些诊疗思路和手段很有实用性,对于我平
3、时的工作启发很大。书中我印象最深刻,也最认同的就是王晓春老师提出的,对待问题学生要“多研究多思考,少说多做”。王晓春老师在介绍每一种问题学生的问题的时候,都在要求老师要冷静的思考,要仔细的观察,去了解关爱我们的学生。主张老师要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如果学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就急着把惩罚措施拿出来,这样只是表面上解决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反而还容易使师生矛盾激化。王晓春老师对“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的分析,我觉得非常精彩,非常贴近教学实际。“很多老师遇到严重不注意听讲的情况,都简单认为是学生对学习不重视,或者不想学习。教师的对策,就是给孩子大讲学
4、习的重要性,课上提醒、批评、罚站,赶出教室,再解决不了,就请家长,还解决不了,只好怀疑孩子有毛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做这的,但后果就是导致学生继续不听讲,没有丝毫改善。那老师应该怎么做呢,文中分析了注意力集中问题多是由非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对学习失去信心的;基础太差,听不懂;习惯性懒惰;智力类型与众不同。对于这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学生,重点是要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少批评,多表扬和鼓励,不该“哪壶不开提哪壶”,而应该“哪壶开了提哪壶”。总之教育不能简单粗暴,不能流于表面,要多观察、多思考,谋定而后动,从根本原因着手去解决问题才能事半功倍。另外关于“问题学
5、生”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认为问题学生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和家庭因素导致的,学校和教育是无法解决的。比如最常见的厌学问题,根据我的观察和分析,大多数是由于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导致的。十个手指有长短,成百上千的学生放在一起必然也会有先进和后进,应试教育之下不断的考试和排名无异于强迫那些后进生一而再的去揭开自己的疮疤,不断的去否定自己,在这种连续的打击之下有谁还能对学习保有兴趣呢?对于部分后进生的厌学问题,这不是学生,也不是老师的问题,这是整个应试教育制度带来的必然结果,单纯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解决的。而“心理型”问题学生往往是由不幸福的家庭环境所导致的,老师能够帮助到的实在是非常有限。这本书我最大
6、的疑惑就是,老师对待问题学生就像医生对待病人,指望“对册诊疗,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这样合理吗,现实吗?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读后感教师心得与启发范文二刚上班的时候,在课堂管理中其实有很多头疼的地方,看到学生讲话就很恼火,精神总是很紧绷。后来跟以前学生时代的初中班主任交流了课堂管理的很多问题,她推荐我去关注语文教师王君老师的新浪博客,谈到课堂纪律要有合理的期待值,谨慎“课堂洁癖”。感觉收获很多,此后就时常会看王君老师的博客。感慨王老师的笔耕不辍,总有很多新的想法,对工作和生活的很多体悟也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但是看得非常零散,不成体系。那时候总的来说还是研究教学内容多一些,所以也是一路磕磕绊绊。
7、读王晓春老师的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很多问题在我以前的教学中真的都遇见过。而王老师的分析并没有脱离实际,完全地把问题理想化。很多看法和建议还是非常中肯的。现在想想,其实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师范院校极为欠缺的。这本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如书名,这本书像一本诊疗手册,对于学生出现的种种行为现象进行分类,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类似于诊断学那样的教育“医书”。收获比较大的是以下几点。其一: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方面,问题生只是教育工作对象的一小部分。如果一大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对付问题生,真正用在备课上的时间就会很少,这样教学水平就会停滞不前。教师主要是个教育者,而不是管理者。对于问题生的个案诊疗是
8、比较专业的一环,需要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分析推理。比如学生不交作业,不认真听讲,有很多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对策往往缺乏针对性。其二:本书中第二个章节细致地对很多常见“症状”归因和给出对应的处理措施。比如严重小说小动、经常性迟到、同学冲突、不完成作业、马虎等等。其中关于马虎的分析很中肯。这在平时考试之后,学生和老师说非常多。而且往往成了学生自我辩护的武器。马虎其实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现象,究其原因非常多样。比如心急,这个在生物遗传题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题目需要书写基因型,涉及到多对基因的字母,有的学生会把对应关系弄错,或者随意为某种基因型赋字母。其实在做题时冷静下来,一步步对照地把字母写在对应
9、的符号旁边。然后再往下读题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另一类是害怕。有很多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一到考试就失常,很多时候家长都认为是这是紧张造成的。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是学生只善于理解局部知识,不善于理解综合知识。还有一些时候是对一些常考点不熟悉,做题的时候就顾此失彼。也有一种情况是学生的短期记忆强,而长期记忆能力弱,平时考试多是短期记忆,成绩不错。等到期中、期末考试需要长期记忆,而这恰恰不是他的长项,于是出现滑坡。当然也有可能平时做小测验同桌之间做点小弊,一到大考就暴露出来了。当然也有真的是因为家长和老师吓的紧张的。当人面临过大的压力时,智力下降。这种情况自然是需要家长减压。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我在这里
10、就不再细致分析了。总而言之马虎的现象应该细致地分析其背后的机理,不可小觑。第二种比较有意思的症状分析是关于“同学冲突”的。对于学生的矛盾,应该多谈尊重,少谈爱,因为爱很抽象,人与人之间也很难有无缘无故的爱。学生的多数矛盾不是靠爱,而是靠游戏规则,靠公平,靠分清是非,靠互相尊重,互相让步,靠分析问题来摆平的。而学生冲突中有一种类型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说白了就是有理说不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思,总是让人误会,着急之处只能动手解决。这里也可以看出,少年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从小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这种问题的少年儿童也可以通过坚持每天大声朗读的方法来逐步训练。还有一种“症状”是严重小说小动,原因之一是听不
11、懂,学不会。少年儿童精力充沛,像一股洪水,一般学生的精力主要流向学习渠道,问题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精力就会向纪律方向流动。这就需要将其精力向其他方向引流,尽量再引回学习。这本书里最后一个模块的具体案例分析非常有意思,对一个个案例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可以看出提问也是需要能力的,可以从许多案例中看出,我们很容易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能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从王老师的持续的诊断中,看出他缜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其中有个案例是一位教师因为说不过学生而头疼,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总有一些学生思维非常快,口才了得。短时间内没办法提高自己辩论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避实击虚。”当然从长远来看,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问题 学生 诊疗 手册 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7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