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工作总结5篇.doc
《驻村扶贫工作总结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驻村扶贫工作总结5篇.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驻村扶贫工作总结5篇 扶贫工作包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结对帮扶计划,理出帮扶工作思路,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项帮扶活动。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驻村扶贫工作总结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扶贫工作总结12020年,_村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中央关于“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工业区武装部扶贫帮困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帮困工作。现将胥浦村2020年扶贫帮困工作总结如下。一、切实加强扶贫帮困工作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扶贫帮困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村成立“扶贫帮困工作”领导小组。村党委书记任组长,村
2、两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协调扶贫帮困工作。在全体民兵的共同努力下,胥浦村民兵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夯实民兵队伍为基础,以强化民兵素质为抓手,以贴近群众为重点,认真开展民兵扶贫帮困活动。二、积极贯彻落实工业区和武装部扶贫帮困工作精神认真贯彻工业区和武装部对扶贫帮困工作精神,针对社会上困难对象和弱势群体,通过组织村委民兵连“送春风行动”,力所能及地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弘扬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互助互爱的优良传统,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新风,为村委分忧解难,树立胥浦村的良好形象。三、积极
3、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今年我村对下列主要对象进行了扶贫帮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和停产、半停产及亏损企业特困职工、家境困难的中、小学学生。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努力做到“三送”。“三送”,即一送温暖:为特困学生、特困职工捐钱捐物,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送去_村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二送扶持政策:向特困下岗职工宣传辅导国家自谋职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树立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信心;三送关心照顾:利用胥浦村民兵连小伙子们年轻力壮的特点,组织民兵对村里高龄、残疾和无法自理的人员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送去照顾,在“军徽映夕阳”活动中,村民兵连对结对独居、困难老人家中走访慰问,及
4、时解决她们反映的问题。总之,我村民兵连扶贫帮困工作的有效开展,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好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落实结对帮扶工作,加大帮扶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扶贫工作总结2一、年度扶贫工作完成情况今年以来,_县扶贫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市办决策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村增收、户脱贫”核心目标,以“六个精准”为突破口,全面实施1+N+M+1推进方略,大力推进产业、就业、党建、企业、金融、旅游、孝老、医疗、教育、危改等十大扶贫工程,初步走出一条“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多人帮扶”的_特色内源式产业脱贫路子。20XX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2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4705万元
5、,金融扶贫专项资金1071万元,雨露计划、两不愁三保障等保障类资金1251万元。金融扶贫实现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放款21159.7万元,基础设施贷款4.5亿元,共计完成66159.7万元,完成计划量的175%。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应整合10795万元,实际整合10795万元,整合率100%。持续加大县级资金投入,在20XX年度投入210万专项资金基础上,20XX年度投入2750万元,增长13.1倍。20XX年扶贫产业项目共187个,其中上级资金投入项目119个,完工率100%;县级安排725万元产业项目资金实施了68个项目,完工率100%。20XX年全县农村贫困户23633户、贫困人口38366人,
6、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度脱贫任务计划数量16340,20XX年度共实现11240户20040名贫困人口(含自然死亡927人)脱贫,减少计划完成率为123%;新识别90户169人,返贫29户43人;14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其中省定贫困村8个,市级库区贫困村6个。顺利通过市扶贫领导小组动态调整验收,精准识别率和精准退出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主要做法如下:(一)狠抓“六个关键”,构建大扶贫格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群众主动和社会参与的共同作用,整合财政资本、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狠抓“六个关键”,统筹协调,构建大扶贫格局。一是狠抓“党政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成立
7、了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31名县级领导干部包镇帮村,深入基层一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短板,瓶颈制约,开展全覆盖蹲点督导。二是狠抓“行业部门”这个“关键力量”。设立由32名精干力量组成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50个成员单位组成,其中18个牵头行业部门,分别设立专职扶贫机构,配备专职人员40名。编制了18个行业扶贫实施方案,确定了通过行业扶贫可实现年度脱贫任务7000余户,9000余人。完善落实责任清单和对接清单“两份清单”,抓细抓实扶贫措施会商台账和项目进度台账“两个台账”,整合扶贫资源,形成攻坚合力。三是狠抓“三级网格”这个“关键载体”。构建镇村干部
8、、包村第一书记、联户机关干部“三级网格”,14个镇街(园区)和584个自然村均成立了扶贫办和驻村工作队,专兼职人员1852人,172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7387名机关干部包扶联系贫困户,实现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帮包全覆盖。四是狠抓“贫困群众”这个“关键主体”。通过耐心扶志气、专心扶技能、决心扶教育“三心行动”,做好扶贫与扶志、扶富、扶智、扶能结合工作。利用宣传广播“村村响”、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形式,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真正意义上断穷根、富长久。五是狠抓“社会帮扶”这个“关键补充”。党委政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各民主党派、工
9、商联、企业、社会群团组织为脱贫攻坚出力献策,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大力实施“纳税百强企业扶贫”工程,引导纳税百万以上的百余家企业与无第一书记驻派的重点插花村开展结对帮扶,实现互惠共赢。六是狠抓“资金整合”这个“关键保障”。在省、市两级拨付的专项扶贫资金基础上,逐年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县级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0XX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7027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4705万元,金融扶贫专项资金1071万元,雨露计划、两不愁三保障等保障类资金1251万元。金融扶贫实现全县小额扶贫信贷放款21159.7万元,基础设施贷款4.5亿元,共计完成66159.7万元,完成计划量的175%。
10、强化涉农资金整合,应整合10795万元,实际整合10795万元,整合率100%。(二)创新“六个机制”,探索长效管理模式。着眼村集体持续增收、贫困户持久受益,积极探索贫困人口精准动态管理、涉农资金整合管理、扶贫资产管护、资产收益分配等办法,加大宣传督导考核力度,探索建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总量控制、进出平衡”的原则,做好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和贫困退出等工作,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实现20XX年11240户20040名贫困人口(含自然死亡927人)脱贫,20XX年基本完成脱贫任务,确保贫困退出、纳入结果经得起上级的考核和历史实践的
11、检验。二是建立“五主五包”工作责任制。党委政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履行主抓责任、第一书记履行主帮责任、村级履行主推责任、社会履行主扶责任、贫困户履行主体责任,县领导包镇、部门镇街包村、重点企业帮村、机关干部联户、村党员干部包人,做到帮扶工作广参与、全覆盖。三是建立“一证一书一合同”资产管护机制。按照“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处置权、监管权五权分离”的原则,通过产权登记证(包括项目名称、产权代码、法定代表人、登记时间、经营场所、资金*、发证机关及日期等内容)明确资产所有权与监管权,通过签订帮扶协议书明确贫困户受益权,通过签订经营合同明确产业项目经营权。四是建立“一带一晒一平台”资金整合使用机制。按
12、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集中连片“两不变一集中”的原则,通过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引领打造重点产业带,在全县范围形成区域扶持特色,提高产业竞争力;通过推进政务公开,加大审计和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考核,保证资金阳光操作;以贫困村和重点插花村为主要投向平台方向,项目选择上集中连片,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五是建立舆论宣传推动机制。20XX年,先后召开了10次高规格、大规模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半年现场观摩会,打造了一大批脱贫攻坚示范点,收到了“点亮一盏灯,照耀一大片”的效果。制定印发了_县精准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方案、_县扶贫宣传工作统计评价办法等文件;各部门、镇街配备信息联络员和专职负责人,构建扶贫宣传网
13、络;印发了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在全县所有自然村利用村宣传大喇叭滚动播放宣传,实现“村村响、人人晓”;在县电视台开设专栏,对14个镇街园区、18个责任单位一把手进行电视专访;积极对接上级媒体,邀请国家、省、市主流媒体深入挖掘扶贫亮点、经验做法,主动发声。20_年共印发县扶贫攻坚简报31期,发布1500余条信息,其中在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信息报道150多篇,包括农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12篇、省级媒体71篇,在沂蒙扶贫攻坚平台扶贫圈发送重要信息209篇,市扶贫开发工作简报采用6篇。六是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制定了_县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检查办法,建立了定期巡查、随机抽查、全面督查“三位一体”的
14、督导检查机制。制定了_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通过全员全域全过程立体式多层次考核,切实发挥了督导考核的“指挥棒”和“杀威棒”作用。今年以来共组织14次全县层面的考核,印发了14期通报。制定了_县精准扶贫工作督查问责办法,压实责任,调动各级攻坚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整体工作开展。(三)实施“十大工程”,走内源式脱贫路子。一是按照“一镇多业、一村多品,因地制宜、四轮驱动”的工作思路,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打造高效特色产业名片。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路径管理安排项目资金;加强资金监管。20XX年上级共下达我县扶贫资金42
15、77.6万元,县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50万元。注重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编报了贫困村三年产业规划和扶贫项目库,制发了扶贫产业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9项管理制度,召开了11余次扶贫产业项目管理培训会和推进会。20XX年共安排了119个扶贫产业项目,项目完工率100%。二是按照“围绕企业、实现就业,围绕项目、实现创业,围绕需求、开展培训”的工作思路,实施就业扶贫工程,打造农村生产车间名片。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突破口、以扶贫车间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乡村能人为抓手、以技能培训为重点,实现就业脱贫工程。目前,已在村级设立扶贫加工点300余处,从业人员达到2万余名,涵盖贫困群众3000余名,每人每天可以有
16、2050元的收入。三是按照“村级党组织+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思路,实施党建扶贫工程,打造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名片。村级党组织、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第一书记、结亲连心干部5支攻坚力量,富民大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优质农产品基地、农产品交易市场5个共建项目,土地托管服务、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加入合作社、农资农机农技农产品购销服务5种帮扶模式,通过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相互合作,部门资源、政策资源、第一书记组织资源相互整合,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农业资本相互融合,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一村多业、一户多策、一人多岗,实现了发展
17、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等多方共赢的目标,突出_地方特色。全县已在228个农村社区实施“村社共建”项目456个,建设富民大院369个,通过出租房屋、土地、入股分红、创新经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7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共辐射带动2000余户、3000余名贫困群众。其中,参与扶贫的合作社71个,带动贫困户981户;参与扶贫的家庭农场35个,带动贫困户285户。县财政每年列支100万元专项资金、各镇街配套不少于30万元用于支持共建项目,每年给予土地建设指标60亩。四是按照“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多企帮一村”的工作思路,实施企业扶贫工
18、程,打造企业帮扶贫困村名片。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为主要方式,动员全县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县里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倾斜,设立了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同时帮助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办理房产证10万平方米,形成了企业帮扶村户、党委政府帮扶企业的双帮双扶。目前参与扶贫的企业210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522人,纳税百万企业结对帮扶的村数112个。五是按照“落实两个优惠,强化三项服务,依托两个带动,因户制宜帮扶”的工作思路,实施金融扶贫工程,打造惠农资金政策名片。今年共放款21159.7万元,其中富民农户贷发放1043户,5839.7万元;富民生产贷31个,15320万元
19、。基础设施贷款45000万元,共计完成66159.7万元,完成计划量的175%。六是按照“源头防、中端治、末端兜”的工作思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打造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名片。千名医师进农户,落实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特殊人群精准救助,分级管理贫困人群,改善村居医疗条件,对40个不达标的贫困村卫生室改扩建、新建,实现贫困村规范化卫生室全覆盖,并按每800名农村人口一名乡医,配齐配强乡医队伍,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今年共救助贫困人口8000余人,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七是按照“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工作思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打造教育拔穷根名片。开展“雨露计划”,上级安排4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扶贫 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47456.html